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遗训初编(节选)
F709【冯占军】《代州冯氏族谱》家训(二)


冯氏家训入编《山西家规家训》精选

知足
祸莫大于多欲,富莫富于知足。欲心胜,则徇物,徇物,则身轻而物重矣。是故圣人所以为圣人者,以其无欲也。由其无欲故视天下为一家一身。从众人安于寓,不以出处异其道,淡然扩然而已。尔彼徇物者由不知足也。苟知足则心安,心安则事少,事少则家道和,家道和则人无不和矣,故曰富于知足。
烛物
君子之于小人,未尝不识其情状也。但君子容之而不与之校耳。圉人之子产,医者欺晦翁,君子宁肯先起心而测之哉?彼小人以为君子可欺也,恣其所为,昧其本心而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君子视之,发为一笑而己。是故蓄镜待物者,君子之用心;持镜索照者,非君子之用心也。

力行
言之非难,处之为难。士大夫安居之时,见人忧患害则曰:是何足以为吾之忧?见人恤贫贱则曰:是何足以为吾之恤?及其亲履其事,则色丧胆落。张张遑遑莫之措矣!殊不知张张遑遑者,徒自苦耳!造化已定之矣。善乎!康节之言曰:能言未是真男子,善处方为大丈夫。君子之生浊世,诚不可不思所以善处。
冯氏家训入编《山西家规家训》精选

克己
君子之处世,不可有轻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怀轻人之心者,类乎薄;挟上人之心者,类乎狂。何也?贵乎平而不贵乎紊。有轻人上人之心则客气常在,而心无顷刻之乐矣。世之文士见愚人得富贵,则不唯颜色轻之,而心实轻之;见君子得声名,则不特念虑妒之,而动静亦妒之。是大可叹也。天之生物,物不能齐,吾当平心酬酢于贤愚之间可也。彼徒有轻人之心,而造物者窃笑之;彼徒有上人之心,而学问日损之。又曷若虚己接物,以为进德修业之基耶!

饬身
大凡君子之生于世也,不可有过言,过言非吉道也。何也?其敝易露也。吾有么麽之清,动辄以包拯清夸之;吾有么麽之德,动辄以颜子之德矜己;一有微瑕则众人指而责之矣。殊不知清者职分所当为,德者天性所当率。岂可以此而夸人哉?往往清者为人所污,德者为人所败,职此之由也。
冯氏家训入编《山西家规家训》精选

绝累
欲心重者,虽处富贵之地,未尝须臾之不忧。何也?位高者多无子,则为无子累其心矣。才高者多无位,则为无位累其心矣。天地间万物之不齐,彼屈此伸,此有彼无,自然之理。必求全其心之欲,则敝敝乎百岁之间无须臾之不忧矣。

勤励
大凡不仁之人,不可与游何也?不仁之人,其心不常,悦则把袂连衽、倾心覆胆;怒则持戈执戟、愤气相加矣。夫与之游尚不可,况欲与之谋大事、决大疑哉!东坡言:“人心真不可纵放。闲散既久,毛发许事便自不堪”。诚哉是言也!余平日之病正座于此。自小以读书为业,除把笔攻文外,世事茫然不知;才有毫发事,则蹙蹙不自宁矣!盖懒堕之害也如此。陶侃,豪杰士也,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百甓于斋内,岂无所用其心哉?正以人心一懒,则百体俱怠;百体俱怠,则心日荒而万事废也。
冯氏家训入编《山西家规家训》精选

慎与
阴人之前,不可语人之阴私;奸人之前,不可论人之机巧。我一时言之,彼一时听之,言之者固不为难彼,听之者蓄之于心而不忘矣。阴者资其阴私,以为奸本;奸者用其机巧,以为利基。岂不损物害理之甚哉!吾虽不曾损物害理,亦从抱薪资火,障水资潮,焚人之宅,没人之田者矣。吁!此仁者之所以深戒乎!

节操
苏武牧羝北海上,其节凛然固不可及矣。然取胡妇生子,抑又何也?殊不知匈奴难之者,无所不至;苦之者,无所不周。取妇生子,一以安匈奴,一以全性命归汉也。不然,身死其地,骨痊虏庭,岂不辱哉!东坡谓“色欲之心,虽苏武不免”。不知武矣,一妇实足以污其清风古节哉!
冯氏家训入编《山西家规家训》精选

慎言
大言不惭,此学者之大病。夫人虽至愚,是非之心,则皆有之。或乘愤以愠人,或因喜而夸众。殊不知人虽无言,而默笑于胸中矣。
自养
君子立身,其大要在乎惩忿窒欲。忿如火,不遏则燎原矣。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矣。何家国之不废,何灾祸之不致哉!惩,故心清而志安;窒,故气畅而神安。

审处
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福矣。是以群居之中,淡然漠然付之谨默可也。穷也、贫也,皆命也,非告人而可脱者也。或有不得于心,寄言咏歌之间,陶写性灵而己。
安分
人家祸患,皆自多事生来。夫见位高金重者,未尝不愿与之交也。见势崇权重者,未尝不愿与之接也。而不知一交一接之间,祸患由此而基焉。善于安保者,盍以清洁省事为本。穷通有命,徒事纷纷,夫何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