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10.冯覣等:我的家族我的根——代州冯氏(七)
策 划 /冯 覣

雁门冯氏家族文化之 ——家国情怀忠孝篇
导读打油诗
听老朽抛砖说忠孝,看道增捧玉论家和。
老哥两晋豫同携手,振冯家何惧山水隔?

忠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雁门冯氏家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云骧公说:人之大本在忠与孝。 梳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我发现,禹启行道四百年,商汤有道六百载,文武之道八百春,汉武天下四百秋,都证明治天下之本即孝与忠。忠孝昌盛之世,必天下大治之时。国如此,家亦然。代州冯氏一代代老祖宗正是继承践行了忠孝这一人之大本,才创造了灿烂的家族文化,才成就了清代第一高门。


【成立大会会场】
冯配京大义全城
□ 裔孙 冯 覣撰
(尝试章回体,敬请指正)
诗曰:生全孝,死全忠,拼此身报答君亲,
大义全城义士仁人今感泣朝在潮,夕在汐,凭浩气流行江海,
保家卫国鬃山沱水祭英灵
话说这天下大事就是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迭,明亡清兴。崇祯皇帝身挂歪脖树,多尔衮率虎狼之师进了北京城,六岁小皇帝顺治登基。新朝初建,百废待举。正在皇家还处在丛集难顾之时,前明降将大同总兵姜镶发起叛变。看官有所不知,这姜镶原为前明守将,先归顺李自成大顺政权,李败投降清廷。自认有功不被重用而起二心。乘着主将出城,杀其一家生变。蛊惑一些人对亡明的怀念,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时间三晋云扰,人心惶惶。叛军长驱直入,夺偏关,下宁武,直指雁门。看官有所不知,这雁门因每年大雁南来北往而得名,有“晋北锁钥”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该姜镶有几天号令三军之命,歪打正着,其叛乱得到代州刘迁、郎枋的响应,三人秘谋里外应合拿下代州城。
雁门兵备派冯配京和防守戈节共守代州要塞水峪堡。这配京乃城内冯氏,伉爽习武,豪侠自任。屡建军功,任防守。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不几日刘迁大军把水峪堡团团围住。配京率堡兵一战,退之;二战退之,三战又退之。刘迁老羞成怒发重兵围攻。堡内有人欲开门出降,配京断指出血,慷慨陈词:诸君尽朝廷赤子,如力不支当与城俱碎,岂可为敌虏?闻者无不落泪。坚守数日,终因寡不敌众四,堡陷、贼入、被俘。刘迁得到配京大喜,因为他深知,代州冯氏是大户,且守城中坚正是冯家。于是决定协迫配京喊话城内投降。且对配京说:若降,富贵与冯氏共享,不然将屠城。你也必遭刀斧之刑!
书分两头,再说代州城内。当此之时,诸多富商大族纷纷出走,将无战心,士无在意。旗官卷旌,鼓士息声,全城人心惶惶。正在当事者迟疑不决时,一人匆匆赶来,直奔兵备衙门。只见此人气宇轩昂,玉树临风。兵备道一见急忙上礼相让,来者痛切陈以利害,愿与城共存亡。看官定问此何许人也?事情紧急容不得老朽啰嗦——此公乃冯家五世祖亨期公,为保州城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而来!于是亨期公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即为画墨守方略。清委巷,除暗奸,固城垣,出家资,募死士,乞援兵,鼓士气,好一番战场动员!
此处按下不表,请看——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再说这城外,第二天刘迁执配京来到城下,刀架其颈,逼其向城内喊话以降。配京举目望去,城头战旗猎猎,人头攒动。突然手指城头大呼:天兵将至,刈贼如腐鼠耳!賊俱乌合之众。我食君禄义不屈贼,杀我,我死得其所!诸君应悉力守城,无以我故怀二心!
在场乱军一片震惊,刘迁一听气的七窍生烟,挥刀向配京砍去…… 这就是冯家人的忠与孝! 未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大义凛然,功德盖郡!
一人之死报全城百姓免生灵涂炭,尽的是家之大孝,国之大忠! 感天地动鬼神!

