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19 《胡打算》:重温旧时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林牧副渔
《胡打算》:重温旧时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林牧副渔
编者按:
《胡打算》是一首流传邳州的民间叙事歌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是清乾隆年间邳州宿羊山进士陈略所著,在邳州境内及苏北、鲁南接壤地区广为流传。《胡打算》借讲述胡氏做梦发财的喜剧故事,把邳州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集镇街市、市场贸易、五行八作、百行千业、民风民俗、作物布局、物产人物、婚丧嫁娶、红白理事、待客方法、官场应酬等娓娓讲述出来,几乎是一本生产生活、处事接物的百科全书,彼时农村流传着“学会胡打算,万事不求人”的说法。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邳州及周边地区的私塾和学馆,均把《胡打算》作为学生的启蒙书。
《胡打算》所描绘的浮世绘,经历过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活的人有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但对于中青年人则感到隔膜,这里选取一部分,发在这里以为共飨。书中设及的许多事物不少人会感到陌生,加之在辗转传抄中难免出现些错别字——方言中有些读音本来就难找到对应的文字,这里特选取部分字词略加注音释义,以便阅读理解。
碌碡
耩地播种
碌碡打场
苏北农村的“柁tuo”,近似东北的爬犁
臭棘
苘
田地到手多收获,年年添地置家产。先使牛犊驴驹子,后使水牛大莽牮(莽牮,当为“牤犍”māngjian,公牛)
辘轳(lù lu)架子和笆斗,犁铧钉耙韭菜镰。铁锸木杈锄和秤,再打一把漏土锨。
簸箕柳条压几亩,高地再立毛竹园。葛条压在园墙外,栽上腊条好编篮。
要结蓑衣种黄草,菅草栽在池塘边。斗笠夏天能遮雨,种上棉花做衣穿。
种上韭菜与蒜苔,黄瓜茄子水红兰。
狗咬狸猫使棍打,猪有圈来羊有栏。骚猪豚猪并腙猪(zōng),母猪腚里淌银钱。
绵羊山羊老羯子,羊羔跪母孝心传。家中地窄无处放,牲口多了惹人嫌。
骆马湖里把猪放,羊群赶上庙佛山。
鲤鱼咬子浪中跳,乌鱼摆尾依蒲边。鲇鱼鲫鱼并鲶鱼,鲫花黄鳝青头参。
下湖耕地需用柁(tuó,同音借字,或当为“拖”“驮”,一种无轮的下湖拉农具的简易工具 ),犁耙绳索不用言。犁铧铲头并耩(jiǎng)子,摇耧(lóu)播种不得闲。因地制宜种五谷,收割需用钐和镰。钐(shān,收麦用的一种长柄大刀,左右泼以割麦子)子拔(当为“拨”之误,方言读po)麦使车拉,不用驴驮扁担担。经络索头并车网,钢铡铡麦堆如山。爪钩拉开庄稼垛,铁叉木叉上下翻。碌毒(碌碡 liùzhou,打场的工具,苏北方言读lvchi)上场吱吱响,连枷带耙钉长杆。杉耙又把麦场起,刮板(俗称探木,场上推粮食的工具)推耙不得闲。扫帚扫场如镜面,聚堆得用扬场掀(锨xiān)。小麦扬了五百石,大麦扬了八百三。笆斗使完用撮箕(当为“簸箕”),
帆布插口(chā kǒu,装粮食的口袋,“插”同音代字)扛得欢。
芝麻种上两顷五,收了荞麦防欠年(歉年)。闲地又把末(当为“苘”qǐng)麻种,撮绳纳底使用宽。秫秸垛了几十垛,还有豆秸和麻杆。拿着簸箕把糠簸,粗藻瘪壳惹人嫌。升石斗斛量不尽,家中银钱聚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