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16 围炉话教| 冯覣:我的教育随笔(中)
原创 冯覣 繁峙作家 2023-06-28 02:11 发表于山西
收录于合集#冯覣文库3个
冯覣:我的教育随笔
开头话
今年上天眷顾我在有生之年再一次走进校园。与好友天亮一路前行,一路谈教议学,每每归来,浮想联翩,不经意间写下了一些东西。微信又使我对所见所想,手指一动可与老师们交流探讨,只言片语的回贴有时也激起思维的火花,于是便有了这几十段的随笔。佛说,历事锻心;这次校园行,于我也是一次锻心。在一位老友的攒掇下集结于此,算作对这段岁月的留痕。倘若能有几位朋友浏览,引发一点火花,也许是一件善事。
021
不完美才是世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的选择。所以不要焦虑,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不完美才是世界,才是人生。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有了荣誉,一定会有烦恼,一定会有人嫉妒,背后嚼舌头!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因为,这就是人生。
022
小诗两首
无题
半帘秋雨半帘风,独坐书房万绪涌。
前日赊来三两酒,今将二两付文中。
——修改校对文稿有感
自题
富于胡想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023
当今中国教育不缺慈母,缺得是严父。一地不缺教育局长,缺得是有教育情怀有思想的教育局长,学校不缺老师,缺的是好校长、好老师。课堂不缺形式,缺的是实实在在踏石有痕的坚持。
024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何方
前几天,一个四十多年前的学生从北京来看我,电话那头她说是我的学生,我思忖再三没有印象。妻子提醒我说是不是找××找错了?为避免出错,我回拨了电话作了委婉的提醒。对方坚持说“就是找您”。我有何德何功?既来之,则接之。十点多她和爱人来了,大箱小箱提了不少东西。我看她一大阵,怎也没认出来。原来她是我当校长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因她的作业潦草挨过我的批评,从此暗暗练字。高中毕业后坐火车到北京上学,我正好骑自行车到砂中上班,顺路把她背的行李放到车上,送她到了火车站。上学后因为字写得好,成了班里出壁报的一把手。这事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她却铭记在心。说退休后早想回来看看我,今天如愿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学生来看古稀之年的老师,幸福感油然而生!
025
校园文化不是文化课的点缀
校园文化是张扬发展学生个性的平台,不是摆设,更不是文化课的点缀、门面。要真正激活它,让它活起来、动起来,走进不同学生的心灵,点燃起个性发展之火。也许这火在一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胜过文化课。
026
校园的标牌要有个性
前些天在繁峙二中听课,刘小飞老师的教室墙壁上有一块别样的标牌。
其实每个学校都应当在合适的地方立这样几块牌子:
你今天努力了吗?
你比昨天有了哪些进步?
你离×××还有多远?
今天你学得怎么样?
标牌应当有特色,接地气,简单明了,甚至直刺人心。可以是善意的提醒,也可以是严肃的质问,避免大而空,高大上。
027
也谈教师课堂的激情
有专家推崇教师课堂的激情,但我主张这种激情要有度。如同演员台上唱戏,一个人太激情了,忘了与他同台的别人,抢了别人的戏,这戏往往要滑腔走板。回到课堂,你的激情太过,对不少课程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数学,它更多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严谨的推理、准确的计算,这些都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而不是你滔滔不绝的激情。我有两位数学老师,一个是初中几何老师乔力中,课堂上并看不到他什么激情,从来都是文文雅雅、娓娓道来。特别是复杂的证明题讲授,更是不愠不火,句句简洁,步步落地有声。关键处,尤其是看学生跟不上,有疑问处,好像连声调也低沉拉长,似乎在有意给你时间,让你思考,不要掉队。看似无情,成绩骄人。
028
课堂教学要重过程
课堂教学有一个重要误区是轻过程,重结论。其实从学生长远发展看,这是本末倒置。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哪里来?从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而不是从死记的结论来。我们经常说中国教育七十多年了没培养出几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此。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靠结论,是靠分析思维推理能力,重知识的教授过程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
029
唱点反调
如今倡导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但不能忘记独立思考。我上学时,老师特别强调独立完成作业。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都必须过自己的脑子,动自己的双手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所谓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仅没味道,而且对壮大自己的身体显然少了许多营养。遇到难题,动不动就问别人,没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苦苦地“折磨”,大脑中的留痕许多时候是肤浅的,记忆自然也是不牢固的,能力的形成自然也至少慢了半拍。
030
不忘初心走自己的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认定对的就要去做,去行。不要期盼人人理解你,称赞你,不可能,也没必要。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忘初心走自己的路。
031
公立学校应积极探索放学后为学生开办第二课堂的可行性
当前公立学校有一条禁令,在校时间不能超过××。于是城镇学校下午四点学生就放学,而此时上班的家长都没下班,孩子们或是爷爷奶奶们接,或是到校外辅导班。且不说老人们接的风险,高收费的校外辅导班也应运而生了。义务教育的免费上学被这种高收费的补课打了折扣,家庭的负担远高于孩子上学的开支。与乡下寄宿制学校比,无形之中加大了开支。公立学校要积极探索放学后,延长一段时间,开展一些活动。自然老师哪里来?有偿还是无偿?自愿还是统一?这些问题都有待探讨。我们常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做人民满意不?估计老百姓是双手赞同的。事实上这也是公民办学校竞争中诸多不公平最突出的方面之一,此弊不改,公立学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总要有敢于先吃螃蟹的人。
