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情深】历史记得你们【七】| 赵治安
原创 赵寒 繁峙作家 2023-07-09 05:45 发表于山西
赵治安简历
赵治安,1946年生,繁峙县大砂村人。曾任繁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繁峙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任繁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6年退休,2012年任繁峙县老体协主席。
马克撰联
赵寒
“人的一生只为自己活着没意思。应该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留些印记,才是快乐的,才有意义。”这是老干部赵治安在自己回忆录《岁月留痕》中开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二十年前,他在繁峙县领导岗位上为家乡的发展尽职尽责,赢得了老百姓“好人好官”的好口碑。卸任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先后担任了县关工委主任和老体协主席,他守望两代人的大爱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
关心下一代
2003年8月,赵治安兼任了繁峙县关工委主任一职,同年12月从县人大主任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专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配合党政有关部门竭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他首先调整完善了县关工委组织架构,在各乡镇成立了基层关工委,并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组织了一批以老干部为主的骨干队伍。
赵主任说,既然接过这副担子,就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带着这支队伍,带着党的信任、人民的期望,他首先针对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贫困学生上学难,对七所高、初中学校进行了调研。
从2002下半年——2003上半年,一学年中就有特困生75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3%。其中孤儿46人,父母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59人。
学校反映因贫困上不了高中、高考达线上不了大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呈逐年上升态势。这样的结果让人痛心,他当下决定,把救助贫困学生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这个想法也成了关工委一班人的思想共识。
从此,为扶贫助学,“找米下锅”就成了赵主任日思夜想的大事。在一次关工委工作会上,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个人私利去求人,我张不开口,为穷孩子上学筹点钱,我舍得出这张老脸。扶贫助学改变的是一个孩子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宣传,去引导,我相信人们会理解,会支持的”。这番话说到了大家心里,关工委全体老同志在他的带领下,朝着“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得起学”的既定目标,在民营企业界开始了筹资助学的艰难之旅。
他们利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讲台,大力宣传全国劳模沙万里捐资兴教的感人事迹,向社会传递“勤劳致富,回报家乡。”的思想理念;他们为结对帮扶的先行者发感谢信并制作光荣榜,在正月十五闹红火之际向群众昭示其“致富不忘桑梓 ,爱心共筑和谐。”的模范风采;他们充分挖掘自己多年集聚的人脉资源,以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的身份,进矿山、到工厂,与企业老板们共话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讲述寒门学子们求学的艰辛路,倡导大家捐资助学做贡献。
苦心人天不负,他为下一代奔走筹资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企业界的老板,积极参与捐资的队伍越来越大。社会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建立了300万元的扶贫助学基金。另有30余人结对帮扶出资147万元。
近十年时间共使用资金418.7万元,救助贫困学生4668人,其中大学生913人,高中生2072人,初中生719人,小学生964人。
赤子情深报桑梓的慈善义举,撑起了关工委扶贫助学的半边天。这些救助资金不仅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也为他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知感恩,懂回报。根据调查了解,绝大部分受助学生学习刻苦,具有奉献精神。
县关工委资料显示:2004年——2007年期间受助的173名大学生中,考取研究生30余名,考取国家公务员近10名,考取村官和特岗教师60余名,被企事业单位招聘上岗的近40名;当年的这些穷孩子正在不同的岗位上报效社会、发光发热。
