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10 冯湘平;《冯门家风》后记
《冯门家风》一书即将签付印,我心中又算了却一件事。之所以算一件事,原因有二:一是出版《冯门家风》,是安阳冯氏文化联谊会2017年年会上宣布的工作目标之一;二是众多冯氏宗亲认为,出版《冯门家风》,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家风,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展趋势,而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就是家庭风气,即我们所讲的“家风”。
家风是什么?它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千百年的生活长河中、风雨磨练中、事事沉浮中、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中,所积淀、培育、形成的,一种带有习惯性、约束性、规矩性的东西。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家庭的走向,指引着人们的言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冯氏族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冯氏族人在3000多年的风雪霜雨雪中,踏出了一条充满传奇、坎坷悲壮的历史长途,在推动历史前进,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培育和养成了世人称道的良好家风。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传承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社会良好风气,促进国家文明富强,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花费两年时间,从众多冯氏家谱中、文史资料中,沙中淘金般选择了不少文字,同时又向广大冯氏宗亲征集求助,再加上自己动笔撰写,终于完成了这本《冯门家风》。
《冯门家风》分为《家训篇》、《家规篇》、《家言篇》、《家事篇》、《家联篇》五部分,也算一个大体分类吧。《家训篇》以家谱中的训词为主,其中有完整成篇的,也有训言集锦,集锦中也有现代人的语言,但内容大体符合训词要求。《家规篇》则以规则为主,其主要来源是冯氏家谱和其他冯氏文字资料,也有冯氏宗亲写的短文,还有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过的文章。《家言篇》主要是收录的冯家老辈儿人说的话。这些话,语言简洁实用,读起来朗朗上口,闪烁着智慧之光,内含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了方便读者,此篇还特意分了几个小篇目。《家事篇》主要是一些冯氏宗亲撰写的与家风相关的纪实文章。这些文章大都不长,但从中可以反映出冯氏的优良家风,表现出冯家人的优良品质。《家联篇》是冯氏楹联的一个小展示,其来源是与冯氏相关的家谱、家祠、庙堂、墓园、遗址、故居、企业和集会活动。这些对联大都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不仅给人以思想启迪,还具有艺术感染力。总而言之,我们力图通过上述内容,将冯氏族人的家国情怀展现出来,将冯氏族人的高尚品质展现出来,将冯氏族人的精神境界展现出来。
编著《冯门家风》,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更具体讲,是对冯氏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和弘扬。将暗点擦亮,让亮点更亮,就是要将冯氏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凸显出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海”面前,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和教育。中国的传统家风文化,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民族的血脉和骨髄中,一经唤醒,便可以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归属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一体性。把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必将产生璀璨的成果。而我们所做的这项工作,就是要去唤醒和联系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立德、立功、立言”吧!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走进冯氏家庭,并对每个人的修身起到一定一点作用,对提升道德水准起到一点作用,对传承良好家风起到一点作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这两句诗大体符合我此时的心情。我们有心做好《冯门家风》这本书的事,再苦再累亦无怨无悔,但因自身才疏学浅且又受多方条件的限制,难免有差错和不妥之处,在此,诚恳地希望冯氏宗亲及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冯海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