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48.妍开:普京曾问久加诺夫一个问题:您的办公室里为什么没挂列宁像?
在与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一次“云会谈”进程中,总统普京忽然干了件看似“离题万里”的事:他问视频那头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您的办公室墙上为什么挂着普希金的像?却没有列宁像?
这一细节通过视频传播出去,立即引发了各方的兴趣和热议。
网民纷纷讨论,媒体甚至专程去采访当事人。
“列宁像”背后有什么深意?成为热点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云会谈”引来的热议
这件事情最初是由俄罗斯新闻行业一个颇有名气的记者斯米尔诺夫“爆料”出来的,他直接把前不久的一段网络会议视频放到了网上。
与会一方是总统普京,另几方则是俄罗斯国家杜马(相当于议会下院)各个党派的大佬们。

在这段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会谈气氛颇为轻松,与会者入座(连线)后,首先彼此进行简短的寒暄闲谈,普京的发问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
他打量着屏幕上出现的各位大佬,忽然面向久加诺夫发问:“根纳季·安德列耶维奇(俄罗斯人习惯用“名字+父称”来称呼熟识且年长的人,以表达一种亲近与尊重的感情),您的身后怎么挂的是普希金像?列宁在哪里?”
在云会谈的现场,这个看似关于办公室装修的话题并没有深入进行下去;然而视频公开爆料之后,却引发了俄罗斯大众舆论、各方媒体的热切关注。

就在视频亮相的当天,《共青团真理报》就嗅到了“大新闻”的气味,立马跑去对久加诺夫进行专访。
久加诺夫首先给出了大家都最关心的答复,他说我办公室当然挂着列宁肖像啊,而且是在左手边最醒目的位置!
既然如此,为什么普京还会有此一问?
久加诺夫解释说,这就是线上会议带来的局限了。

为了方便视频连线,摄像头被设置在靠左的角度,自然就没拍到列宁像、只有普希金像入镜。
普京一眼看到,所以就发出了一问。
接下来久加诺夫还补充表示,自己的办公室里不仅仅挂着列宁的肖像,也陈列着苏联国徽、胜利旗帜等等纪念物品。
他本人还保存着列宁半身像、全套列宁徽章等收藏品,只是这些物品不太适合陈列,所以没有摆出来。

“推碑毁像”的种种
至于为什么这两人之间貌似闲谈的内容会引起极大关注,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谈论的并不是某件普通装饰品,而是“列宁像”。
自从1991年的最后几天,苏联宣布解体、从此不复存在以来,带有苏联意蕴的各种纪念碑和雕像便处于一种风口浪尖的局面之下。

直到最近几年,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国家仍然时不时爆出拆毁苏联时期雕像的新闻。
这些雕像大都树立于二战结束之后,用以纪念苏军击败了纳粹德国、并将其推回欧洲最终攻入柏林的历史事件。
但在冷战后的世界局势下,这些雕像带有的苏军、星星、苏联领导人等元素就成了亟待被抹去的元素。
“推碑毁像”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俄罗斯之外的国家,俄罗斯自己同样深陷其中。

那些带有红星和共产主义标志的地名、单位名纷纷被改易新名,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二战结束后极为有名的两座城市。
曾经发生了重要战役的斯大林格勒被改了名字,“斯大林之城”变成了伏尔加之城;列宁格勒则被投票决定,恢复为旧名圣彼得堡。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列宁格勒的改名过程——1992年初,一次关于这座城市今后应该叫什么名字的投票开始举行,结果大部分参与投票者都赞成使用旧名“圣彼得堡”。
于是这座曾经拥有光辉历史与特殊意义的城市,就又一次用回了自己的老名字。

平心而论,圣彼得堡这个名字并非没有历史积淀,它记载着彼得大帝于此首创本国海军的历史一页。
然而这种刻意规避苏联领导人名字的做法,本身就代表着当时俄罗斯的态度和思潮倾向。
名字被刻意淡化,各种纪念雕像同样也不能幸免。
首先被针对的是斯大林雕像,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这些雕像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了踪,有的被推倒运走,有的被挪到他处。

列宁雕像面临的局面比斯大林雕像要稍好一些,很少出现被推倒或毁坏的例子。
但是在各种地标和关键场所,列宁像依然被搬走了。
例如克里姆林宫中本来有一尊著名的“列宁在思考”雕像,也被搬到了其他不那么起眼、意义不那么重大的地方。
在苏联成为过去、俄罗斯诞生的关头,关于雕像与名称的拉锯争执几乎成了两股力量互相争斗的具象化象征。

久加诺夫:列宁是天才!
美国人戴维·霍夫曼在他的《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后的那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以他们调侃的一种“列宁指数”来处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工厂所属的多间办公室之中,怎样才能最快地找出总经理办公室?
他们给出的答案就是“列宁像”——办公室墙上挂着很多张列宁像的,肯定就是总经理办公室。
这就是“列宁像”重要性和敏感度的体现之一。
久加诺夫本人是1944年生人,1966年就加入了苏共。

他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代成长起来,曾在苏共中央宣传部、意识形态部等部门任职,力主建立捍卫俄罗斯民族利益的俄罗斯共产党。
于是,自从1993年俄罗斯共产党诞生以来,他一直担任该党的党主席一职。
关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面临的道路,他曾经出过两本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俄罗斯正面临着全面的、灾难性的危机。
对于曾经推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久加诺夫持有肯定的态度。

