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93.贝木:周恩来戏称他“白水煮豆腐”
冯文潜(1896-1963),字柳猗,出生于河北涿州一个盐商家庭。自幼就在父亲冯学彰创办的养正学堂启蒙,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受到维新变法思想的熏陶。1912年他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之余,他与同班同学黄钰生、孔繁乔成立了南开学校三育(德、智、体)兢进会。就在这个会里,他结识了比他低一级的丁二班学生周恩来。他俩虽然不同班级,但乐业敬群的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同创办社团,出版刊物,排演新剧。
当周恩来创办敬业乐群会时,冯文潜极力支持,并动员三育兢进会成员整体加入了敬业乐群会。该会宗旨为“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
冯文潜喜欢学校附近小吃店的“白水煮豆腐”,周末时常品尝。一次正在吃的时候,被周恩来看见了,于是周恩来“哎呀”一声:“白水煮豆腐”。从此,“白水煮豆腐”就成了周恩来对冯文潜的戏称,无论是书信往还,还是见面叙谈。
“敬业乐群会”纪念章
1917年8月,冯文潜告别周恩来,赴美国依阿华州葛林乃尔大学留学。赴美前夕,他收到周恩来的亲笔信,信中云:
柳漪学兄左右,别来旬日,思子为劳。景来京匆匆未得走别。尤为歉甚。来自抵都俗事扰人,因不得归。比以景复来游,遂愆时日,趋送之约,万不能赴。怅望津门,万里征帆,翘羡子满台旧侣送兄行,无弟等插足地矣!奈何!奈何!
弟等归期拟在八月十一日,后兄四日竟别四年,思之黯然。蔡君瑞岐自津来会邪!抑由申偕?见时望为道别怀,此后天各一方,良言时锡,尤殷殷系念也!
匆此代送,颂旅羊 弟周恩来、李景福同拜 六日 千万告知通信处 白水煮豆腐 哎哑
从此,他与周恩来天各一方,相互系念,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赴日留学后,给冯文潜先后寄去四封信,他都珍藏着。直到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时,他的夫人才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
1922年,冯文潜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毕业,转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深造。
在德国,他意外地邂逅周恩来。异国遇故知,已是中共旅欧总支部负责人的周恩来,在百忙中仍不时与冯文潜等南开旧友相聚甚欢。冯文潜1922年12月18日及29日日记中这样记载:“午后复到孔寓候周君恩来不至。”“写拜年信。常君策欧、周君恩来。”1923年10月23日日记记载“中餐馆晚食遇常君策欧、周君翔宇肆谈十二点归。”
1946年1月,已是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文潜教授,在重庆与周恩来不期而遇。当时他从昆明赶来送别南开老校长张伯苓赴美治病,而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恩来奔波劳顿于延安、重庆之间,忙于同马歇尔会谈。他听说老校长赴美治病,也赶到重庆沙坪坝机场送行。20多年未曾见面的老友相见,分外亲热。周恩来称他“白水煮豆腐”的“以托博士”。以托是冯文潜的号,博士则是他就读南开学校时的绰号。
冯文潜(深色衣服者)与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冯文潜先后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外文系教授兼图书馆长、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联系不多,但周恩来忘不了“白水煮豆腐”。他先后三次视察南开大学,每次都要与冯文潜见面,关切地询问他的工作与生活。
冯文潜(左一)陪同周总理登上图书馆大楼远眺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第三次视察南开大学,冯文潜一直陪同在他的身边。为了叙旧,周恩来还特地邀请原南开的老同学吃饭。冯文潜和夫人黄扶先均应邀在座。当周恩来得知冯文潜夫妇均已入党,非常高兴,频频举杯祝贺。
冯文潜(左二)聆听周总理的演讲
1963年4月30日,冯文潜因病去世。闻此噩耗,周恩来在日理万机中亲自打电话给天津市副市长娄凝先,请其代表他参与吊唁和慰问,并亲自领衔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恩来夫妇送的花圈
南开大学为冯文潜举行了追悼会,会场上周恩来与邓颖超合送的花圈。时任天津市长李耕涛主祭,河北省委书记张承先等出席。大会挽联上写着:
持真理勇往直前,百炼成钢,对人民深化忠荩;
为工作鞠躬尽瘁,一心向党,给师生永树风规。
对冯文潜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9年是南开大学成立60周年纪念,学校在马蹄湖畔建立一座周总理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周总理“我是爱南开的”六个大字。
“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是1919年5月21日留日南开同学会寄给留美南开同学会的一封信,信中周恩来说的一句话。当时冯文潜正在留美同学会,他收到这封信后如获至宝,精心收藏。当他夫人得知学校要建周恩来纪念碑,便把这封珍藏了60年的信找出来,捐献给学校。
“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已然成为几代南开人的集体记忆,成为这座知名学府的文化符号。每当人们读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周恩来总理与南开校友冯文潜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