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25.冯金彦:桥 历史巨著里的一枚书签
第二届“大湾”散文诗奖参赛作品展示(1):冯金彦作品
我们从汉语词典,把它们一一领出来。从154页走出来的港,从234页走出的珠,从765页走出来的澳,风尘仆仆,走成一座224个桥墩的港珠澳大桥,走成一道虹。
香港、珠海、澳门,从三个名词到一个名词,从一滴滴水到一条河流。
一座桥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比以前更有价值。

2
海面之上,蓝天之下,一座岛屿长出来。一个岛屿,弱小,但是明亮。
西西岛是一个椅子。
无论是阳光,还是月光,都可以在这儿坐一会,海的柔软之上,岛是坚硬的。冰冷的水泥与石头之上,思想和理念在岁月的缝隙中,砖石的缝隙中,点播一点点的绿。匆匆行走之间,世界需要一个地方,静下来的地方,让世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回望走过去的日子。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一个没有思考的世界是不完美的。
桥是一本哲学著作里的书签。
伶仃洋辽阔,我们是西西岛的一个观众。
世界辽阔,西西岛是伶仃洋的一个观众,看大海之上,每天日出与日落。
礁石是大海用旧的一件家具。
3
即便吹不出什么名曲 吹出几缕春的声音也可以,让海边站了千年的石头,想想春天的日子,让每一座城,想想幸福的日子,让每一个人,想想奋斗的日子。
海鸟,从桥面上飞过。鸟轻盈地从桥面上飞过,桥不是鸟儿的诗,也不是它的远方,它的幸福与桥无关,痛苦也与桥无关。
一只鸟的鸣叫,像伶仃洋的一声咳嗽。
1280盏灯仿佛螺钉,把光明安装在桥面之上,海面之上。
把伶仃洋的历史照亮,也把粤港澳的未来照亮。

4
船头在海面上划开的伤口,船尾就用浪花缝补好。水的伤口,只能用水来缝补,浪花缝补好的海一如当初。
历史的伤口,只能人来缝补。
思想是一个补丁,云是一个补丁。
一座桥,把断裂的海缝补在一起,把人间缝补在一起,把人缝补在一起。
5
桥宁静,海的风浪,它轻轻地拿起来又轻轻放下。远方,不只是远方,一个共同的愿望被时间细细打磨,被海浪细细打磨之后,像太阳每天从我们的日子里升起。对于珠港澳,阳光每天都是新的,阳光每天都把被夜色吹散的港珠澳重新摆放,每一个生命都摆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棵草与一朵花,一声鸟鸣与一朵云,都不会放错位置。
桥也在自己的位置。
桥从容,不以风而喜悦,也不以雨而悲戚,是一座淡定的桥,一座坚毅的桥。
一座能够放下仇恨的桥,是不可战胜。
一个人也是。
一个民族也是。

冯金彦,男,196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刊物和报纸发表散文、诗歌、评论、小说600多篇首。出版诗歌集《敲门声》《水殇》《泥土之上》,散文集《一只鸟的颤栗》,理论集《背向城市》,报告文学集《梁衍樟传》。散文获《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征文奖,《中国青年报》散文征文一等奖,《中国旅游报 》散文征文一等奖,四次获《人民文学》散文征文奖。诗歌获《人民日报》诗歌征文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四次获《诗刊》诗歌征文奖等200多次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