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18 集团资产3000亿变负债2000亿?董事长却身家百亿,这钱咋来的?
引言
看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长远发展的资质,我们从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察。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绝大多数大型集团,普遍都有着能力超强的领导班子。如果领导者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即便是千亿级别的大型集团,也同样会迎来覆灭。
比如说紫光集团,公司交到赵伟国手上的时候,集团资产是3000多亿。然而在赵伟国的经营下,竟然变成了负债2000亿!而他本人作为公司的董事长,身家却高达百亿元!这难免会让人好奇:他这钱咋来的?

集团危机面前,董事长选择自保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恒大集团,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房地产巨头企业。很多人都以为这家企业已经破产了,实际上并没有。一直到现在,集团创始人许家印都还在头疼还债的事情。正是因为他的不放弃,集团才得以留存。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赵伟国的做法。作为紫光集团的董事长,在得知集团可能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并没有做出强有力的措施来挽回。实在不行,他也可以考虑退位让贤,毕竟在问题刚爆发的时候,一切都还是有机会的。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虽然他本人没有能力来挽救集团的危机,但也不舍得就这样将董事长的位置拱手让人。在集团危机面前,他选择加速搜刮油水,在集团倒闭之前将自己的个人身家增长到100多亿!
虽说作为大型集团的董事长,他的个人身家不会少到哪里去。但问题就在于紫光集团是一家国资企业,并不归他赵伟国一个人所有。说白了,他就是集团聘请的高级打工仔,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收益,但绝不能让他拥有上百亿的身家。

而他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多钱,当然是凭借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刚上任的时候,他确实为集团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不过后来他被金钱腐蚀,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贪污受贿,甚至是巧取豪夺国有资产来中饱私囊。
为了遮掩自己的种种罪行,他还特地在外面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并利用紫光集团与这家公司的合作,通过看似合法的渠道,将资金全部转移到自己的账户当中。这场乾坤大挪移,是他积攒百亿身家的关键,也是紫光集团走向破产倒闭的关键。

赵伟国的发家之路
他出生于新疆伊犁,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人。原本他也会像父母一样,留在伊犁当地,当一名普通的职工。但学习成绩的优异,让他为自己博来了一番截然不同的人生,考入清华大学之后,他很快就受到了师长们的关注。
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老师的介绍下顺利进入中关村,拥有一份令人羡慕且收入较高的工作。赵伟国本人也是一个极有上进心的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工作所需,于是便决定重返校园。

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很大决心的,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人想再去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要面临着考试上的压力,同时还有经济上的压力。好在他坚持下来了,并成功成为母校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之前在中关村积攒的实践经验,让他在读研期间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不同于直接升学上来的研究生,他显得格外懂行,因此很快就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不久之后,他就进入紫光集团成为一名实习工程师。

等他拿到硕士毕业证之后,他才真正转正。由于他工作能力的突出,没几年他就当上了副总经理,专门负责集团的自动化业务。赵伟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数次升迁,凭借的就是他敢拼敢闯的劲头。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当上集团董事长之后,多次做出冒进决策。赵伟国是一个适合做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并不是一个适合做核心决策者的人。更何况,他的初心并不坚定,目的并不纯粹。

包括当初带领着紫光集团发展半导体业务,也不是为了要为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做贡献,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虽然他曾经为集团的发展做出很多贡献,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但最后他为了一己私利还是放弃了集团,直接导致集团走向破产的结局。
结语
在赵伟国被立案调查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出手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赵伟国的种种操作给集团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作为我国曾经的半导体巨头,紫光集团不能这么轻易倒下。相信在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很快就能东山再起。诸如赵伟国一样的贪污腐败分子,不会再有任何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