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临朐人合作联谊的实体平台,欢迎关注!
【出彩临朐人】许其亮|吴汉圣|李炳军|赵永清|张金良|刘仲原|王琳|董志勇|张成宝|李咏梅|苏兆伟|傅绍相|陈丙暦|冯继康|刘光烨|《天南地北临朐人》正式上线|
【临朐故事】
海浮山隅卧龙岗
冯恩科
阴雨的天气,居然说好就好了。因为这些天的忽冷忽热,时阴时晴,人们对天气的变化已是习以为常了。今早上还是淅淅沥沥的细雨,一到中午竟然莫名其妙地好了起来。反常的天气给人添加了疑惑烦躁的心情。午饭过后,空气还有所阴冷。是风的原因,隐晦色的云层正缓缓流向东移。云后那起伏的青峦,俨然就是一卷青色的水墨画图,显得格外遥远。到山中去,我约上二位大哥,开车沿着熟门熟路来到了要看风景的目的地一一海浮山卧龙岗。
卧龙岗亦称“曹花园”位于老龙湾西南海浮山庙西北隅,山坳中一绝妙小景。此地遍处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碗口般粗的古藤攀缘绕树,遮天蔽日。陡崖之下,磐石间翠竹成林,四时成趣。
翠竹成林,四时成趣

山道旁斜坡上的野草,衬托着几簇粉色的花朵在风中上下左右摇摆。当我们走进卧龙岗时,这一山的残花却成了游者记忆中的往事。过去那满架滕蔓起伏,灿若紫霞的十几株古藤树,不知何时被人挖走了,只剩下岩缝里新生的几根柔弱的细条,毫无目的的在杂草中蔓长。卧龙岗碑石后的那间用垒石砌起的古朴草屋,换成了几间宽大的钢架瓦房,几张陈旧破烂的桌、椅、柜、橙,狼藉般撒放在门里门外。一地厚厚的尘埃,凸显着此地已是好久没人到此了,大煞风景。记忆中南坳里的“四月雪”、“石榴树”、“枣树”、“桃树”和那几处隆起的怪石亦不见了踪影,增添了几处土洋羼杂的草棚山亭。唯有那满山的翠竹,在这满谷的长风里,乱扑扑地压了下来,触着的是一片凄凉悲怆。
如果说一个人喜欢去的地方,和喜欢的人一样都是带着命定的因素,你会不知不觉地去靠近他,去感受他带给你的惬意。同来的恩山大哥说:前几年卧龙岗还是一派原生态的模样,这里草木繁盛、萱花闪金、榴开滚火、槐戴团雪、百花似锦。春末时分,藤萝花开,一簇簇、一串串的紫色小花,迎风飞舞、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似满架紫色蝴蝶招展纷飞。每每来到这里,时而听鸟鸣歌啭,时而看蜂飞蝶舞。一时吸引着人们来此赏景、休闲、避暑。冬季黄叶落尽,裸露的枯藤,更显骨感峥嵘,如蟒蛇缠绕般襻连在古松苍树之间,宛似情侣在跳一段缠绵不尽的双人舞。
曲径通幽的山路
海浮山地处巨洋湖边,弥水河畔。南接沂山丹崮河之源,北通老龙湾石河之脉。广袤的湖水湿地,一片苍茫;丰富的水草资源,弥望无际。湿地天成,生态改善,恰好成了北方候鸟最佳迁徙越冬栖息地,这里也成了百鸟栖息的乐园。每天早晚成千上万的飞鸟山禽密匝匝地扑腾往来,交替着左右盘旋。它们有白鹭、黄雀、戴胜、苍鹭、山鸠。不同的鸟儿,它们的飞行、滑翔和振翅有着不同规则地飞旋方向,它们有时会朝一个方向顺时针转圈一升一落,蔚为壮观。群飞的椋鸟,像卷起的旋风和移动的云层,无疑是一道绚美的空中风景。绿荫深处那些站立在树枝上的燕鸟,大都是三五成群,你挤我、我挤你地拥挤在枝头树梢上,嘴里不停地发出悦耳的鸣叫,像是夏日的晚风中吹来缕缕清凉之风。这里是鸟的天堂、鸟的世界。这里也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网红打卡之地。他们在茂林深处搭起了高高的瞭望台,背负着长枪短炮一样的摄像器材,每天早晚奔波于县城至冶源的公路上,有的人干脆在卧龙岗的竹林里搭起帐篷,等待捕捉鸟儿腾飞起落、站在树枝上小憩时的最佳镜头。
山亭草屋

山亭草屋
于是,有人在这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中寻找到了商机。在利益驱动下,推倒了那间石垒的小草房,砍伐了古老的枯藤,新建起了宽敞标致的餐厅房。岗岭之上乱石垒筑的石龙植被剃光了头,搭建了铁架式的茅草棚,以供食客观景消费。然而,好景不长,这种以损害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开发,饭店很快倒闭了,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难以修复和重建的萧条景象。事实证明,人与自然环境遭受到的重创,戕害和消亡的不仅仅是物种和自然环境的消失,还必将导致人类精神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崩塌。最终人类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山路崎岖弯转,我们在这山岗上低徊漫步,面对着这不堪的过去,心情是一片凄怆与空虚。我们感叹,在社会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还常看到一种近似野蛮的科技暴力及精神颓废,人为制造的悲惨景观。大自然中所有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唯一。生态破坏是人类所为,生态发展也是人类所为,我们应该以宽厚的仁爱去看待人类生态的一切,挽救生态文明,守护人与自然共同的生命线。天空中又降下了几滴雨点,寥落而美丽,山外飘来悠扬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夕阳山外山。”抬眼望,满目残留遗存的草木,依然是除了风声、鸟鸣般的寂静。走出卧龙岗,我们深深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卧龙岗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再次成为乡村风景,任重道远。海浮山因浮海面而得名,老龙湾清澄碧澈,竞藏龙山水之阴,有异景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松青竹翠、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处,不啻忆隆中。一八一零年,博邑人曹有声迁居冶源,购此处薄田数亩,少种谷物,广植花木,景致日新。至其六世孙曹正亮工书善画,当效卧龙居士。躬耕陇亩,棲身山林数十年。又曾挖出龙骨化石于幽谷,年久日长,遂称卧龙岗。时代变迁,几经兴衰,今逢地利人和义修卧龙岗,碑以记之。冯恩科,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冶源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山东省齐鲁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书画研究院会员、临朐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临朐书画研究会会员、爱好诗词、散文、书画创作。作品在《青年思想家》、《风筝都》、《山东工人报》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