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朐名医冯元和先生
解放思想
1966年,昌潍地区疗养院由胶县迁至冶源海浮山。翌年,昌潍地区专署在潍城组织参观中医药学术欢摩会,冯元和作为63年昌潍专区临朐中医药代表,被推荐参加了观摩团赴潍城、益都参加活动。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时间间隔已是三十多年,冯元和心目中的益都、潍城,已不再如年轻时代骑毛驴从益都到潍县见到的那般诱人,那般秀美。当年由于交通闭塞不便,北县(过去指青州以北溥兴、寿光一带)的患者到冶源治病,有的要在路上走三五天,病人即要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还有的因旅途来回劳累甚至加重了病情。为照顾患者,方便病人,在朋友的资助下,福荫堂药铺在益都东关和潍县设点,冯元和半月一次去益都、潍县坐诊。每次坐诊这天,病人就蜂涌而至,有时人多挤一屋子。有的人求治心切,恐怕这天轮不上自己看病,就会打乱秩序的往前济,冯元和总会在屋门口挡上一条冷板凳,让心急者坐在上边静静等待到心平气和再去问诊。古怪先生坐冷板凳问诊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传为佳话。
活动归来,冯元和虽已年到花甲,可他仍然在中医药门诊坐班就诊,发挥余热。多年的医务生涯,在为患者临床治病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药治病的原理上得到了较高的造诣。冯元和仍然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想用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和医术传给青年一代,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医德。人的解放,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极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思想的转变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振兴息息相通,冯元和把他的儿孙领上了中医传承之路。次子冯益祺成为知名中医大夫,小女冯桂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简介
冯恩科,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冶源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山东省齐鲁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书画研究院会员、临朐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临朐书画研究会会员、爱好诗词、散文、书画创作。作品在《青年思想家》、《风筝都》、《山东工人报》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