关工委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好,他以榜样的力量温暖着千千万万繁峙人的心,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增添了鲜活的教材。“有困难找关工委”这个给人以希望的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了繁峙老百姓的脑海里。县关工委也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彰,并于2013年9月荣获中国关工委"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赵主任个人也于2010年6月荣获中国关工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2007年,中兴矿业杨晓龙联合公司20位矿老板出资60万扶贫助学,并向赵主任提出愿意将自己的10万元捐款,用作关工委的办公经费,其余50万设立助学基金。面对这样的好意,他婉拒了,60万一分不少地注入了“中兴助学基金”,使之成为繁峙县第一笔民间慈善基金。企业老板们感慨道,这钱交给关工委比自己保管也放心。
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说,赵主任心软,见不得家长们无助的哭诉,遇到问题总是千方百计地解决。
家长们说,赵主任心细,对学生们的关爱尽在点滴之间。有一年冬天,他晨练的路上看到过几起学生骑车摔倒的事件,便放在心上,及时到学校问询详情。原来本县二中、繁中的孩子们上学早,放学晚,那个时段刚好路灯不开,还有一些小街道纯粹没有路灯。平时还好,遇到下雪天更是事故频出,学生们的安全成了问题,家长们也都提心吊胆。他了解情况以后,专门到城建局建议路灯早开半小时,晚关半小时,同时还联系相关部门在学校周边的小街道都增设路灯,解除了学生难题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听说为此事他后来还专门给城建局送了锦旗,这件暖心的事情曾经感动了校长王恒志,也感动了无数师生和家长。
老师甲说,赵主任心热,为了孩子们事事处处冲在最前面。有一年我们学校一个同学得了白血病,虽然和姐姐骨髓配型成功,但巨额的医疗费像大山一样压倒了她的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赵主任立即邀请相关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呼吁全社会施以援手。繁峙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出了“真爱永在,生命同歌。”的倡议书。短短七天时间便为女孩筹到三十八万善款,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这其中有本校全体师生的奉献的爱心,政府各级领导的捐助,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和匿名捐款的好心人。
老师乙说,有一位叫陈晓斌的同学,自幼父母离异,他和14岁的弟弟与父亲过着艰难的生活。就在高中毕业时,又一次大祸临头,父亲突发脑溢血,从此卧病不起,不能自理。2004年高考,晓斌考入山西中医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他悲喜交集,年幼的弟弟,重病的父亲,高昂的学费,在他面前高耸起三座大山,大学梦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经过痛苦的抉择,他产生了放弃升学的念头,把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好心的邻居把晓斌的遭遇反映到县关工委,赵主任高度重视,亲自登门了解晓斌的情况,同时为他多方联系,最终取得了繁峙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黄卫东经理的同情和支持,立即承诺资助晓斌上大学,不但资助他上大学的费用,还给他家雇佣了一个保姆(保姆按当时公司职工对待,每月400元)伺侯卧床的父亲。
一位校长说,好人有好报,关工委的善行善举都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好多受助学生如今已走上了体面的工作岗位,他们没有忘记赵主任,没有忘记关工委,写感谢信的,电话问候的不计其数。
感谢信之一:
我是2012年繁峙中学毕业的宫志元,我写这段话是为了表达我对关工委的感激之情。在过去的日子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的求学之路曾一度受阻。但是,在了解到关工委可以申请助学补助,心情非常激动。后来在关工委的帮助下,于2016年南通大学毕业,并且现在工作也不错。感谢关工委曾经给予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善良而慷慨地支持着我们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如今,我已经步入社会并就职于百奥赛图公司, 一家做生物医药的公司,在检测中心担任部门经理的职位,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关公委对我的资助和鼓舞。我将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回报社会、服务他人。
原关工委秘书长张国忠说,在赵主任当关工委主任近十年的时间里,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以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感,把关心青少年当做了自己的使命,率领关工委这个不在编的小单位,做成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许多大事情。每当有人采访让谈成绩时,赵主任总是淡淡一笑道,其实没啥,这都是繁峙众多五老成员和爱心人士的功德,我只是做了些组织和引导工作,这也是职责所在。何况关心下一代,也是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的好事,关工委会一直干下去!