032
教育经不起折腾,家长赔不起
这是繁峙实验小学第一任校长梁志焕老师的名言。老人去世快二十年了,他的话却常出现在我的脑海。记得那年推广快乐教育,要老师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讨论会上老人不吭声。后来我和他有过一次交谈,他说,学习本来是件很苦的事,哪有那么多快乐?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还学不好!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他更反对,他解释说,这不是培养爷爷吗?搞那形式做什么。老人的话使我想到了教育不能跟时髦,今天一个项目,明天一个模式让人无可适从。尤其是新教师要老老实实跟着有思想有情怀的老教师学上几年才是正道。质量不是靠时髦的概念变换提高的,不要折腾,家长赔不起。
033
教育吃的是良心饭
我住的不远,有一处退休老人夏乘凉冬向阳的地方。一天,几个人在一起说到县里用干部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说,管它这局那局,谁当也与咱关系不大。咱种地农业局长管不了,咱不犯法公安局长哇能把咱怎?我就关心教育局和自来水公司谁当。一伙人愕然!他见大家很吃惊,接着说,谁家没个娃娃念书,有个好教育局长娃娃们能念好书,不用往外地跑;自来水有个好经理,咱吃水放心。旁边一个说,电业局也重要。你听他怎说:没电咱点蜡!众人哄然大笑。归来,我思忖再三,教育在百姓的心里如此重要,承担着多少人家的希望啊!老师,我们吃的是良心饭!父母官们,选教育局长可要慎之又慎。
034
家长对质量和分数的追求错了吗?
没错。因为高考凭的是分数,一分之差可以把你拒在大学门外。都说这不科学,可当前还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说家长追求分数不对,当下你有孩子,不追求吗?尤其是农村孩子这是改变命运、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个家庭出一个大学生,一般情况下这个家庭就会摆脱贫困。所以我很欣赏兴旺庄小学孟海军校长的话,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办学。分数还得追求一阵子,它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035
择一事终一生,择一地倾全情
你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不忘初心在教育上有所作为,不虚度光阴。你既然落脚一校承教一科,就要在这校这科上倾全力,干出点业绩。说大了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说小了是为自己打拼几枚人生的勋章。当你老了,既问心无愧,也可在夕阳下拿出来自豪好一阵,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这需要你付出,甚至舍弃很多。教师队伍里没有富豪,历史上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也许这是至圣先师孔子决定了的。
036
乡村寄宿制学校的诞生是无奈的选择、没办法的办法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早离开父母,实践证明,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且这种弊端的影响是长久的。我更质疑过快地撤乡并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此。村并了,房拆了,生没了,于是便寄宿,教育部门是不得已而为之。
许多人感叹回不去的故乡,因为那里有他们几代甚至数十代的记忆和感情,有他们的根和魂,自古故土难离。而学校既是照亮乡村的一盏灯,更是百姓寄托希望实现梦想的地方。幼小的孩子过早地离开父母,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亲情、感情、温暖、了解、习惯、监督等等。
037
改革许多时候都是逼出来的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逼出来的,繁峙教育的新课改也是逼出来的。这个过程大家都经历过,目睹过——浩浩荡荡的外出读书大军,怨声载道的家长骂声……
所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思变、思改。身处温柔之乡的人,喊他们起来去爬坡吃苦很难,而狼来了他们才会跑。尽管有些事情,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但千万不能飞太久。
038
眼下繁峙的教师读书会多半是以文科老师为主,其实理科老师读书更重要
其一,新理念新思维,可以使你的理科课堂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融入文科的风趣幽默,让枯燥的数字、公式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读书可涵养你的精神气质。其二,所谓读书并不是只局限于读文科类的,读数学科技类的书,互相交流意义更大。以理科老师为主体读书群出现之日,也许是课改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的又一道别样风景。
039
我们有什么理由小看好习惯和自己的工作呢?
早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一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
虽说好多年了,可这个故事一直没有忘记。幼儿园——好习惯——分享——承认自己的错误——守规矩,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这就是教育,就是这些成就了诺奖得主!
040
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是为文的第一要义
真情实感是为文的第一要义。尤其是小学生,东拉西扯不怕,怕的是开不了笔,什么也扯不来。所以作文在我看来,不要过多地要求这修辞那手法。我们成人写东西也考虑不了那么多,况且是孩子。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现象却比比皆是。我曾见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题目记不得了,但老师要求必须是用三个排比句开头,真难为了孩子。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就应是最高指示。好的文字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现在还没必要让小学生在“敲”或“推”之类的地方过多纠结,况且我们自己许多时候也纠结不清。
作者:冯覣,1947年生,大半辈子从教,退休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