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61.冯水旺:故乡的池塘
在河南省淮阳区西北的淮太西革命根据地冯祥儒区长和杞太通革命根据地冯奠川区长栖息地的大冯村是我的故乡。这里是淮太西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共河南省淮阳县境内发生过的第二战役之处,据村民传1944年秋当时发生在大冯村的战役是由于当时的水东独立团营部在大冯村下辖的小自然村的小潘村驻扎,或许是当时的记录人员笔误把“大冯战役”写成了“大潘战役”,因为附近并没有“大潘村”。直到现在附近的村民一直流传着水东独立团白同生连长带领的中央主力军在大冯村抗击驻守在老冢的骑兵大队的事儿。解放后,村民把昔日的战壕大部分填平了,小部分改成了三个池塘,以方面储水和人们生活所用。最大的一个池塘就是在我故乡的村后,在大冯战役中以白同生连长为首的水东独立团的同志牺牲的战壕处东边200米处。这里曾是大冯七组村民的公园,这里曾是大冯村民避暑纳凉之处,这里曾是我和儿时的玩伴的乐园。这里曾是我在乡下的家晨读之处,这里有说不完的人间趣事儿。

2023年春节大年初三,我从淮阳城区的家特意回乡下的家招待我17年从新疆未归的表兄。在给我祖母上坟后走到池塘附近,我老表指着池塘说:“这个池塘不就是小时候我们一起洗澡,一起用罐头瓶捕鱼,在芦苇丛里逮青蛙的那个池塘吗?”我回答是的。说起我这个老表,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在其堂叔的帮助下到新疆伊犁州奎屯市一呆就是17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说到这里,便勾起了我们30年前儿时的回忆,而且还是有一种久未归家的游子讲述离家之前的事儿,或许在外发家后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

据传,由于农业生产需要部分战壕被填,村民为了灌溉把这儿的战壕经过修整后改成了池塘,把池塘堤岸上的地都分给了各家各户,并种上了芦苇,在池塘里养鱼,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故乡的池塘伴随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我去市里读书,它的一切美景几乎走到了尽头。记忆中的它曾经带给我许多乐趣,夏季在堤岸上芦苇地里和田青禾里逮青蛙,观蟾蜍(懒哈蟆)的样子。在池塘里学习游泳,当时也是许多家人和童年的玩伴游戏和洗澡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和虾,青蛙也常在水里产卵生成蝌蚪,有时我和童年的玩伴常用罐头瓶自制捕鱼和虾的工具,可以让当时的生活增添几次荤菜。有时几个稍大点儿的玩伴逮青蛙把青蛙大腿切了用铁罐头盒煮了分给几个拾干柴的伙伴一起品尝乡下的人间佳肴。现在想起仍然回味无穷。

孩提时,池塘周围种满了芦苇和田青禾,后来各家各户在自己的地里栽上了柳树、桐树和杨树。芦苇在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用苇帽缨子加工做成草鞋可以为过冬保暖使用,更有行家用苇子编成元霄节用的灯笼,在闲暇之余用苇子编成各式各样的席子。更有手巧的村姑在春天和夏天用苇叶蒸馒头,也有手巧之家人在端午来临之际用苇叶包粽子。芦苇对村民来说一身都是宝,非常附和《千字文》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美文。后来随着池塘的干涸,堤岸上的芦苇和各种草本植物都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从我出外求学到现在立身于大都市多年,慢慢地把在池塘的乐趣几乎忘完了,我表兄的回忆让我隐隐约约还记起在池塘堤岸上的芦苇禾里曾经生长过许多在池沼地里生长的各种草和花,以及池塘里生长的杂草等等,现在只剩下树和干涸的池塘。

2020年春节,随着创建美丽乡村的号召,故乡的家人重新对池塘进行了清理、清扫。人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故乡的池塘一定会恢复往日的生机。
陈州之子:冯水旺
2023年12月8日书于河南省郑州市
(注:由于时间仓促,用词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友人斧正。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