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83.冯益汉:老龙湾江南亭纪事
一个地名或一个词语,往往因积习成俗,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如一句推广开来,就改成了“推开”;如一句薪尽火传,就改成了"薪火相传"······临朐县冶源街道的胜境老龙湾,本名薰冶泉、薰冶湖;因有龙的传说,就依俗称老龙湾了。而冯惟敏于1572年修造的濯马潭边的亭子,他亲自为取名"即江南”,而民间俗称为江南亭。后来,梨花埠人冯瑞章(字玉田,邑庠生)为即江南题匾为“江南亭”。1952年,我九岁进学门.识字了.去逛老龙湾,就对冯瑞章的“江南亭”题匾印象极深:干瘦的蓝色隶体字,特别那个“江”字的右”工”之竖在中间拐了一转折,冯瑞章的这个题匾毁于“文革”;现在的“江南亭”是范曾的字。
至1985年,我已经是中国剧协会员,有新编历史戏《长平之战》《元丰行》获大奖了.我更对老龙湾的历史着意研究了。我早已听父亲讲述过:当年先祖冯惟敏公建成即江南亭之后,众文友赶来祝贺,惟敏公就在亭前设宴待客,他借用扶乩迷信手法请来了时住沂山的八仙吕洞宾,为赐了一副即江南亭楹联:
四面琅玕三面水 一亭风雨半亭山
这实际上是冯惟敏自撰的一副楹联.琅环,喻指美玉,也喻竹——这即谓江南亭隔濯马潭南岸便是海浮山“脚,"又四面植竹。风雨,是喻冯惟敏六十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这副
对联就一直挂在这所即江南亭的楹柱上了。2024年5月25日,我的86岁好友韩其法过访.他老家就住在老龙湾北岸,他说:“冯惟敏自编的这副对联,直到‘文革’才被破坏了”1981
年成立老龙湾风景区管理所,第一任所长是冶北村人高杰他一时之迷,在江南亭古联被毁20年后, 他认为家家户户的春联 也是一年一换的。他获知告老庄人冯东溪(教育界名师.冯惟敏的第十一代孙.江南亭边碑主)曾编有一副老龙湾写景联:
烟静平湖云齐古木 竹声碎玉泉响珮环
高杰有缘结识了年轻的书法家韩其源(临朐人供职青州),韩应高邀为书此联.冶东村人冯超(现守护江南亭,77岁)说:韩自书联並在青州为刻字制联,老龙湾管理所的司机孔繁忠开车拉高杰同去青州拉回楹联的.我1973年至1982年供职冶源公社文化站,当时的白龙行宫是文化站办公室与江南亭隔湖相对的北岸五间瓦房(1972年由冶源水库管理局修建)当排练厅。韩联约于1989年挂于江南亭,我时为临朐县文化局创作室主任,我当时就固执地认为:老龙湾江南亭重挂楹联,也应是冯惟敏的自撰联才好啊:但当时有人说:济南大明湖的对联 " 四面荷花三面柳 , 一亭山色半亭湖"冯惟敏联是否有抄袭之嫌?而资料载明:大明湖沧浪亭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刘凤诰;他比冯惟敏晚了一个朝代呀!是谁抄袭?再说,对联句式相同,也不算抄袭呀!至2023年6月,北京的中华散曲委员会专家来到了老龙湾,为“明代散曲第一人”冯惟敏纪念馆挂"冯惟敏散曲研究传承基地牌匾(全国第一块挂牌).我在江南亭前向南广勋教授讲述这江南亭前后两副楹联,南教授说:"还是冯惟敏的自撰联好啊!不该挂他后孙的这副楹联······”.我广造撤换江南亭对联的舆论,老龙湾的负责人也极表赞成。但如今的老龙湾景区已被济南红哨子承包,想要让他们掏钱难.我便想起了冯惟敏纪念馆,华艺雕塑总裁傳绍相就为着我是他的艺术顾问,特地捐赠了一座价值十几万元的冯惟敏铜像.我又想起了35年前的韩其源为江南亭捐赠一副梧桐板楹联的事.就试向几位熟悉的书法家“念片子”(试探)化缘——想请他们为撰联并为制作这副楹联。但我老汉失之天真了一求书法名家无偿写字并花费几千元为制联,这岂不是属亵渎吗?好说也不好听呀!我的宗长冯玉文已为老龙湾捐赠过50万元了。他毅然表态:益汉你几十年的心愿,要求江南亭换上惟敏祖的自撰联,这事还是由我出钱办理吧?要刻谁的字,也由我决定······冯玉文就看中了宗孙冯恩亮的字。冯恩亮用行、隶字体写出楹联,他建议采用他的行书字:但冯玉文还是坚持采用了恩亮的隶书字,他说:“四百五十二年前惟敏祖的自撰联,今由惟敏祖的十六代孙恩亮书联,我们自家的亭子自己写楹联,正证明咱们的家传语:“冯门无拙笔······"冯玉文正是冯惟敏长子冯子复(辽东都司冯大将军)的后代,他今是老龙湾冯氏文化促进会会长,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会长。即使是近日白塔桥村人冯金明义务修复风火洞口的天仙阁和风火洞内摩崖石刻十大药王雕像.冯玉文也是带头捐一万元。冯玉文,真是欲文——他意欲为家乡的文化事尽多奉献.
我在江南亭前望着刚换下的韩书撰联,说:“这副撰联虽已脱漆开裂,也别轻易当了烧柴,把它挂到对岸五间大厅的楹柱上吧?这也算一件文物,这副楹联的词句她正适合对岸的景观"。众人都对我特别称道,说我尊重韩君的劳动成果。其实对岸的五间厅,是排练我创作剧目的场所。潍坊市文联参观老龙湾,县文联特挂上我撰书的“山画泉琴”匾附跋,如今匾额的装裱塑料膜都开“花”了。这就由我这位领国家二级编剧工资的作者亲自掏钱加一层人造玻璃吧?这五间大屋曾是我创作成名的地方,就让我的“山画泉琴”匾在我的有生之年再挂几年吧!
记事,纪史,是文史资料,是颇有价值的记述。当然,在1997年我随潘心德编撰《老龙湾》时,就着意编入民间传说《吕祖赐顾写楹联》。最近,《老龙湾》行将再版,这副即江南的原楹联已经原联句重现了。这的确如玉文宗长的话:遂了我几十年的心愿。
江南亭的原联新字使古亭旧貌换新颜了,什么时候再换成题匾"即江南”,或指日可待。在2001年,我与潘公心德编撰《临朐新八景诗》时,已将冶源写成一景:龙湾海浮即江南。即江南,这里即是江南。冯惟敏在他的散曲《桂枝香.冶源大十景》中写道:“见说江南好,江南恐不如”,北国江南,山水临朐”。老龙湾古称“南河"怎称“江?”“即江南”是喻景致,其与“江南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习成俗,江南亭改雅成俗了。
作者简介:
冯益汉(1944一),笔名艺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出版长篇小说《武林英烈窦来庚》《冯惟敏轶事》《刘秀》《宋太祖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