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32 宪之:《西游记》昴日星官收伏蝎子精 ——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三:古籍中的二十八宿及其分野
《西游记》昴日星官收伏蝎子精
——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三:古籍中的二十八宿及其分野
《西游记》中的蝎子精是十分厉害的,孙悟空的铜头铁额被蛰了下都发炎化脓,连如来佛都被他螯了一下,后来孙行者去搬请观音菩萨,观音说自己也很难近身,指点他去到天上请二十八宿中的昴日星官,这才将蝎子精收伏。战斗时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原来是只六七尺高的双冠大公鸡,他对妖怪一叫,蝎子精就现了原形,动不得了。后来那个收伏极其厉害的千眼蜈蚣精的毗蓝菩萨,原来是昴日星官的妈妈——她是只修炼得道的老母鸡。在这里,二十八宿成了造神的素材,道教与释教合流,又经过小说家的生花妙笔,生发出如许生动曲折的故事。
昴日星官
收服千眼蜈蚣精的毗蓝菩萨是只老母鸡
古人对二十八宿十分熟悉,从圣贤经传到通俗小说,经常可见二十八宿的影子。
(一) 二十八宿
古人认为恒星间的位置是不变的——与“行星”“恒星”相对,命名本身就能见出原先的命意——便以恒星为背景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以它们为标志说明日月五星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人们选择了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这就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宿”和“舍”的意思是停留,各宿所包含的恒星都不止一颗,它是相邻的若干颗恒星的组合,成为星座。
二十八宿分布。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所谓角、亢、氐、房等,只是各宿的一个星座,代表各宿的主体。青龙、白虎等,是把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的形象,叫做四象,朱雀是鸟,玄武为龟。这和西方古代把一些星座想像成为大熊、小熊、狮子等很相似。
二十八宿实际上是把赤道附近的一周天,由西向东分成二十八个不等分的星座。我国先秦的许多文献,都有关于二十八宿部分星的记载,至迟到战国,已经成二十八宿的体系。
二十八宿图
明乎此,则古籍中所说的一些诸如“荧惑守心”、“太白食昴”之类话语就好理解了。“荧惑”为火星,“守心”是说火星在运行中处于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住了昴宿,“食”同“蚀”。
古人认为“太白主兵”,“太白食昴”意味着昴宿的分野会有兵事。据说秦赵长平大战时,就是“太白食昴”——是役“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赵败后秦坑杀赵降卒40万。当然这是迷信,把偶合当作了必然联系。
《三国演义》99回写“司马懿入寇西蜀”,魏国出兵40万,诸葛亮只派1千兵去守陈仓古道,王平等不敢去。诸葛亮说:“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chán)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叫他们拒险而守,不必害怕。“毕星躔太阴”,也即“月离于毕”,古人认为是主雨的。
再如,人们熟悉的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用的也是二十八宿坐标法。
古人对二十八宿十分熟悉,从圣贤经传到通俗小说,经常可见二十八宿的影子。
《诗经·小雅·大东》写到的星宿最多,“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指的是斗、箕二宿。
《唐风》中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中的“三星”,指的是参宿。参宿居西方七宿之末,三星为参宿中最亮、连成一线的三颗,至今民间仍称三星。民谚“三星正南 就要过年”,反映的就是民间对星象的认识。而东方七宿中的心宿,因为是殷商时观测天象的标准星,故又叫商星。参宿在西,商星在东,此出被没,互不相见,故用参商来比喻兄弟不和睦、亲朋久别不能重逢或二人性格反差大。杜甫名诗《赠卫八处士》中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个意思。
(二)“七月流火”不是形容炎热
七月流火
许多文章描写三伏天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其实是弄错了。“七月流火”里的“火”是指恒星心宿二“大火”。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大火出现于正南方的最高位置,六月以后便逐渐偏西下行,故曰“流火”。七月流火,喻寒来暑往,节令更换。后人望文生义,以为是形容最热的“流火”的七月天。
古籍和通俗文艺涉及到的天文知识很多,知道了才能不困惑。
太白犯帝座。东汉时著名隐士严光,年轻时为刘秀的好朋友,刘秀即位后,他隐居不出。光武帝好容易把他请来,他还是不做官,只愿意以布衣故交与皇帝交谈。一次他与光武帝抵足而眠将脚伸到刘秀的肚子上,于是第二天太史就紧急报告:“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一笑着说:“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否则这一天象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了。——这是封建统治者精心炮制的欺人之谈。1949年毛泽东主席与柳亚子先生唱和,柳亚子说:“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毛主席答曰:“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他们所吟咏的,就是严子陵的典故。
