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46.发扬雁门精神,领航晋商辉煌

一是代州杨家将忠烈、勇武,牺牲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杨家得姓以来特别是从东汉杨震“四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拒贿的清白家风,到北宋杨家将舍生忘死戍守雁门边关的英烈表现,到南宋、元朝杨家将帅保家卫国的卓越功勋,直到现代中国革命中威名远著、战功赫赫的杨家将,如1955年首次授衔四名上将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杨至诚,以及众多杨家中将、少将,直至今天的一百多名杨家将军,都是践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有薛家将、戚家将等等,但杨家将声名最为显赫,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最大,在世界上也闻名久远。
二是代州冯氏为代表的优秀家族文化。代州冯氏从明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由于一直坚持优秀的家教家训家风,族人德业精进,人才辈出,连续几百年兴旺不衰。清代贤相史贻直评价说:“我朝右姓,首推冯氏。世以甲第起家,外而屏藩节钺,内而馆阁台员,著作勋名,后光辉映,海内翕然宗之。”官至宰辅的陈廷敬(即皇城相府的主人)评论冯如京祖孙时说:“冯氏三世皆文而有贤,何其盛矣!”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说,代冯“故家风范异于常人”,“三百年来显者数十人,皆有治行文学。”明清两代,冯家登进士者十八,中举人者五十四,官巡抚(约相当于省委书记)、布政使(约相当于省长)、按察使(约相当于省公检法的最高长官)的封疆大吏和在朝中任侍郎(约相当于副部长)以上官员二十多位,至于州府县官更多。而且都是“清慎勤”的好官。
代冯之盛,主要源于规定和践行了良好的家训。代冯四世冯忠专门作了成文的遗训,此遗训被明万历年间“中原七子”之一、著明清官(曾官太原府丞、户部主事、领清江浦提督,以大理寺正卿衔退休)闫调羹评价为“与颜氏家训千古并列为两”的模范家训。这是极高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冯氏遗训九十六则简明扼要,切身体用。李淳先生把它概括为立德树人,忠孝为本;诗书传家,志存高远;以义制利,窒欲惩忿;为政清廉,永拒贪腐;精于治道,博施济民;正心修身,节义谦恭。共六句话四十八个字。
《代州冯氏群贤谱》发表和出版后,得到广泛的赞誉,公认为优良家教家训家风的范本,对全社会的家庭建设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家教家风建设,为建设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打好基础。“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代州冯氏家教家风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瑰宝和家庭建设指针。
三是以发端于代州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佛教文化。慧远是代州人,他初创寺院就是今天代县的白仁岩寺。梁启超说:“南北朝僧侣第一人,首推慧远。”胡适说:“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美国汉学研究领军人物芮沃寿博士说,“慧远奠定了伟大的净土宗的基础,最终成为东亚佛教最盛行的形式。”鉴于净土宗已成为我国以至世界的主要佛教宗派,研究中国文化丶中国佛教,以至信仰佛教,必须学习丶研究慧远的佛教思想。李淳先生的《慧远大师》一书,介绍慧远的成长和经历,介绍了他的佛教著作并进行了必要的翻译和精切的阐述,贯彻了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強调: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我们要很好地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佛教和所有宗教界,须弘扬爱国精神,讲大局丶讲法制丶讲科学、讲爱心,不断增进对祖国丶对中华民族丶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看到佛教的社会作用。佛教是劝人为善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修行首先是修心,是完善德性;要自利利他,普渡众生。发扬佛教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端正世道人心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当然,共产党人必须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坚定信仰,这是自不待言的。
李淳先生还特别强调: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群众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宗教活动和教徒的言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之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有利于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集中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防止走偏方向,放弃引导,放任自流。
上述三个方面,是有代州地方特色的,因而也是全国全世界的。这三者已成为跨越时空、普照世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这是代县的骄傲,也是代州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李淳先生的这三本书已为国家图书馆等数十家大图书馆珍藏。三本书的序言已通过国家出版部门审准,上了百度。
作为一名代州丶代县人,首先要学习丶发扬这三方面文化,发扬其所代表的雁门精神。每个代县人应把三本书做为传家宝,作为赠送亲朋同事和上下级领导以及尊贵客人的珍贵礼物、精神食粮,这比送点物质礼物更加重要,品位和价值要更髙。
希望代县商会诸贤深切思之,笃实行之!
满门忠烈杨家将,千古风流雁门关。发扬传统创大业,重铸辉煌共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