不忘老一代
2012年6月县委、县政府恢复老体协工作,调整老体协班子,赵主任又担任了老体协主席,为繁峙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余热。“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他的精神追求,也是老体协班子的奋斗目标。
他说,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培养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是至关重要的。2012年夏天,老体协一班人利用人们晨练的机会,走访了王存昌、杨青娥、郝国栋、高呈芬等热心为老年体育服务的老同志,鼓励他们做好带徒弟、传手艺的工作。为了抓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老体协组建了"体育健身指导站",作为老体协的业务机构,专门负责全县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他们曾深入繁城、下茹越、光裕堡、砂河、大营、横涧等乡镇下乡培训辅导,还聘请忻州市老体协的辅导员于未花、王小莹等老师来繁开展培训。县文化局也多次聘请教练为老年文体活动培养人才。他们曾多次派樊巧莲、韩美莲等赴省城学习。
2013年县老体协在各乡镇、居民办成立了老体协分会,筹建了老年体育辅导总站。派专人到太原、忻州,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好项目,请回两个师傅用半个月时间培训了30多名辅导员,使县城18个活动站一千余人做起了老年有氧保健操。为了解决培训教材,老体协还自创拍摄制作了既有分解动作,又有连续动作的"康姿百德有氧健身操"教学光盘,并编印了分解动作的文字解说,一同下发各个基层站点。为了表彰基层同志的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2013年,老体协给县里18个健身站和项目协会配发了音响,并给指导员、辅导员配发了工作服。通过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老体协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他们遍布城乡,敬业奉献,成为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技术骨干,为我县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扩大影响,他和老干局、文体局商定,共同举办中老年人庆国庆、迎重阳体育健身展示活动,并形成例制,每年一届。
2013年有18支队伍参加,共900余人。2014年有25支队伍参加,近1500人。2015年采取分散就近的方式,历时三个半天,分三个展示区进行,有22支队伍参加,共1200余人。
随着展示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老体协的荣誉也越来越多。展示活动是对老年体育的大检阅,也是对老年体育的再发动,展示活动极大地宣传了老体协的工作,展示了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成果,扩大了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影响。
2016年9月县老体协换届,他主动提出辞职,另举贤能接手领导工作,自己则成为名誉主席。老体协秘书长郭建国说,赵治安同志在任期间,真正做到了为老年人健康、快乐、长寿而服务,为构建和谐繁峙而服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老体协工作的点点滴滴,去年,我特意去祥龙广场观看了一年一度举办的规模宏大的群体表演活动。这是由繁峙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牵头,县老干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和体育局、体育发展中心和疾控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县第七届老年人体育健身文艺表演大赛”。这次文体活动共有来自全县城乡的50支展示队伍,2000余名中老年人参加。大赛设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乡村组和城区组。自选项目每个组别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这次声势浩大的展示活动,为进一步丰富全县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比赛现场,我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有同学、邻居,还有不常见面的老朋友。参赛的选手们身着统一服装,脚步轻盈,面带笑容,以饱满的热情和矫健的身姿展示着规定项目《康姿百德有氧健身操》,赛场外的伙伴们纷纷用手机为他们拍摄留念,记录这精彩的瞬间。自选文体表演中,太极拳、扇子舞、旗袍秀、柔力球等群众喜爱的节目轮番上演,现场观众连连叫好。第一次观看老体协的节目,只觉得眼睛脑子都不够用,舞台上一个个灵活的身段,让人大开眼界。
大赛结束后,我又向参加比赛的几个朋友了解了老体协的一些事情。对于赵主任,大家都心存敬意和感恩,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老年体育协会的繁荣局面,大家也没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一致认为,老年人身体好了,心情好了,不拖累儿女就是给家人和社会减轻了负担。那天朋友还介绍我认识了李阿姨夫妻,一对穿着得体、笑声爽朗的老人。见面寒暄几句之后,我便说明来意:“听说您二老也是健身体操的受益人,我想了解点情况。”
“岂止是受益?简直就是救命呀。”李阿姨说话很风趣。
“救命?”我有些疑惑。
“是呀,我家这个老头子退休以后就成了病人,每天哼哼呀呀的,不是这点难受就是那点难受,脾气还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在家闲磨的找事了。人家是个小干部,退休了失落的,在我跟前还想当个干部了。后来在赵主任的带动下参加了健身操团队,如今身体好啦,人也变得好啦……”
“哈哈,你这老太婆说话就没个准头,让客人们笑呀。”李阿姨话没说完就被老伴打断了:“那几年我们老两口都身体不好,我是腰腿疼,还三高,老婆子胃病、偏头疼,成天调理吃药,看灵神也不见好。后来在几个老朋友的推荐下参加了健身队伍,说实话真的很神奇,以前的那些毛病都在不知不觉中好了。”
“真的吗?健身操还能治病了?”我以为阿姨两口子在逗笑。
“是真的,不止是我们两口子,通过健身治好病的例子有很多。合理锻炼是一方面,心情、心态的改变可能也有关系吧,老年人走出来相互鼓励,相互关心,每天都很开心。人忙碌起来,生活规律了可能就顾不上生病了。”听李阿姨的老伴这样一说,我们都哈哈大笑。
我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听说赵主任每天都和你们一起做操健身,是这样吗?”