说“太白犯帝座”就涉及到“三垣”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对天区也即星空的划分,除了二十八宿外,还有三垣,它们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帝垣。三垣星座的命名,与封建时代的朝廷、政府、职官以及郡国名称对应。占星家往往以天上星象的变化与人间的吉凶祸福相对应,带有神秘迷信的色彩。比如紫微垣被视为帝星之所居,故皇宫叫紫禁城。如果“太白犯帝座”,则认为是对皇帝很不利的现象。
古人把北极看做皇帝的代表,北极又叫北辰,《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拱)之”。杜甫也有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方盗寇莫相侵”。
北极也称北斗,古人把北斗七星想象成斗形,这“斗”非“大斗进,小斗出”的粮食量具,乃是盛酒的容器,“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这个“斗”。《诗经·小雅》有“维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浆”。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古人很重视北斗,可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斗身的天枢和天璇二星连成直线延伸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它是北方的标志。古人还根据北斗视运动变化的规律,来决定季节。初昏时斗柄东指为春,南指为夏,西指为秋,北指为冬。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金星。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李白字太白,《西游记》中玉皇大帝驾前给人印象最深的“老倌儿”就是太白金星,也叫李长庚,这都与“五纬”中的太白金星有关。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称为五纬,如果再加上日和月,则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星,又名太白,它黎明见于东方又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又名长庚。木星又名岁星,简称为岁。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在先秦典籍中,“水”指的是恒星中的定星 ,“火”是指恒星心宿二大火,“七月流火”,即是指“大火”。
古籍中所说的一些诸如“荧惑守心”、“太白食昴”之类话语。“荧惑”为火星,“守心”是说火星在运行中处于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住了昴宿,“食”同“蚀”。古人认为“太白主兵”,“太白食昴”意味着昴宿的分野会有兵事。据说秦赵长平大战时,就是“太白食昴”——是役“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赵败后秦坑杀赵降卒40万。当然这是迷信,把偶合当作了必然联系。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一败涂地
(三)赤道与分野
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天体间的位置都是相对的。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体,便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心,以无限长为半径作球,就是天球。通常人们把观测者设想为天球的中心,有时也把天球中心设置在地心、日心等特殊点上。自天球中心作与实际观测到的天体的平行线,将天体投射到这个假想的球面上,就可以使天体方向间关系的研究,化为球面上点与点关系的研究。
古代天文学上所说的赤道是天球赤道,不是今天人们熟知的地球赤道。它指的是地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圈,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是古人视觉中太阳在一年里运行的轨道,即太阳在恒星间运行的轨迹,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圈。
扪参攊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读古书古诗,经常会遇到“分野”一词,王勃《滕王阁序》开头名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说的是南昌的分野。南昌古属荆州,为翼宿和轸宿的分野。
什么是分野呢? “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古人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地区一一对应起来,把二十八宿分别指配与地上的州国,就把某国或某州认定为某某星的分野,反之则把某星说成是某州国的分星。
李白《蜀道难》说“扪参攊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也是说的分野,因为益州为参宿的分野,井宿为雍州也即秦国的分野。元陈孚《登北固楼》诗:“星斗占吴分,江河见禹功 ”说的是吴地是牛星的分野……这种表述方式在古书中很常见。
系列文章
(1)“兔年”该从哪天算起?——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一:干支纪年的若干问题
(2)“年”与“岁”是一回事吗?——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二:星岁纪年的若干问题
(3)《西游记》昴日星官收伏蝎子精——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三:古籍中的二十八宿及其分野
(4)斗转星移与二十四节气————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四
(5)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岁时节庆与天文历法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