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写徐州故事,“下邳”和“徐州”是两个城市,彼时尚无这个“徐州”,其实,小说所写的“征徐州”“让徐州”“月夜袭徐州”,这“徐州”都应该是下邳,小说将地域名误作城市名了。今天的徐州,汉代叫彭城,是彭城王国的治所,曹魏时才将徐州治所移至彭城,这之后地域名才慢慢演化为城市名。《三国演义》中的荆州也是如此。《水浒》中也不乏类此现象。演义中常见的“一声炮响,伏兵四出”,那是元明间作者误置时空所致,三国还处于冷兵器时代,哪来的火药!
D703. 宪之:《三国演义》中的徐州就是下邳
宪之


东汉全国分十三州部,开始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大行政区。彼时的徐州,辖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下邳五郡国,北到临沂、南到今天的扬州、东抵海宾,州治开始在郯,汉末移治下邳。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反腐倡廉”,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个行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东汉改为十二,首都附近隶司隶校尉。州部原为监察区,刺史无定员及固定治所,后来随着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州乃演变成大行政区,灵帝时资深刺史改称“牧”。州部下辖郡国,郡下辖县,“国”相当于郡,为王的封地,王不治事,行政长官为“相”。 刘备先后任过平原县令和平原国相,后来做过徐州牧和空头的豫州牧,所以世称“刘豫州”。东汉时徐州辖琅琊、东海、下邳、彭城、广陵5郡国62县,治所初在郯,后移下邳。诸葛亮的故乡就是琅琊阳都,今临沂沂南。今之徐州市,彼时为彭城王国治所,三国时曹魏始将徐州治所移至彭城,后来地域名演化为城市名。
汉末徐州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政治中心下邳,而不是彭城。所以,《三国演义》中根据历史虚构的故事,如陶谦让徐州、刘备领徐州、吕布月夜袭徐州等等,“徐州”非彭城,皆下邳也。
因为不明历史地理的沿革,古代小说时见地理错误,《三国演义》也不例外。罗贯中把徐州和荆州的地域名都与城市名混淆了。第19回写曹操东征徐州,陈登劝吕布将“徐州钱粮移于下邳”,“徐州”本来就是“下邳”,吕布“多此一举”——小说将彭城误作徐州治所,并按后世习惯以地域名城了。“演义”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当然也有艺术需要的因素。荆州,罗贯中不仅以地域名城,而且搞得很乱。荆州治所原在汉寿,刘表时移治襄阳,赤壁战后刘备领荆州先驻公安,“借荆州”之后移治江陵,关羽督荆州时一直驻江陵,曹魏的“荆州”依然治襄阳。但在罗贯中笔下,有时以襄阳、江陵为“荆州”,更多的时候,使人感到似乎在襄阳、江陵、公安之外,还另有一个荆州城。“诸葛亮一气周公瑾”智取荆州部分,故事十分精彩,但地名方位不敢恭维,如果较真,几乎让你“找不到北”。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反腐倡廉”,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个行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东汉改为十二,首都附近隶司隶校尉。州部原为监察区,刺史无定员及固定治所,后来随着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州乃演变成大行政区,灵帝时资深刺史改称“牧”。州部下辖郡国,郡下辖县,“国”相当于郡,为王的封地,王不治事,行政长官为“相”。 刘备先后任过平原县令和平原国相,后来做过徐州牧和空头的豫州牧,所以世称“刘豫州”。东汉时徐州辖琅琊、东海、下邳、彭城、广陵5郡国62县,治所初在郯,后移下邳。诸葛亮的故乡就是琅琊阳都,今临沂沂南。今之徐州市,彼时为彭城王国治所,三国时曹魏始将徐州治所移至彭城,后来地域名演化为城市名。
汉末徐州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政治中心下邳,而不是彭城。所以,《三国演义》中根据历史虚构的故事,如陶谦让徐州、刘备领徐州、吕布月夜袭徐州等等,“徐州”非彭城,皆下邳也。
因为不明历史地理的沿革,古代小说时见地理错误,《三国演义》也不例外。罗贯中把徐州和荆州的地域名都与城市名混淆了。第19回写曹操东征徐州,陈登劝吕布将“徐州钱粮移于下邳”,“徐州”本来就是“下邳”,吕布“多此一举”——小说将彭城误作徐州治所,并按后世习惯以地域名城了。“演义”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当然也有艺术需要的因素。荆州,罗贯中不仅以地域名城,而且搞得很乱。荆州治所原在汉寿,刘表时移治襄阳,赤壁战后刘备领荆州先驻公安,“借荆州”之后移治江陵,关羽督荆州时一直驻江陵,曹魏的“荆州”依然治襄阳。但在罗贯中笔下,有时以襄阳、江陵为“荆州”,更多的时候,使人感到似乎在襄阳、江陵、公安之外,还另有一个荆州城。“诸葛亮一气周公瑾”智取荆州部分,故事十分精彩,但地名方位不敢恭维,如果较真,几乎让你“找不到北”。


曹操水淹下邳时的水系,沂水流经下邳,泗水就是今天的黄河故道
其他方面,诸如说曹操是“沛国谯郡人”,“沛国”相当于“郡”,怎么能够下辖“郡”呢?“谯郡”为“谯县”之误:这是建制大小混淆。
再者古今地名混用:脍炙人口的“甘露寺招亲”故事发生在南徐,“南徐”,晋室南渡后侨置徐州,刘宋收复徐州后于二徐州前分别加“南”“北”二字以别之,“南徐州”治所为京口,即今之镇江,汉末三国时称京。吴国太大骂周瑜“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没有本事夺回荆州而搞什么“美人计”害我女儿,东吴的疆域主要就是一个扬州,后来向南发展才开发交州,下辖六郡八十三个县,哪来的“八十一州”! ——亦失于古今建制混淆耳。“演义”中汉代地名与后代地名混用现象很多,这至少是一个美中不足,就像一部抗日题材小说将“安东”“北平”称作“丹东”“北京”一样。姚雪垠创作《李自成》写到清军入关京畿戒严,为了一个戒严应由那个衙门发布问题,搜遍典籍苦不可得,后来偶然机会获解:当时的戒严布告是以“左佥都御史”名义发布的。可见历史小说创作之严谨。类似现象很多,兹不一一。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是,如果能够比古人站得高些,“品三国”才能 “品”出别人品不出的味来,教学导读自然要求更高了。
再者古今地名混用:脍炙人口的“甘露寺招亲”故事发生在南徐,“南徐”,晋室南渡后侨置徐州,刘宋收复徐州后于二徐州前分别加“南”“北”二字以别之,“南徐州”治所为京口,即今之镇江,汉末三国时称京。吴国太大骂周瑜“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没有本事夺回荆州而搞什么“美人计”害我女儿,东吴的疆域主要就是一个扬州,后来向南发展才开发交州,下辖六郡八十三个县,哪来的“八十一州”! ——亦失于古今建制混淆耳。“演义”中汉代地名与后代地名混用现象很多,这至少是一个美中不足,就像一部抗日题材小说将“安东”“北平”称作“丹东”“北京”一样。姚雪垠创作《李自成》写到清军入关京畿戒严,为了一个戒严应由那个衙门发布问题,搜遍典籍苦不可得,后来偶然机会获解:当时的戒严布告是以“左佥都御史”名义发布的。可见历史小说创作之严谨。类似现象很多,兹不一一。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是,如果能够比古人站得高些,“品三国”才能 “品”出别人品不出的味来,教学导读自然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