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50 宪之:“年”与“岁”是一回事吗? ——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二:星岁纪年的若干问题
“年”与“岁”是一回事吗?
——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二:星岁纪年的若干问题
兰亭集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人刘希夷的名句是在同义的意义上将“年”与“岁”并举,回环叠沓反复吟咏,是艺术的需要。
王羲之《兰亭集序》开头一句纪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甲子”,“年”与“岁”同时标注,并非累赘重复,表明二者不完全等同。
(一)“年”与“岁”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农历(或称夏历)是阴阳和合历,“年”用于阴历,指月亮十二次阴晴圆缺;“岁”用于阳历,指二十四个节气后太阳的南去北归。十二月的总和是年,二十四节气的总和是岁。一年350多天,一岁365天,所以每隔两三年就多出一个月,设置一个闰月以维持阴阳平衡对应。
夏小正传笺
年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丰收庆祝。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直到今天,人们仍把农业收成叫“年成”、“年景”、“丰年”、“歉年”。庄稼人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因此后人把农作物生长周期的一个轮回叫做年。
甲骨文年字
小篆
“岁”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说文解字》认为此字“从步,戌声” 。郭沫若认为:“一、岁戉古本一字。二、古人尊视岁星,以戈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灵,故岁星名岁。(《甲骨文字研究》)汉代时岁字已演变得不像是斧钺的形状,而仍以为岁星是处罚罪人的预示,可能就是继承自前代的观念。
甲骨文岁
金文
小篆
“永和九年”是纪年,“岁在癸丑”是纪岁,“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同时用两个坐标定义一个时间,这是中国人纪时的特有智慧。
因为年与岁并不完全同步,特别是年岁交替时,必须并用才能准确对应所在时间。如果某年除夕立春,除夕之前是某年戊戌,而除夕后就是某年己亥,而春节则是N+1年己亥。
年、岁都有年成、年龄之含义,但在习惯用法上还有所区别。如“年”不泛指光阴,“年成”不能说成“岁成”,“忘年交”不能说成“忘岁交”,“守岁”不能说成“守年”。
(二)星岁纪年法
“永和九年,岁在甲子”,永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岁在甲子”,用的是星岁纪年法。
所谓星岁纪年,就是根据岁星和太岁星的运行变化及所在位置来纪年。“星”即岁星,也就是木星。“岁”,是太岁星,一个假想的星名。
岁星纪年。战国时期开始用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由西向东运行,古人发现大约12年后木星又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叫十二辰,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分别叫:星纪、玄枵(xiao)、娵訾(jū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chun )、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他们分别与十天干丑、 子、 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相对应。
木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纪年,如“岁在星纪”、“岁在析木”、“岁在甲子”等。
太岁纪年。木星运行轨道由西向东,这和人们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为解决这个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保持一致,用太岁运行到某辰来纪年,叫太岁纪年法。如“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等。他们还给太岁经行的十二次命名为:摄提格、单阏(chán yān)、执徐、大荒落、 敦牂(zāng)、协恰、涒摊(tūn tān)、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他们分别与“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相对应。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法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个名称叫做岁阳,依次和上述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尔雅.释天》称:“太岁在甲曰阏逢(yān féng),在乙曰旃蒙(zhān),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yǔ ),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yì),在癸曰昭阳.此岁阳之名也。”这就是十岁阳。
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一年整走一个星次,它运行一周是11.86年,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纪年方法不精确又繁琐,就废不用。这种纪年方法在《吕览》、《楚辞》中可看到。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
(三)古籍中的太岁纪年
屈原《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我的父亲字伯庸。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摄提”即“摄提格”是“太岁在寅”年;“孟诹”,是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即此可知: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贾元春大年初一生日,迷信观念都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但结果还是“虎兔相逢大梦归”,“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她只好“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薛宝钗的“冷香丸”的配制更为奇特: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研制好后,又要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团成丸药。这药是用来治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的,其配方虽然颇合药理,但对雨、露、霜、雪的讲究实在难办,带有神秘色彩,不过是曹雪芹的“假语村言”。《红楼梦》第一回写贾雨村接受甄士隐的资助进京赶考,甄士隐建议找个黄道吉日出行,但是第二日贾雨村天不亮就启程上路,留下话让和尚转达致谢:“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雨村一去果然高中,可以为证。想不到二百年后,风水八字之类居然重现辉光。
我们在修复传家宝《冶源图》时,看到题头标记了装裱时间“岁次强圉单阏诹月”,题字者用的就是太岁纪年法:岁星在“强圉单阏”,丁卯年也;下面模糊的字好像是“诹月”,当为正月。冶源图中题诗,称曰阆山曰“参军”,都是古称,过去文人纪时和称官职爱用古法以显博雅。
康熙后有4个丁卯年:康熙26年(1687年),乾隆12年(1747年)、嘉庆12年(1807年),同治6年(1867年),《冶源图》具体装裱年份不详。
修复前个冶源图修复前个冶源图
修复后的冶源图,8米长卷,见最顶端
系列文章
(1)“兔年”该从哪天算起?——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一:干支纪年的若干问题
(2)“年”与“岁”是一回事吗?——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二:星岁纪年的若干问题
(3)《西游记》昴日星官收伏蝎子精——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三:古籍中的二十八宿及其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