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717.陈宏东 冯恩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临朐传承暨临朐冯氏家风家训宣讲活动成功举办

临朐县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涛,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冯益汉,临朐县乡土文化、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相关专家及负责人张福生、宋智利、曾庆永、沈汝国、陈宏东、冯恩科,冶源街道办妇联郑乾霞,以及冶源初中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冶源街道初级中学校长曾伟江主持。
冶源街道初级中学校长曾伟江主持活动
县妇联副主席刘涛致辞
活动开始首先由临朐县妇联副主席刘涛致辞。致辞要求社会要做好家风家训文化传承工作,就要自觉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把家风家训工作系统推进、整体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贯彻好、落实好。就要抓实、抓好主题教育,让家风、家训教育传统的文化精粹合乎时代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冯益汉同志作“冯氏家风家训”主题宣讲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冯益汉同志,以临朐冯氏文化的兴盛传承作为家风家训文化宣讲的主线,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临朐冯氏文学世家始祖冯裕的寓意深远的做人准则,冯氏后人将始祖冯裕的《三无负》传为祖训。“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己,谋身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矣!"其释义:国有谏臣,人有诤友。为臣者,要直言向君王进谏,如“冯氏的御赐联:“天语家世蝉联奏补衮调羹之业;纶音祖风绵邈称说诗敦礼之家”。“补衮”指规谏帝王之过失;“调羹”,指宰相之职。皇帝御赐对联中的“补衮”,就专指冯溥遵其祖训,不希宠而直谏君王,他就未负于君。向上司献媚,则有负于自己的人格。谋人进取往往会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就有负于人了。《三无负》其寓意深远,是冯氏家族处世为人的圭臬。传为祖训,成为良好的家风之源、辈辈恪守、流风余韵、知行合一、代代不绝。
老龙湾冯惟敏塑像
冯氏二世祖冯惟敏的散曲《醉太平·家训四首》和《首尾吟答示侄履四首》作品中,都明显体现了冯惟敏的为人、为官的信条之道:劝哥哥学好,休舍命贪饕,聪明伶俐莫心高,只随缘便了。抹了脸遮不尽旁人笑,肿了手拿不尽他人钞,放倒身吃不尽小人敲,急回头自保”、“薪俸以外皆贪黑,门第无私即正规。家世相传清白吏,一毫不染是根基”、“一毫不染是根基,毕竟须思未仕时。一毫不染是根基,莫以惩羹忌冷韲。”其中体现出来的规矩意识、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处事法则,作为文学类的家训,不仅长期沁润着一代代冯氏后人,而且也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文化的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裕祖后五世冯溥、十三世冯殿升、十四世冯尔昌等人,遵祖训,承家风,健家学。对子孙教育耳提面命,殷切教诲,逐渐引导后人,树立起:“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而不必博,要之有用,须有一技之长,依之福国利人的人生志向”等家风家训的教诲,使临朐冯氏文学世家历经五百年、十四代、十进士、十三举人。为官从一品大学士到九品小吏有过百人,生员近三百,却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他们的文学成就,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冯氏家风、家训已成为中华民族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文化力量,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活动结束时,冶源初中校长曾伟江表示,此次讲座意义非凡,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域乡土文化和冯氏优秀家风的独特魅力,更让学生们认识了本土文化巨大的感召力,激发了同学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热情。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工作力度,把优秀传统文化、地域乡土文化和冯氏优秀家风融合在一起,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家风家训和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优的栋梁之材而努力。

此次宣讲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阵阵热烈掌声,在学校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很多同学都说: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聆听以本地优秀家庭为内容的家风家训的讲座,而且能够听到临朐冯氏家风家训的内容和冯氏文学世家的历史,能够聆听临朐冯氏自古至今的冯氏贤人的忠于国家、清廉做官、正善为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感到自豪和荣幸。
通过聆听冯益汉老师的讲座,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以冯氏优秀家风为榜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家风家训,学以致用,好好学习,为发展临朐,建设临朐贡献力量。
冯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