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33.冯丹龙:丹龙随笔43丨冯玉祥与于右任 —— 偶得
深秋周末的一个暖洋洋的下午,几个女友相约漫步在苏州河北岸,过西藏路桥看到“犀牛书店”,真是千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在眼前。曾经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在此淘书的照片,问过地址一直没有得空去,没想到无意间竟然撞见啦~

《于右任诗词选》
推门而入,只听坐在角落处的年轻女子说道:“请先扫场所码”,退出、扫码,再进入。书店看上去大约只有20~30平米,周末人还蛮多,相互需要侧肩而过,如果不是对书的钟爱,如此人多的地方老早就避而远之了……

看到一本1984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胡耀邦同志题签的精装本《于右任诗词集》[1],付了30元,心满意足地到书店隔壁的小小咖啡馆跟闺蜜们分享,好友接过书翻看了一下,调侃地说道:“姐姐,当年只有2.75元。”是呀,要加上近四十年的时间成本,还是值得滴。

于右任(1879年4月~1964年11月),汉族,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
于右任善书法,喜作诗,是近现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在带回这本书的同时,也给这本书开启了一段新的奇幻漂流”,不记得那本书上看到过这句话,但是印象深刻。
一首诗
回到家里,我开始翻阅这本诗词集,暗暗思忖着于右任先生与祖父冯玉祥将军交谊颇深,他们都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一生奉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几十年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特别是1926年于右任先生曾经受李大钊同志的委托专程前往苏联请祖父回国参加北伐、一起为相伯老过生日……这本书中没准儿有关于祖父的诗词呢。
果然,在目次中看到“国民军五原誓师十五年纪念日,与冯焕章先生在重庆陶园同摄影,纪之以诗”:
今日何日“九・一七”,五原誓师纪念日。
抗风堂前同摄影,为将旧事述一一:
国父逝世天容变,我军退守长城线。
革命潮流日复高,南北争赴神圣战。
余曾奉命西北行,老将军亦持节苏俄转。
幕南幕北千里间,风沙之中竟会见。
记得塞上西瓜美,捶破分食当做饭。
记得征车坏沙场,汗湿戎衣共推挽。
授旗台上雲飞扬,誓词争共日月光。
十万将士如龙虎,哭诵遗嘱归中央。
首解八月西安围,郑州会师亦堂皇。
于今转眼十五载,征伐逆虏越前代。
时时谈笑出新诗,余亦挥毫作狂态。
为劝从今须准备,准备破敌日期至。
更濡大笔为长篇,贯彻五原誓师志。
由诗寻照
看到“国民军五原誓师十五年纪念日,与冯焕章先生在重庆陶园同摄影,纪之以诗”,隐隐约约记得曾经在家里的影集里看到过两位先辈手持拐杖的合影,会不会是记述的这张照片呢,迅速查阅起来……

在相册里看到了这张照片,母亲在照片下标注着“纪念五原誓师与于右任先生合影”,看到照片的上方还有一排篆字,仔细辨认为“民国卅年九一七国民军五原誓师十五周年纪念日合影”,按捺不住的惊喜,为此合影,于先生当年还曾赋诗一首!
以诗释照
于右任先生这首诗的题目“国民军五原誓师十五年纪念日,与冯焕章先生在重庆陶园同摄影,纪之以诗”揭示了这张合影照片的背景: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和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为纪念五原誓师十五周年,1941年9月17日在重庆上清寺陶园的抗风堂(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监察院所在地)合影。
于右任先生,陕西三原人,时年63周岁;冯玉祥将军,安徽巢县人,时年60岁。两位元老坐在陶园,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共同追述往事,感慨系之,决心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专家注释
为了更好地理解于右任先生的诗词,我在孔网上淘到一本郑州大学杨中州教授在200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右任诗词选》选注[2],书中收录了此诗并有注释,抄录如下:
注:
*1941年9月17日五原誓师15纪念日,作者在重庆抗风堂与冯玉祥合影,追述往事,感慨系之,决心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五原誓师:1926年8月,当国民革命军击败吴佩孚主力迅速向武汉推进的时候,北方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为全国革命形势所鼓舞,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参加国民革命。同年9月15日和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赛夫林及中共党员邓小平、刘伯坚等,从苏联抵达绥远五原。16日通电全国,率全军加入国民党,就任国民军总司令。17日誓师响应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当日,作者(于右任)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监誓并授旗。
*抗风堂:在重庆陶园,为抗战期间监察院所在地。
*国父:指孙中山。
*天容变:指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北方发生混战。
*我军句:1925年直奉军阀联合,逼冯退出北京,任西北边防督办,冯部退往绥远、张家口一带。
*革命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全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余曾句:1925年李大钊建议冯与苏联合作造成北方革命局面,4月,于右任曾到张家口访冯。
*老将军句:1925年年底冯玉祥通电下野,1926年3月20日偕夫人李德全赴苏考察。3月22日抵乌兰巴托,苏联顾问鲍罗廷及于右任同冯玉祥讨论了国民党与国民军的合作问题。
*幕:通漠,沙漠。
*记得句:1926年于右任一行自苏联回国途中,误入沙漠,汽车陷入沙中。用床单毛毯铺在车下,人推肩扛,一天仅行进十多里。
*授旗台:五原誓师时,临时搭授旗台于广场,冯玉祥代表国民军宣读誓词。
*遗嘱:指孙中山遗嘱。
*郑州会师:1927年5月冯部东出潼关,同年6月1日在河南郑州与北伐军会师。
一部史诗
偶得的一本书,将八十多年前冯玉祥将军和于右任先生的一张合影与于右任先生为此照所赋的一首诗结合在一起,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于右任先生以258个字的诗回顾了他与祖父冯玉祥将军1926年到1927年期间在“赴苏考察”、“五原誓师”、“西安解围”和“北伐郑州会师”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中携手并肩的战斗情谊。
“五原誓师”在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于右任先生这首诗可以称为那段历史时期的一部史诗。
顺着这首诗的内容,追寻先辈们的革命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