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日本签署投降书78周年纪念之际,长沙倾盆大雨,仿佛一洗百年耻辱。我独自驾车,栉风沐雨,向醴陵市的李畋镇驶去。
李畋镇,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地名。百余年之前,它叫马家洲,是醴陵冯氏的主要聚居地。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去马家洲访谱,领略一百多年前的《冯氏族谱》,寻觅祖宗的足迹。
行驶在杭瑞高速,目光紧盯前方,我的思绪却回到了元至正年间。湘潭冯氏的迁湘始祖,携家挈口,告别江西丰城的冯家圳,来到醴陵马家洲开基创业,繁衍生息。雨停了,车内温度适宜。该死的导航,突然打断我的思绪,要我在浏阳的洞阳下高速。谁知刚出收费站,导航又要我掉头,重新上高速。看来这高科技的导航仪也有不靠谱的时候,害人不浅。重新换了一个导航图,继续行驶。在浏阳大瑶下高速后,沿106线行驶了30多公里,就到了醴陵市李畋镇。在镇政府大院,我给接待我的宗亲冯兆南打电话,得知离他家还有五公里之遥。正好一辆丰田车欲驶出大院,我急忙招手拦车,向年轻的驾驶员问路,他说可以顺便捎我去富里村,让我上他的车。我指了指自己的坐骑,他笑了笑。于是他在前面带路,我紧跟他的丰田。到了富里村,冯兆南已在路边等候我多时了。沿着村道继续行驶了一段距离,就到了冯兆南的家。我与冯兆南素未谋面,搭帮江西南昌宗亲冯祥青牵线,告知我他的电话,才有了此次的醴陵之行。去年退休的冯兆南,是镇政府的农技干部。他热情地引领我来到他的家里,一进大门,我就看见桌上的一摞族谱,地上还有一个木箱装满了族谱。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族谱,犹如翻开一页苦难悲壮的历史。这是清同治四年编修的《冯氏二修族谱》,与我看过的其他冯氏族谱不一样,谱牒的主要栏目都有,而且新开了“科名仕宦”、“京公事迹”等专栏。看谱序、查源流、辨世系,不亦乐乎的我,仿佛在与祖先对话。一张张沧桑的宣纸,印满了家族的播迁史、繁衍史以及苦难与辉煌。当然,是短暂的瞬间辉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