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亲毛主席,李讷觉得父亲给她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在对父亲的情感世界,李讷曾用罗曼·罗兰的话来形容:“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满天,可是呼吸却异常的顺畅.......”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个谁也没有注意的早晨,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从长沙出发,来到了韶山......李讷虽然出生在延安,但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故乡就是韶山。1961年,正在患病中的李讷曾对父亲毛主席说:“爸爸,我想去韶山看看。”毛主席见病中的李讷身体有些虚弱,便没有同意,只是摇了摇头说:“等你病好了再说吧。”然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李讷虽然也曾多次萌生出想要去韶山的想法,但始终没有实现。直到毛主席逝世后,李讷的生活也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她常常怀念父亲,她想到韶山,想到自己多年来,特别是在毛主席在世时没有来韶山,她感到深深地后悔,自毛主席逝世后,李讷便一直在寻找着来韶山的机会。1984年,李讷终于踏上了前往韶山的列车,这一次到韶山,李讷并没有亮出自己的身份和姓名,而是让丈夫王景清陪自己一同前去,在韶山管理局的接待名单里,就只有王景清参谋长作为参观者的名字。来到韶山后,李讷沉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她所走过的路,就是二十五年前(1959年)父亲毛主席回乡时所走的路,风从耳边吹过,她能感受到,这是曾经吹过父亲脸颊的风;溪水从脚下流过,那粼粼的波光,似乎也能折射出当年父亲毛主席的身影......
因为此次接待名单中,只有王景清的名字,所以当王景清出现在韶山时,大家把他簇拥在中间,陪着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进行参观,而李讷则被远远地拉在后面,她望着父亲毛主席生活过得地方,只想时间过得可以再慢一些,她的心在与这片土地对话。在参观毛主席故居时,李讷见到毛主席少年时代劳动的一些家具,她轻轻地用手抚摸着父亲儿时用过的家什,内心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情绪,眼泪也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为了不让其他人注意到自己的情感变化,李讷再一次拉远了自己与参观人群的距离。李讷不断抚摸着父亲少年时的劳动用品,似乎能感受到父亲依稀残留的余温,内心百感交集。随后,一行人走出毛主席的故居来到晒谷坪,在那里有一块牌子,牌子上面写着“这是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劳动的地方”。李讷看着那块自己从未见过的牌子,脑海里浮现出了父亲小时候劳动的样子、父亲微笑着叫自己“讷娃,快来”的样子......那一刻,李讷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她一下子跪在了毛主席曾经劳动过的田埂里,一双手也深深地插进了毛主席曾经劳作的泥土里,泪水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嘴里还止不住的嘟哝着:“爸爸,我好想你......”李讷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呆了前来参观的所有人,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位突然沉闷引泣的妇女是谁。王景清见状,连忙挤出了人群,把跪在地上的李讷搀扶了起来,随后,他轻轻擦拭了李讷脸上的泪水,并向参观的人解释道:“她是李讷,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韶山管理局的领导听到后,连忙走上去握着李讷的手说:“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你是毛主席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 ,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李讷听到这句话,她眼中的泪水再一次落了下来,只不过这泪水不再酸涩,很快,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回来了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韶山,人们把手伸过来,李讷也把手伸过去,一双双手,一声声的呼唤,这情景在毛主席回韶山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在从韶山离开时,李讷来到毛主席故居旁,摊开洁白的手帕,包上了一捧泥土,是对谁的怀念,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在坐上从韶山离开的汽车后,李讷回头望着韶山的景象,不禁勾起了她对父亲毛主席深深地回忆和怀念......1976年,在毛主席逝世后不久,中央办公厅便通知李讷,要她去领回毛主席的遗产,很快,李讷便来到中央办公厅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她:“你可以领回毛主席读的部分书籍作为纪念。”李讷看着父亲毛主席曾看过的书籍,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这是父亲唯一留给我的。”最后,李讷拿回了毛主席曾看过的3000册书,作为毛主席留给她的遗产。如今 ,李讷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简单、平凡幸福的普通人,她过着像千千万万人民一样的生活,可在她的内心里,仍然不忘父亲毛主席留给她的激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