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08 【人文繁峙】历史记得你们(三)——赵东来
- 发布日期:2023-06-20 09:20:24
冯覣 2023-06-20 06:14 发表于山西
历史记得你们:赵冬来
文/冯覣
《历史记得你们》编撰组
顾 问 李宏如 孟元勋 钟文秀
成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 克 王国芳 王志秀 王俊英 田秀昌 冯 覣 冯占军 齐大春 陈晓云 赵 寒 席国隆 高世中 康所平 寇鹏杰 曹桂佛 韩全虎 韩眉平 温茂德
前言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五台山下的繁峙,汉为葰人、卤城,金称繁畤。山巍峨水荡漾,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滹沱河贯东西,人杰地灵,物阜民丰。今日之繁峙是数千年来,一代代子民艰苦奋斗,甚至流血牺牲的结果。国有英雄,邑有榜样。翻看邑志,春秋有解扬,金代有胥鼎,历宋元明清,志士英雄灿若星辰。
回望历史,前贤不远,后昆接踵。
在可望的百年,论事,这里一样“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翻身解放,由贫变富成小康,沧海桑田,山河变样;论人,一样有为了这块热土浴血奋战,逝后骨灰撒在这里的人;有乐施不倦大爱万里的人;有倾情地方文化用双脚丈量400余村庄抢救文物的人;有勇于改革三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共同致富的人;有退而不休奉献余热的人;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有为了这块曾经的戎马奔驰之地,亦遍沐诗书之风而艰辛耕耘的人……
事刻在滹源大地上,人活在百姓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他们只是一朵浪花,但在不同的年月,却感动并继续感动着繁峙人民。他们不是完人,但是好人——为繁峙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好人。
他们有的已经故去,但或官或民,都是“勋业灿于当时,道德鸣于斯世”之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他们是人民的领头人。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求实务真是《历史记得你们》的生命,在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大剧中,仅择其大者要者,甚至是一二片段,列其贡献,讲其故事,无意也无力述其全部。
古语,有德不彰,抑亦君子过。《历史记得你们》力求记百姓口碑,录民间声音,面向老百姓,拾正史之漏之短,补史家之缺之简,为历史而作,彰其功德,扬其精神,让历史记得他们!
憨陀 癸卯夏
把一生都献给繁峙的赵冬来
1933年生于五台县豆村镇。1949年至1951年上高小,同年年9月考入忻县行政干部学校。1951年至1953年2月在繁峙县公安局、县苏中友好协会工作。1953年3月任大营镇团委宣传委员,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6月繁峙团县委工作。1958年9月任砂河学班主任校团委书记。1966至1969年文革期间参与主持砂河中学领导工作。1970年8月任繁峙县峨矿民兵团团长。1973年5月任南峪口公社书记。1977年9月任繁峙县教育局长。1983年1月任繁峙县卫生局局长。1990年5月任繁峙县人大副主任。1995年1月退休。2001年后先后任县老体协副会长、县老年大学副校长、县老区开发促进会副会长。2020年5月逝世。
赵冬来老师
他乡当故乡,山永铭政界清名,杏坛佳绩;
足迹即心迹,谁能忘炉膛红火,民意丰碑。
那个把一生都献给繁峙的老人走了
诗歌/冯覣
那年您十八岁
风华正茂
坐着马车从五台而来
一路颠簸一路欢歌
从此繁峙就成了您的第二故乡
岁月流逝
七十年的雨雪风霜
两万五千多个日落日升
岁月使您两鬓苍苍
滹源大地却留下了您深深的脚印
如今您以八八高龄走了
繁峙百姓却为您树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
老师,团长,书记,
局长,主任;
民也,工也,吏也,
官也,师也;
无不镶嵌着一个大大的好人!
您常说“繁峙人民对我太好了”,
其实这是“果”,
真正的“因”是您把一生都献给了繁峙人民!
翻开您那本简朴的《我的回忆录》,
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太多的形容。
一串串数字记录着您洒下的滴滴汗水
一个个名字书写着您大爱的殷殷真情
在教育——
您创造了两个辉煌
前有六四年砂河中学高五班,
42人高考,21个本科,7个专科,令晋北轰动,
您是班主任;
后有八三年全县高考319人,本科95人,专科35人,
繁峙八一年打开清华之门,八三年打开北大、南开、复旦之门,理科全区前6名,5个繁峙人,文科1人全省第二名,
您是时任局长!
