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7.宪之: 别号与郡望

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号,也叫别号,上流社会在交际应酬中爱以别号相称以表尊重。比如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辛弃疾号稼轩、郑燮号板桥、诸葛亮号卧龙先生、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都是。取号多为一种寄托,与名字在意义上无甚联系。号有自号,也有为他人所取,市井与江湖间人的绰号、混号也算别号的俗化,像及时雨、玉麒麟、鼓上蚤、拼命三郎等梁山好汉的号,大约都是别人叫起来的。王麻子、傻子、六龄童、小叫天、麒麟童等也都是这样。以别号称人比以字称人更为尊重,此外,还有以郡望或官爵等相称的。王安石为临川人,封荆公国,故人们又称他王临川、王荆公,韩愈世称昌黎先生,杜甫称杜工部,等等,都是如此。

郡望是魏晋以来世族制度的产物。封建显贵家族世居某郡,为人所仰望,故称郡望。魏晋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政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于是形成郡望热,李姓必称陇西、王姓必称琅邪、张姓必称清河、崔姓必称博陵,大家都向家高门望族攀高枝,形成一种风气。寒族向世族联姻难于攀龙附凤。宋武帝刘裕的舅舅路琼拜访王僧达,因为出身寒门,“僧达不为之礼”,太后很生气,皇帝都感到无可奈何。唐人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咏魏晋世族势力衰落的,可见郡望影响之大。
郡望既有标榜之意,因此它不等于实际出生地或籍贯,如韩愈为河阳人,并非昌黎人;李贺为福昌人,自题郡望曰陇西;毛西龄为萧山人,自题郡望曰西河,其著作曰《西河诗话》、《西河词话》。
郡望既有标榜之意,因此它不等于实际出生地或籍贯,如韩愈为河阳人,并非昌黎人;李贺为福昌人,自题郡望曰陇西;毛西龄为萧山人,自题郡望曰西河,其著作曰《西河诗话》、《西河词话》。

民国年间以袁项城、段合肥、冯河间称呼袁世凯、段祺瑞和冯国璋,用的都是郡望或籍贯。民初有人撰一联句讽刺时局,曰:“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孙中山香山人,袁世凯项城人,黎元洪黄陂人,冯国璋河间人,徐世昌东海人,孙中山之后的几任总统,一个不如一个,以郡望中一字代人,构思巧妙,竟无人能对。
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多少,旧时代有本启蒙读物叫做《百家姓》,它将常见的姓氏按四字韵语排列,读之琅琅上口,易于记诵,流传极广。但《百家姓》并非百家,而是438家,收408单姓,30个复姓。至于“五百家姓”为什么叫“百家姓”?因为唐初修《氏族志》,根据传统,重订百家氏族,此外皆称庶族,遂沿袭下来。故古之“百家”,非黎民百姓,盖氏族士大夫也。
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多少,旧时代有本启蒙读物叫做《百家姓》,它将常见的姓氏按四字韵语排列,读之琅琅上口,易于记诵,流传极广。但《百家姓》并非百家,而是438家,收408单姓,30个复姓。至于“五百家姓”为什么叫“百家姓”?因为唐初修《氏族志》,根据传统,重订百家氏族,此外皆称庶族,遂沿袭下来。故古之“百家”,非黎民百姓,盖氏族士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