D739.冯资荣:你知道冯氏得姓的源流吗?
冯氏,属于帝喾时代的姓系。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第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27位。2021年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冯姓排名由第27位退后至第29位,人口约为1050万。
尽管如此,冯氏仍不失为中国30个大姓之一,真可谓螽斯衍庆,瓜瓞绵绵。
你姓冯,你知道冯姓是怎么来的吗?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冯氏的来源有以下七个源流:
第一个源流:源自姬姓,西周初期的佐政官史冯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礼・春官・宗伯》云:“冯相氏,冯,乘也。”冯相,就是后来朝廷中的左、右太宰,即丞相。左太宰由姬姓的王族担当,主掌朝政、军事、以及天、地二府司;右太宰由异姓人承担,主掌一应国务,以及春、夏、秋、冬四府司。二相合称为“冯相”,共掌六府司(天、地、春、夏、秋、冬)。
在冯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即冯相氏,后简化分为冯氏、相氏,冯氏读音feng,亦可读peng、ping。
第二个源流:亦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封地冯城,属于以封邑为氏。
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典籍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晋献公陆续攻灭了许多小国,将其分封给有功之臣,毕万的一支子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冯氏。
《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起兵克商伐纣,“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周武王凯旋时“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这里所说的毕公,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随周武王伐纣,受封于“毕”地,史称“毕公高”。
毕氏的封地中有一块曰冯邑,《后汉书·冯鲂传》云:“冯,姬姓之国。冯氏其先魏之別封,曰华侯。华侯孙长卿食采冯城,因以氏焉。”
第三个源流:源自归姓,春秋时郑国大夫归姓后裔简子,封地冯邑,属于以先祖封邑为氏。
除毕公高一脉之冯氏外,郑国也是冯氏的重要发祥地。据《世本》记载,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简子,因封地在冯邑而得氏,其后裔以先祖封邑为氏,世代沿袭至今。
郑国大夫简子,以善断而名于诸侯各国。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简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国君主的赏识。
为褒奖简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国君以冯邑封简子。简子入居冯邑,遂号称冯简子。而他的封地冯邑就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
第四个源流: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
拓拔·穆泰,是北魏太武帝拓拔·泰的裔孙。北魏太和年初(公元477年),拓拔·穆泰被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以功臣赐爵冯翌候,迁殿中尚书,进爵为公,出为定州刺史。拓拔·穆泰伪称有病,要去恒州。北魏孝文帝将原恒州刺史陆寂改为定州刺史,后拓拔·穆泰加晋为宜都王。
在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候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靓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简化为单姓冯氏,相传至今。
第五个源流: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八旗通志·烈女传》记载,蒙古族盖珠氏(亦称嘎拉珠氏),源出蒙古巴尔虎部,后受蒙古葛尔丹汗的侵迫,遂向清康熙大帝求附。康熙大帝将其拢归于正白旗,在消灭葛尔丹分裂势力后,将嘎拉珠氏族安置于新巴尔虎左旗(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改称盖珠氏。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aijuHala。
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盖珠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冯氏。
第六个源流: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州八旗姓》记载:
在乌苏·季思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瓦尔喀冯佳村为姓氏者,称冯佳氏,满语为FenggiyaMukun,不知何故成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冯佳氏一族多冠汉姓为冯氏。
满族富思库氏,满语为FusukuHala,汉义“喷壶”,世居墨洛古(今河北承德),后多冠汉姓为冯氏、富氏等。
第七个源流:源自司马拆姓,属于避难而改姓为氏。
公元前98年,司马迁因李陵降匈奴事系狱,惨遭宫刑。其长子司马临为避株连,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为“冯”姓;次子司马观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今陕西韩城芝川镇徐村有司马迁之墓和司马祠。徐村原住民是冯、同二姓。两姓有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习俗,二千多年来,冯、同二姓均祭拜司马迁为共同先祖。
这是口述史,没有历史典籍佐证。但其能从西汉武帝时流传至今,历两千多年而不绝,足以证明其可靠性。
《元和姓纂》云:“冯氏出颖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冯奉世之后;出长乐、信都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出岭南者,唐越国公冯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