他认为新经济政策顺应当时的客观情况,也使得国民经济确实地得到了恢复发展,国家能够抵御外来的攻击也是基于它创造的条件。
虽然苏联经济后来被证明未能跟上科技革命的脚步,也缺乏科学管理的统筹和推动,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将列宁称为天才,并认为这种天赋才能并不逊色于普希金在文学领域的造诣。
“应当为这些成就感到自豪。”久加诺夫对采访的媒体说道。
不管是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还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乃至在世界层面与美国分庭抗礼,这种种成就都来自那个时代的努力与道路。

至于普京的疑问,俄共主席将之视为一种肯定的评价:办公室的陈设展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这想必令总统先生也深受激励。
毕竟普京自己也曾是多年的苏共党员,对苏共秉持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深有体会。

普京眼中的苏联
至于普京本人对于列宁乃至苏联的真实看法,固然不太可能像久加诺夫描述的那样充满激情和理想,但若是直接定位为负面态度也并非公允之词。
以权力来源而论,普京的前任叶利钦是被久加诺夫描述为“帮助外敌摧毁了苏联”的两大始作俑者之一(至于另外一人,必然指的是戈尔巴乔夫),因此普京对于苏联领导人以及曾经取得的成就,始终表现出一种淡化忽略的态度。

2017年新年来临之际,普京公开发布新年致辞,感谢所有国民“对俄罗斯真挚的爱”,并祝愿这个国家蒸蒸日上。
然而,他却似乎是刻意忘记了这个年份的另一重重要意义:“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的统治,“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苏联来说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也正在这一年迎来100周年。
即使曾是苏共党员,但与此同时,出于其人自身看待政治与历史的立场原因,他对于苏联和苏维埃制度又颇多批评。
后来,为庆祝重要的纪念日,克里姆林宫内外恢复了大量苏联风格的装饰元素与陈列品,普京还曾经陪同中国领导人前往参观阿芙乐尔巡洋舰。
“苏联”这个关键字以及它曾经做出的贡献,就摆在普京面前的桌子上难以回避。

怀念苏联
近年来,在普京的支持主导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对于更加全面客观看待苏联与苏共的过去,做出了不少努力的工作。
如果往前溯源,这些动向也不妨视为针对此前全盘否定苏联苏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意识矫正。
由于对苏联时期的历史和人物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评价,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于那段时期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也有所转变。

继2004年普京发布命令,在某个纪念烈士的特殊场合须使用旧名“斯大林格勒”之后;2013年伏尔加格勒市杜马也通过了决议,每年在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关系密切的六个特殊日子里,城市名字将“暂时”使用斯大林格勒。
2021年底,在苏联解体3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时,全俄舆论研究中心搞了一次民调,得出的结论是在俄罗斯人中,对苏联时代抱有感情、表示怀念的大有人在。
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报导,超过20%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时代充满希望,并享有稳定安宁的生活;13%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时代更加积极,是非常美好的回忆;10%的人怀念苏联时期人民之间兄弟般的情谊;还有大约8%的人对当时免费的教育深感怀念。

调查中心的工作人员总结道,许多受访者对苏联流露出怀念情绪,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更加积极向上的整体社会氛围。
有意思的是普京本人虽然从未表示过要“重现苏联”的倾向,但从南奥塞梯到克里米亚,俄罗斯势力的对外伸展被外界广泛视为“收复历史遗产”。
或许在欧美诸国看来,普京操盘下的俄罗斯,已经逐渐显示出昔日红色巨人的某些特征了。

《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是叶利钦的继任者,但在国家路线的选择、对苏联的态度等方面,普京与前任并非始终都保持一致。
这或许与他踏入政坛的第一站有关:当初由政坛恩师索布恰克引领从政之后,普京长时间被人称为“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
不同的道路往往塑造不同的看法,普京对乌克兰与白俄罗斯那种势在必得的重视程度,相较于叶利钦也更接近戈尔巴乔夫。

普京的老友、财阀弗拉基米尔.亚库宁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俄罗斯并非处于欧亚之间,欧亚分别在俄罗斯的左右。
这也许才更接近普京心目中对俄罗斯的定位。
2000年底,时任总统的普京正式签署了一项关于俄罗斯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法案。
此前争论众多的“恢复苏联国歌”某种意义上正式成为现实。
苏联的国歌便是著名的《牢不可破的联盟》,由名作曲家亚历山德罗夫作曲,称之为震撼世界的声音也不为过。

苏联解体后,或许出于“去苏联化”的考虑,也许是东正教会的支持太给力,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将一首作于沙皇俄国时代、没有歌词的《爱国歌》定为新国歌。
此后许多年里,关于仍旧使用无词的“新国歌”,还是重新恢复苏联时期的“老国歌”,俄罗斯人争论了很长时间。普京自己,也许是“老国歌”最有影响力的拥趸。
最终,代表着苏联时期辉煌与强盛、曲调恢宏富于气场的“老国歌”在国家杜马的表决中胜出,曲调基本不变,歌词重填,歌名也改为《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不仅如此,四年之后这首国歌推出了官方版本,歌唱者依然是苏联国歌首唱者、由亚历山德罗夫担任创始人之一的红旗歌舞团。
也许,从国歌偏好这一细节上也能一窥普京对于苏联时代的真实看法——他虽然并不打算全盘复刻苏联的种种,但对于苏联时期的强盛辉煌,却实在是心向往之。

参考信息:
《多数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提到苏联时代会想起很多积极向上的东西》;环球时报;2021-12-07
《光荣与梦想 重读俄罗斯》;山东大学出版社
《寡头 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美)戴维·霍夫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普京强国情寄原苏联国歌》;深圳商报;2000.07.07
《论普京对列宁及其联盟制思想的评价》;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