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49.贝木:明太祖赐冯胜免死铁券,最终却被朱元璋赐死,免死铁券为什么不能起到免死作用?
原创 贝木 湘冯文化 2023-06-23 23:22 发表于湖南朱元璋登基大明王朝后,于洪武三年(1370)论功行赏,封赐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公六人为: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乃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侦、赵唐、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锋、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封爵之外,还给公爵与侯爵颁赐显示皇恩浩荡的“金牌”,不过此牌并非含金,而是一块大大的铁券。公爵的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侯爵的铁券高九寸,宽一尺五寸五。因券文中有免死之类的文字,故称之为“免死铁券”。它“形如瓦面,刻诰文,皆镌免罪、减死、俸禄之数,字嵌以金云。”原来是用生铁铸成瓦片状的物件,在镌刻的文字上嵌入金粉而已。

明朝赐予开国元勋的铁券
冯胜,安徽定远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朱元璋封赏时,冯胜位列公爵第四位,赠给他的“免死铁券”上镌刻有269个字。其文曰:“朕闻历代开轫之君,必有亲同骨肉痛,若肢体之將,使之周旋左右,出入以防奸诈,遂得保完其身,施行造化,以有天下。即是而观其功不小。自渡淮江以來,尔兄冯国用实典亲军,导从有方,动合古道,俄而疾長逝。朕念其劳,追封为郢国公,悯其子幼,又以尔胜继之。尔胜十余年间居京师,則则除肘腋之患,历征战,则建爪牙之功。敌犯龙江,帅军兵而大挫群冠。副將北伐屡克捷,而平定中原。宣力内外,佐成混一。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祿,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疎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戲。尔以忠诚夙夜事朕,累除奸恶,爵旅之赏,以由尔熟劳而致尙。其日慎一日,持守高盈,训及子孙,保于永世。”铁券诏文追述了冯胜与兄长国用为明朝创立所立下的赫赫军功:破海牙水寨,智擒陈兆先;下镇江、征金华、攻绍兴。年仅36岁的国用卒于战场,冯胜承袭兄亲军都指挥使职,率军南下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取淮安,破安丰。西进克凤翔,取巩昌,生擒元右丞贾成、元左丞田保保等,随后平陕西,攻原州,移兵吐番,旋得胜回京师。帝赏赉金币,亲赐彤弓褒奖。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讨伐纳哈出,大获全胜。谁知有人诬告并弹劾冯胜私藏战利品,在王子死后二日就强娶民女等。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正好趁此褫夺了冯胜的军权。不久因降将纳哈出降而复叛,朱元璋诛杀凉国公蓝玉,并把冯胜召回京师杖责后予以软禁。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长子朱标病亡,朱元璋诏立长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此时,明初赐封的公爵,除冯胜健在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已不在了,冯胜成为明代军界第一大佬。朱元璋担心自己驾崩后,朱允炆无法驾驭冯胜。他早已把铁券上自己的诏文忘得一干二净了。为了大明社稷,为了孙子,他要对亲家宋国公下手了(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娶了冯胜长女)。洪武二十八年三月,朱元璋诏令,赐冯胜死。忠心耿耿的一代军事家冯胜喝下朱元璋赐予的毒酒,慷慨赴死,没有一句怨言。朱元璋亲自颁赠的功臣免死铁券成了一块废铁,开国元勋冯胜的死,无情地暴露了明朝政治的腐败与朱皇帝的言而无信。战功赫赫的冯胜,不仅没有享受到“免二死”的开国元勋待遇,就连冯胜的儿子,也被剥夺了高干子弟享有的一切权益,“诸子皆不得嗣”,后世削职成为平民。
发布日期:2023-06-27 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