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尼克松的政治成就,除了从越南撤军可能就是推动中美建交了。
但有意思的是尼克松在1994年临终前却坦言访华这一高光时刻让他非常后悔,他认为自己推动中美历史性的建交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而这个怪物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尼克松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尼克松在1969年的美国大选中获胜后,并没有兑现他在竞选中尽快从越南撤军的承诺,反倒是加大了在越南战场的投入。
这也让当时本就十分紧张的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美两军的舰机时不时就会发生摩擦,光是海南岛周边就爆发了好几次规模不小的空战。
应付美国压力就已经够大了,随着中苏在珍宝岛问题上彻底撕破脸,中国陷入了一个相当危险的处境,世界上东西两极居然都和中国敌对,中国必须想办法改善四面楚歌的境地。
为了探索下一步中国外交的方向,毛主席责成陈毅等军政要员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分析,看看哪些国家未来可以成为中国的朋友。

很快报告就放到了毛主席桌上,报告内容指出中国要和世界大国搞好关系,美苏虽然现在都站在中国的敌对方,但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相比之下,美国远在北美,能给中国本土造成的威胁是有限的,而且美军的防务重心始终放在欧洲,中美之间暂时没有实际的战争可能。
但苏联不一样,中苏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且苏联的钢铁洪流能够直接威胁到我国北方的工业基地,这是肉眼可见的威胁。
且苏联一直有在军事层面控制中国的打算,如果一定要在美苏之间选择一个伙伴,美国是更好的选择,中苏矛盾总的来说大于中美矛盾。
而对美国来说,中国也始终是一个次要威胁,国际政治上有一句老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伙同老三揍老二也符合美国这个暂时的世界老大的利益。
权衡之下,毛主席认为是时候缓和中美关系了,利用美国来牵制苏联威胁,这是中国破局的好办法,联美抗苏或将成为未来的时代风向。

有意思的是大洋彼岸的尼克松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越南战争这个泥潭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实力,使得美国在冷战中落入被动,疲于应对苏联的出招。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和苏联邻国,能够很好的为美国分担来自苏联的压力。正是因为中美领导人的这种默契,我们才能看到中美关系的迅速推进。
在毛主席会见美国记者斯诺并登报后,他也向尼克松发出邀请,让他来中国谈谈中美问 /p>
毛主席立即意识到美国政府似乎也有缓和中美关系的想法。在确定了双方的意愿后,后来的小球转动大球、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促成中美建交的大事件。
毫无疑问,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建交是当时中美的正确选择,也是冷战中的神来一笔,那为何尼克松会在临终前对此感到懊悔呢,他所说的科学怪物又指的是什么?

尼克松在中美建交后的20年来看到了中国惊人的经济活力和学习能力,他从未见过一个如此体量的大国可以进步得如此迅速。
中美建交为中国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在中国的体制优势下,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生根发芽,从借鉴模仿开始很快就走到了自主创新这一步。
中美很多相同水平的科技成就,中国的研制速度要远远超过美国,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后来居上的后发优势。

以先进战斗机为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强国,从第三代战斗机到第四代战斗机的跨越用了12年时间,从第四代到第五代又花了25年时间。
但中国为了追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采取了风险极高的两代机型同时研制,国产歼10和歼20是同一个时代上马的产物。
这也使得中国完成从第四代战机到第五代战机的巨大飞越只用了短短13年,几乎只有美国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歼10还是歼20,相比对标的美国型号都有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一点在五代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F-22由于本身是上世纪90年代研究的航空项目,其改进潜力十分有限,在信息化和体系化水平上和后来的F-35有着巨大差距。
由于机载数据链老旧,F-22甚至做不到和其他美军机型互联互通,这对于强调超态势感知的五代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我国的歼20却没有这个问题,歼20在研制过程中就吸收了F-22和F-35两代美军五代机的先进经验,在保证重型机平台的多任务能力的情况下,同时具备了适应现代空战的超强态势感知和网络中心战能力。
杂糅了F-22和F-35各自的优势,以至于很多国际航空专家都认为歼20的设计思路和作战模式才是五代机研制的最佳答案。

对美国来说,中国确实像个科学怪物,其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要远超其他国家。
尼克松在看到中国迎头赶上美国的时候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并不让人意外,某种程度他也算是中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一个推手。
资料来源;
【1】鲜为人知的尼克松下台后1976年访华内幕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