在峨矿民工团——
那是三线建设时紧任重
您率领两千繁峙民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放炮打洞砌石筑坝
屡受表彰
在您的东奔西走努力下
更有1122名农民成为合同工
其中350名转为正式工人
使他们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在卫生局——
您乘着改革的东风
不惧风险锐意改革敢于担当
使捉襟见肘的座座医院
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让联合国儿童基金落户繁峙
惠及千家万民
在南峪口公社——
至今流传着您
脱鞋下水截潜流满身是泥的故事
回荡着您弯腰挥镰与群众“三同”的笑声
一本1976年的《工作日记》
记录着您十二个月的生活
看着这组数字好多人热泪盈眶:
一月,机关13天,下乡15天,(其中劳动5天)春节放假3天。
二月,春节放假3天,机关5天,县里开会12天,下乡9天(其中劳动2天)
三月,机关3天,县里开会6天,下乡21天,(其中劳动7天)请假1天
四月,机关10天,县里开会4天,下乡7天,请假9天修房
五月,县里开会6天,机关7天,下乡12天请假6天修房
六月,机关4天,县里开会6天,下乡20天(其中劳动17天)
七月,机关6天,县里学习12天,下乡12天(其中劳动8天)请假1天。
八月,机关7天,县里开会6天,砂河片会2天,下乡13天,(其中劳动7天)生病2天。
九月,机关7天,地区开会8天,县里开会7天,下乡6天(其中劳动6天),请假2天。
十月,机关7天,地区开会5天,下乡14天(其中劳动4天)请假5天。
十一月,机关5天,县里开会9天,下乡12天(其中劳动10天)请假4天
十二月,机关8天,县里开会9天,下乡10天(其中劳动7天)病4天
一年365天,除了开会和在机关,
您下乡151天,其中劳动73天!
几乎没有假期,没有休息
今天在这组数字面前,令多少人汗颜?
这就是全县第三大公社书记,
被好多人称为“真八路”“焦裕禄”的您!
退休后的您老骥伏枥
在老区建设促进会
我看过您书写的一份份调研报告
勾勾画画处处是您的心血
梨峪老百姓至今忘不了您为截潜引水工程四处奔走的身影
伯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前那道大堤布满了您几次丈量的脚印
那篇2011年的《繁峙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肯定成绩,直面问题,切准时弊,
为县委及时决策提供了依据
老体协您建门球棚
老年大学您亲自上课
就这样退而不休为繁峙社会经济发展奔忙
…………
您的故事太多太多
桩桩件件都装在繁峙人民心中!
他们不会忘记您
只身来到繁峙六次搬家租住民房
四个孩子生在三个地方
因为38年后您才有了自己的房!
而您却常常临危受命,“夺地攻城”,
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哪里就欣欣向荣!
抓捕逃犯第一个冲上
统购统销被不明真相的人一块石头打晕
文革中多次被造反派围攻
在黄草,
亲自为交不起拖欠款被绑的农民松绑解绳
在东山,
冒着风险让农民刨小块地把萝卜种上
在查禁种植罂粟行动中,
和小青年一样穿行在深山密林……
魏之桢,一个身背沉重家庭出身包袱的人
他与您素不相识
求贤若渴的您
因为他的一封信您亲自登门
慧眼识珠力排众议
为繁峙教育启用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在繁峙工作的44年
您从公安局——中苏友协——乡团委——县肃反办——团县委——砂河中学——峨矿民工团——县保卫组——南峪口公社——教育局——卫生局——县人大(退休)——老体协、老年大学、老促会
一路走来
数异其职不忘初心,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一位退休老同志说:“赵局长的清廉是公认的,象好多老干部一样,清正廉洁那是他的基本标配,好多赞美词都是公认的。”
一位曾被您从平川调往山区、当了校长、后来您又把他调回城的老师说过:
“不是上山,我还当不了校长”,几年后他上山采了几斤蘑菇送您,您让老伴给他装了一袋苹果。还说“这我也占你的便宜!要不把蘑菇拿回去!”他只好从命。
快人快语,掷地有声!
人代会您以“陪选”之身高票当选县人大副主任,
此民心所向!
1993年您退休离任,在繁峙工作44年
从每月工资18元到605.7元有零有整
这就是一个副处老人的月薪!
退休后,
您开过小店,卖过桌凳
办过三人木工厂……
那时一个孩子刚成家,一个还在学堂
这全都为的是拮据的家庭
在那座老房子里
火炕,铁锅,水泥地
一台旧电视,两个小立柜,一个木头箱,
两个木沙发,几个大瓷瓮……
也许这就是您的家当
请听听群众的评论:
教育局前付局长高文斗给您的挽联说:
乘紫气东来,
先生:一生耿直,经历曲折,
民工团长,公社书记,
教育局长,人大主任,
工也,民也,师也,官也,
一生英名如何评说;
驾仙鹤西去,
后人:百口称赞,当代好人,
朴实无华,一心为公,
树人灵魂,鞠躬尽瘁,
能者,仁者,儒者,吏者,
两袖清风无悔谢世。
……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这八个大字是繁峙人民的心声
它将深深镌刻在您巍巍的丰碑上
您永远活在繁峙人民心中!
