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图

村碑

十方院冯庄志铭
冯庄《冯氏族谱》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冯氏祖讳晓赞自山西洪洞偕子恺嶷迁曹邑占籍磐石镇;长门祖讳际可居十方院,因此在冯氏祖谱上定名为十方院冯庄。

康熙五十五年《兖州府曹县志》
康熙五十五《兖州府曹县志》载,十方院在城东五里,顺治二年(1645年)袁培厚建。又注:今冯庄村。
据十方院冯庄耄耋老人、曹县一中原工会主席冯荣乡先生讲,明朝洪武年间,冯庄村的先祖们从山西洪洞县奉旨迁至曹县,选址定居时,据说这个地方曾有一个十方院,是在大唐初期,由傲国公敬德监工建造而成。气势磅礴,宏伟堂皇,僧生过千,习经练武,香火极盛。据传,院内的饮水井,井口比一间房屋的面积还大,井里的水清澈映底,冬温夏凉,甘甜如蜜,清肺养心,僧侣们个个精神焕发,百病皆无,实乃“天下之神水”。故而,该寺院每年都要把该井井水作为贡品向朝廷进献。
村原有十方院寺庙,解放初被拆建了一学校。村有古井两口自建庄时就有,一口寺山门大井,在村前街,二在村西头育哺冯氏至今。后安自来水两井废除,寺山门井用石板盖上了,西头井后重修仍用,在井后恢复了寺内护法元神(玄武)庙。

十方院元神庙

龙元井
目前井还在使用
冯荣乡老人又说,据先人口口相传,十方院的没落与黄巢起义失败有关。据说十方院西侧有个大曹庄,黄巢就出生在那里。黄巢小时候经常到十方院里去玩耍。到了青年时期,黄巢又经常与十方院方丈下棋、交谈。相处中,方丈发现黄巢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实为大有作为之人物。故而结为好友,成为知己。后来,黄巢起义便请了十方院方丈作为他的军师。鲁西南山东梆子古装历史剧《遇路》《陈景思搬兵》,戏词中黄巢唱道:“家住曹州并曹县,大曹庄里有家园,姓黄名巢字举天。唐王有道开科选,俺家进京去求官,三篇文章做得好,试官点俺文状元。三六九日登金殿,俺家御街去考官,万岁爷看俺长得丑,杀了试官贬状元。武朝门题诗造反,曹家庄把营安,十方院里练人马,人马练的整八千。拉了大旗造了反,一路杀官解贫奔长安”。这段唱词可佐证黄巢起义是得到了十方院方丈的大力支持的。后来,黄巢起义失败,作为支持黄巢起义的十方院也随之而覆灭。十方院撤除后,但旧址依然存在,那口大井依然存在,冯氏先祖迁此临井而居,建村十方院冯庄。距今已有650年以上。附近村庄的村民都来此汲水,以至于井壁变得光滑。由于修路和井周围地势提高,村民又加高了井壁。村民说,此井水甘洌,用此井水淖藕,藕脆且不黑。目前,村民用电机从井里汲水。
注:冯荣乡,男,汉族。1939年9月生人,笔名:耕夫,斋号:十方院人,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副主席、菏泽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冯荣乡书法:毛泽东诗一首《登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