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9. 冯 覣等: 我的家族我的根——代州冯氏(六)(感恩篇)
2019-08-11


雁门冯氏家族文化 —— 感恩篇 感恩 冯 覣 撰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把自己的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学会感恩,是为了将他人的付出永铭于心——懂得知恩图报。辟如本集展示的几处大院、族谱、祠堂、牌楼照,无不见祖宗创业之艰辛,付出之巨大,奔波之劳顿。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他们——一个个对冯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把自己的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学会感恩,是为了将他人的付出永铭于心——懂得知恩图报。辟如本集展示的几处大院、族谱、祠堂、牌楼照,无不见祖宗创业之艰辛,付出之巨大,奔波之劳顿。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他们——一个个对冯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绘图冯丰年)
道前冯氏大院简介
道前冯家大院位于代州城内西大街北侧,占地一万平米。以功德盖郡院为中心,分别有十处独立的院落,房屋149间。从功能上分有菩堂宗祠藏书楼私塾住宅碾磨房库房澡堂织布房伙房等。内有园林等。
其功德盖郡院中轴线从南至北建六个院。其中的楼院正、东、西分别建有二层木楼。正楼上下各五间,上挂《栖凤楼》匾,有藏书处,下层为议事厅;东、西楼上下各三间,藏书籍字画。中楼院后为菩堂院,设佛堂。
功德盖郡院东为祠堂,西为文魁院,悬文魁匾。(根据冯丰年《道前大院回望》改编)

(绘图冯丰年)
道后冯家大院简介
道后冯家大院位于道背后街,东西长240米,南北宽80米,占地近二万平米。建筑由西至东依次为西宅,冯志宗祠,东宅,知园,新宅等六组院落组成。每组各有前后两进院。在这些院落后是宽阔的知园。大院布局紧凑,互为照应,前有宽阔通衢大道,后有假山依靠,园林掩映。(根据冯丰年《道后冯家大院回望》改编)

清末中庄寨冯家街示意图
(绘制 冯 德 修改 刘计廷)
中庄寨冯家街简介
中庄寨冯氏自康熙年间琇公迁来后,便开始了兴家治产。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到十世东西长二百余米、南北长九十余米、占地三十余亩的冯家一条街初具规模。街口东有文魁阁,西设土地庙。整条街南北六院对峙,鳞次栉比。北正中设祠堂。北面的主院旗杆院为三进院,后院为二层楼。铜雀锁门,旗杆矗立。南面的主院为二进院,正面是:下石窑上木房组成的二层楼。(我们推测此是琇公建的第一处院落)。整个冯家街有数百间房屋,大体按适、迪、进、巡、造、道六门族人分门居住。整个冯家人居住群居全村之东,小河由东南向西北转而奔西而去,南有供人畜用水池塘,西邻关羽庙。

中庄寨冯家街旗杆院复原图
(绘制 山西设计院王向平)

(冯曦公遺像)
假如没有他们
盛祖十九世 孙 冯 覣撰
都说世上没有假如
可我却对假如挥之不去
想了很多很多
思了很久很久……
国之假如不敢遑论
族之假如却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扉……
如今雁门冯氏人才济济
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可你是否认真想过
假如没有他们
情况又会怎样?
(一)
当我们一遍又一遍翻看《代州冯氏族谱》时
当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时
当我们为自己的家族自豪时
假如没有他
那位慈祥的老人
也许这许多的许多都无从谈起
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需从头开始
也许就没有冯家清晰的代代传承
更没有一个个功勋卓著先祖的完整信息
也许我们还在寻根的路上像许多家族一样迷茫着
寻找着……
是他在浩瀚的资料中一遍又一遍的甄别
是他在一个又一个的通晓中字斟句酌
是他以博大的胸怀聚冯家各们为一体
成就了这厚厚的四册族谱
是他为如今的这研究那著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是他……
我们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冯家民国中兴的中流砥柱
紫禾公冯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