【雁门冯氏家族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长留影】
配京公是雁门冯氏忠孝一体的突出代表,翻开沉甸甸的《代州冯氏族谱》,如此家国情怀忠孝一体的比比皆是。
一代名仁冯如京,史称忠孝完人。其孝,且不说抚老母“克尽子职”,母逝“力疾徒步挽丧二十五里,每至血濡面如”。其忠,驰骋五省,不惧寒暑,不惧生死。出入龙潭虎穴,走马悬崖峭壁。两上四疏,直陈时弊,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书写大地。 西南一柱冯元方,为抚苗乱“简从探虎穴,徒步日攀涉层岩鸟道”,与苗民开诚化导,教民耕织,助民生息。身患剧疾,人劝其节劳,以民命攸关,重任在身,不敢负国为先。直至累倒在地,弥留之际,仍无一语及家事。其弟湖南巡抚光裕公,病榻上仍念念不忘为民求朝廷免除赋税。

雁门冯氏的忠孝,浸透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在他们看来,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 忠孝之道——乃兴家固国之基。 忠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想让一个家庭细水长流、长盛不衰,就要传承孝道,弘扬忠义。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他们深知,个人命运与家庭国家命运永远是融于一体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日寇占领下的中国,今天之中东,就是最好的证明!
于是,一代代的冯家人就这样传承着忠与孝!
你看,远的不说,日寇占领中国,国难当头,鹏翥公转战南北,他走了,他的儿子盛植公又保家卫国血洒朝鲜战場!
仅现代 冯家就走出了冯福鼎等17位 忠孝大义的后人!
忠孝,冯家数百年不衰的秘诀之一!

浅议”家和万事兴” 囗 河南 冯道增
(谨以此篇献给代州冯氏的家人们)
家和万事兴,这句名言,走进千家万户,悬挂在厅堂,镶嵌在很多人家的门楼上,有的用十字绣、苏绣丶蜀绣、请名家书以字画装裱成精美的工艺品放在居室的耀眼处,以示对这句名言的敬重。但在实际生活中,对这句名言理解透彻的,运用娴熟的人并不多。今天,我想从第一个字:家 说起。
家是什么?家是生活的港湾,家是生命的驿站,家是家人生活的共同体……,家里的成员首先是夫妻、儿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它的外延还有伯父、叔父、姑姑、大娘、婶母及外祖父母、舅舅、姨母、姨夫、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亲情关系。再说第二个字:和。和是什么?和是和气,说话要和气,和气能生财,家和万事兴!家和,首先夫妻要和,父子要和,父女、母子、母女要和,兄弟姐妹要和。如果没有夫妻之和,那么,家和只是妄谈,万事兴也是一纸空文!

【道增出席冯氏文化研究会代表会】
家和,充满了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任何家庭成员在家庭这个生活机构中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已的位置。不论任何角色,都要学会包容,如果在这个生活机构中逞强好胜,刚愎自用,不民主、不协商,听不得半点劝说,自以为是,甚至愚昧、愚蠢无知、无趣,強人所难,蛮不讲理……那么将会让这个家庭变得一滩糊涂!甚至不可收拾,最终也会解体,给每个家庭成员造成无以补救的缺憾乃至一生的遗憾!

【道增与老政委在一起交流家和之道】

【喜获光荣之家称号】
家和万事兴,如同做生意一样,需要经营和打理,需要耕耘和管理。中国传统的孝道看似封建的三纲五常流传了几千年,肯定有它流传的道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依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家中必须尊老爱幼,献爱心,行孝道,不得自行其事,横行霸道,一切背离家庭团结不良恶习和嗜好,都将是家庭和睦的隐患和毒瘤。诸如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赌博、吸毒(抽烟)、酗酒、作风不检点等恶习,都为家庭走向衰亡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如果在家庭这个机构中,每个家庭成员不是以大局为重,而是各揣自已的小算盘,精打细算小九九,没有一点共产主义的思想,想方设法巧夺豪取家庭成员的劳动果实,当一个家庭出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核算单位。那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样的家庭实际上离分家,或者解散也是指日可待了。

【道增本家拍摄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