“是的,是的,因为府东这个队伍成员年龄偏大,八十多岁的还有好几个,开始很难带动,无论观念认识,还是具体操作都相对落后。赵主任每天早晨都亲自参加,带动新人,鼓励老人……为我们这个队耗了很多心血。”李阿姨抢着说心里话。
“哈哈,我老婆说的没错,他为我们这个队伍的确付出了太多心血。除了下雨天不能出去,平时他一天不落地陪我们锻炼,赵主任说他也是受益者,身体和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可是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明白他的艰难,明白他的苦心。全县发展到五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队伍,费心费力可想而知,服装,设备,筹备各种比赛,这些都要钱呀,这样的重担全都压在他身上。我们两口子和其他老人们也常聊这些事情,“感动”两个字实在不足以表达大家的心情,我们都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知己。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为自己的健康,也为配合赵主任的工作,尽量感染更多的老人加入我们的队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社会减压,为儿女分忧。”
“看不出这老头还挺会说,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不过这都是我们掏心窝子的话,是我们真实的感受。还有个事情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赵主任做这么多事情,帮助这么多老人,是顶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压力完成的。”
“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是什么呢?”我一边问一边记录。
“唉……”李阿姨夫妻同时长叹了一口气,李阿姨的老伴开口了:“赵主任的夫人前几年出车祸去世了,那段时间他也是痛不欲生,人都瘦了一大圈。可是他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倒下去,他把悲伤和眼泪都压在心底,不遗余力继续做好事,善事,服务社会,成了越挫越勇的超人。这方面我们也关心问候过,希望他不要那么坚强,把痛苦释放出来缓解一下。他却压抑着悲伤说,那个事情就不要再提了,老婆是个好人,是个善良贤德的人,她在天有灵肯定也希望我坚强面对生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我一时有些语塞,心底的敬意更强烈了。
空气似乎有些凝重,李阿姨又叹了口气,然后赶紧调节气氛:“好人善行永远也在众人心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很高兴能成为健身活动的受益人,成为与赵主任共沐朝阳的队友。真的,我们队的好多人都说,全县这么多体操队,他最宠爱我们这组老人。”
“哈哈,看这老太婆东一镰刀西一斧的寡说。不过也对,因为痴长几岁能在这个队伍真是幸运。今天的比赛你们看到了吧?赵主任本来在主席台,轮到我们出场的时候专门下台和大家一起参加比赛,而且每次有活动都是这样。”
“是的,看到来,你们这些老人家真的很幸运,很幸福。”看到李阿姨夫妻争先恐后的可爱模样,我们都笑了。我都能感觉到他们对赵主任的敬爱和关心都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拥护没有真情实感是表现不出来的。一个人要付出多少真心,做出多少贡献才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么多人拿他当亲人,这是怎样的殊荣啊?
这些年,繁峙县老体协凝心聚力,团结和引导老年群体发挥余热,给社会营造了更加快乐和谐的氛围。繁峙城乡公园、广场、街头,中老年健身的身影随处可见,自觉参与文体活动已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新潮流、新时尚。
赵主任在全力发展本县体育活动的同时,还注重与兄弟县交流联谊、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近年来多种体育科目参加过省市比赛,门球和柔力球还参加过全国性比赛。旗袍秀也先后参加过忻州元旦晚会、原平梨花节活动、榆次举办的全国旗袍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唱响中国”……各类健身科目的繁荣让老体协成员的身影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市县两级电视台曾专门拍摄了“最美不过夕阳红”专题片。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老体协工作不断推向广阔,引向深入。
截止2016年,老体协共有14个乡级分会、3个项目协会、十八个城区社会体育健身站、84个较大的村庄体育健身站。许多小村庄也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起了健身活动点,开拓了老体协工作的新局面。健身项目有:门球、柔力球、健身球、气功、太极拳(剑)、莲花扇、医疗保健操、有氧健身操、红墙十二式、太极十八拍、健身舞、广场舞、旗袍秀、激情秧歌、欢乐秧歌、老年秧歌、健步走、棋牌等多种项目。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逐步扩大,老年人体育事业正向纵深发展。
说到门球场,也倾注着赵主任的很多心血。他不仅带动很多老同志加入了这项活动,还为修缮门球场地东奔西走,费心筹资,先后投资八十万左右,为热爱门球运动的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既健身又舒适的好去处。一次采访中,现任门球场负责人充分肯定了赵主任的人品和能力,并对筹资修缮场地这件事心怀感恩。他说没有赵治安同志曾经的大力操持,就没有门球运动如今的一派生机。
夕阳正红,微风不燥……老体协队伍的不断壮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的活力和生机,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乐观无畏的榜样,我们也有了将老不服老、将老不惧老的勇气和信心。赵主任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弘扬爱心,奉献社会,做些好事,留些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