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朐名医冯元和先生
五、人生决择
建国后,已到不惑之年的冯元和对待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更是充满了热情。当时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冶源街区附近的村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再加之缺医少药。群众患病后求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冯元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学习,苦心经营着福荫堂药铺。
那个时候的中药铺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医院,先生坐堂问诊,看病抓药出诊,已是历经几代人五十年的经验积累,医术闻名,家境殷实。冯元和坐堂行医, 因其医道高明,医治谦和谨慎,不论贫富贵贱,对病人皆能一视同仁,为病人凭脉诊断极为认真,对患者症状询问总会用一脸的严肃稳住患者的心急,也极为仔细,故而能做到对症下药,而且疗效极好。那些前来接诊的患者,不分朝夕,门庭若市,诊无虚日。他为人治病,不计诊金,富者酬之不拒,贫者反有馈送,使之有药,可有食可得。周围几十里内,有因家庭困难吃他的药不付钱的人家很多。 


以上是冯元和中医验方手迹
冯元和多年跟随父亲行医治病,养成了白日背诵理论,夜晚研究病历的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偷懒。这期间,冶源泉庄的冯鸣九从东北行医返回故乡后,也经常来探望冯元和八旬的老父亲老中医冯允亮。两个同龄人相聚在一起,听取学习老中医对偏方、验方、经方的独到运用和对医学医术不断进行探析,他们遵古纳今,不墨守成规。相互传授医学经验和医术技艺,对于内、外、妇、儿诸科颇有研究。这为他后来成为地方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山东济南市立中医院在济南成立,医院派人多次来看望病卧在床的老中医冯允亮,同时协商聘请冯元和去济南市立医院工作。在这人生命运决择上,冯元和考虑的是去省城医院的条件好,工作也有更大的作为,但刚获得新生站立起来的家乡人们更是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帮助解决医疗资源缺乏的困境。经过再三斟酌,冯元和以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在家照顾婉言辞谢了市立医院聘请。推荐好友冯鸣九由青洲医校转至济南市立中医院工作。冯鸣九因其对山东中医药研究的特殊贡献,遂得“人民的好医生”之盛誉。 这年的冬天11月18日农历的十月初二,民间名医冯允亮病故。他所遗留下众多经方,偏方、验方传世后,至今影响着一代代冯氏后人。

作者简介
冯恩科,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冶源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山东省齐鲁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书画研究院会员、临朐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临朐书画研究会会员、爱好诗词、散文、书画创作。作品在《青年思想家》、《风筝都》、《山东工人报》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