那年,那月
——回忆和赵冬来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文/冯覣
1980年我从砂河中学调回教育局,那时百废待兴的繁峙教育改革春风正浓。时文教部长王子正、局长赵冬来、副局长张煜、繁中校长高云伟、砂中校长乔力中,后来被称作教育五老。在他们的“撹动”下,繁峙教育风生水起。那时教育局还在政府大院的平房里,之前我也来过几次,虽不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那般好奇,可工作单位的变换心里总有几分忑忐。办公室郭俊民老师帮我把带着行李的自行车打好说,先歇歇,赵局长让一会先去他办公室。一杯水还没喝完,门外就传来了赵老师那宏亮的说话声。我第一次进赵老师的办公室,不到十五平米的办公室,一桌一凳,一床一柜,靠柜立着一把铁锹。床上没有被褥,堆满了报纸书籍,显的拥挤而窄小,这就是局长办公室?我心里想。赵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从文件柜旁拉出几个叠在一起的凳子招呼我们坐下。对我说,教研室缺人,你就到教研室搞教学研究。具体张煜老师会和你说,甚不甚先安顿好住处,熟悉熟悉环境。快人快语,说着便站起来大步流星领着我向前一排走去。原来政府新给教育局分了三间车库房办公,那房比其他几排房高了许多,有点鹤立鸡群。先来的几个老师正在那里擦玻璃打扫刚粉刷完的家。三间房,隔开两处,外面是教研室,里面是住机关几个人的卧室。赵老师指着里面放的两张床说,你安顿一下和爱成就住这里。临走还嘱咐刘效则老师领我到食堂买饭票。
下午,教研室开会,赵老师拿着几本画报匆匆走了进来,递给我说,那墙刚粉刷,把这贴在挨床的墙上。说罢,便匆匆而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满是敬意……
那时全教育局十五六个人,教研室就占了六七个,是教育局业务的主力军。分管教学的是张煜副局长,可赵老师对教研室人员的关心随时可见。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刚开始,我们几个有地的人常为种地发愁。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农忙时把周六下午的全局会特意改在了周一。周六上午没什么大事,就让我们提前回去,并允许周一上午到。那时我骑一辆自行车,从城里到家六十里,来来往往,风雨无阻。这样下午可在责任田里锄上几垅,早上可早点起来放水浇苗。
有几年,大家反映过冬买炭很困难,赵老师就破例和繁峙中学协商,用学校的车每年给全局人员从大同拉半车炭,寒冬腊月家里炉火通红,温暖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每个职工家人的心!这样的做法一直坚持了好几年。为解决职工秋天腌菜用瓮,八二年还亲自和浑源一陶瓷厂联系,给每个人拉了大小号都有的瓷瓮一套。可腌菜,可储粮。至今我家还有一个在用!前几年有一次我和老人说起此事,他笑了笑说,那会的东西耐实!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对大家的关心,感动着每一个人!局里安排的工作人人出主意想办法,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可很少有叫苦叫累。那时住机关的只有我和张煜老师,张老师有个早起的习惯。冬天天朦朦亮,他常一个人跑到繁中操场看同学们出操上自习去了。有一次,他喊醒了我,我揉了揉睡眼惺忪的双眼,跟着张老师来到繁中操场,在跑操的队伍后面竟然有赵局长!
这就是当年的教育局的领导班子!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场景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赵老师的耿直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人所共知。熟知他的人都知道,耿直的背后是满满的大爱!有一年县里要求县城中小学实行末位淘汰制,凡考核末位的老师调离县城,上山工作。一下子有八九个人被调到山区工作。我们都为他担心!记得在集体谈话时,他深情地说,上山不是目的,几年后你们都回来才是我想看到的!之后他要我们下时看看这些上了山的老师。据说他还曾亲自去看过每一个人!二年后,有的在山区当了校长,有的成了模范教师。
有一次我曾问过其中一位当了校长的,他说,“不上山我还当不了校长!”
在人事问题上,我们都偷偷说他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至今,许多当事人都说他是好人!
天道酬勤,1983年,繁峙高考位居全区第一,并破天荒打开了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之门!消息传来,全区震动!在一次庆贺酒宴上,很少喝酒的他,喝的满脸通红!高兴啊!
那年八月,是我最难忘的八月。县里有三个省委党校进修的指标,文卫口推荐了我。时间很紧,上午通知,下午体检。赵老师怕我误事,亲自骑自行车到医院帮我体检了一下午!局长亲自领一个小干事体检,这就是那年那月真实的故事!这就是赵冬来老师!
回局的三年是短暂的,更是难忘的!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难忘每一个老师同事,特别是赵冬来老师——我人生路上的贵人!
1983年秋我离开了挚爱的教育和赵冬来老师!他也在十月的机构改革中奔赴卫生系统!
1990年,我重返教育,老人嘱咐我:为繁峙教育好好干!这也成了我十年教育新旅程的座右铭!
作者简介
冯覣,1947年生,大半辈子从教,退休公务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栗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