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6.冯建堂:小个子“土八路”许杰
知道许杰这个人,是从冯敏那里。
了解许杰的一些抗战经历,还是从冯敏那里。
在冯敏的《革命斗争回忆录》中,在《长秋村抗日烈士纪念碑建碑纪实》一文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许杰这个令人尊敬的抗战老人形象 。这篇纪实文章配发的照片中,冯毅之、冯殿笃、冯敏、许杰、冯文增等烈士纪念碑发起人与筹备组的“ 土八路”们,席地而坐在故乡长秋村东樟岚山怀抱中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前的台阶上 。这应该是纪念碑建成后的1987年5月的合影 。这几个在五十年前“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或者曾经并肩作战、或者各自为战的抗日“土八路”,五十年后,因为工作生活天各一方的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又齐聚故乡。
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题写的“抗日烈士纪念碑”(2019年10月)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冯旭臣烈士墓暨长秋村抗日烈士纪念碑(2019年10月)
五十年前,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硝烟中,他们还是生龙活虎的小青年;五十年后,在这个抗战胜利已经四十余年的1987年的初夏,在他们鬓发斑白,甚至步履也有点现出蹒跚老态状时,他们又从大江南北,相约聚首在生养了他们的老家故土,会面在曾经冲锋陷阵的抗日战场 。此时此刻,想必这些已经年近或已逾古稀的抗战老人,内心是万分激动,感情也是难以用笔表达的吧:这片世代居住的热土,曾经种植着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梦想 。春天里绿油油的麦苗,夏日里金灿灿的麦穗,秋天里香甜的柿子,冬天里雪花飞扬中的阳明山樟岚山剪影 … … 伴着旭日东升的鸡鸣声,他们走出清朝年间“敕授修职郎候选县丞”冯执中与兄弟冯可中和冯协中领建的镌刻着隶书“怀阳”的村子东石拱门,去田地里忙碌;夕阳西下的淄河边,他们嘻嘻哈哈撩泼着清凌凌的水打水仗;村子里的核桃树柿子树上,或许还有他们曾经攀爬过的痕迹,石砌的“迎熏”南村门村墙垛口上也许还有他们掏鸟儿的手印 … … 故乡的儿时记忆,永远铭刻在了他们的心田; 故乡带给他们的欢乐,也自然成为他们时常的回忆 … …
当然,更让他们魂牵梦索的,还是在故乡的土地上,并肩抗击侵略者的艰难岁月;更使他们难以忘怀的,还有牺牲在八年抗战中的战友和长眠于故乡的亲人 … …
抗战堡垒长秋村(2024年清明)
我就是在这种充满了对故乡长秋村抗战老人的敬仰与钦佩中,多次凝视着冯敏的 《革命斗争回忆录》中的这幅照片,认知许杰的。
至今,我一次也没有见过这个1939年就参加了共产党的长秋村的许杰 。这种要拜见他的机缘,已经在前两年随着他的逝去而永远无法实现了。
至今,我也还没有能与许杰的家人联系上 。所以,对照片中这个身材瘦小的老人的全部抗战经历,难以有个清晰的影像。
小个子“土八路”许杰(右)(2011年翻拍)
2009年5月的一个双休日,在南京莫愁湖畔冯敏的寓所,我这个已经九十三岁的本家爷爷,深情地回忆起长秋村的乡亲和战友许杰 。从他的回忆中,我得知许杰家的老屋在长秋村的许家胡同 ,也就是从长秋村北门的斜坡上来后 , 向西走。许杰原名许墨田 ,兄弟三人 ,他排行第三。许杰原来跟随其父亲在潍坊 ,抗战爆发后 ,许杰回到长秋村找冯毅之商量参加抗日队伍。后来 , 许杰到淄博、潍坊 ,并在那里从事抗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许杰被派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一段时间后 , 许杰被调往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司长。许杰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直至离休。
2009年6月25日 ,我从《 中共潍坊党史网》上 ,看到了对许杰的专项介绍:
“ 许杰(1917— ) , 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长秋村人。早年全家逃荒到潍县坊子前张路院村 ,后在坊子镇南洋街18号定居。1925年在坊子私墊学求学 ,后转到铁路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11月参与组建胶济铁路抗日筹备委员会。1938年调五战区干训班学习 ,并任班主任、指导员。1939年2月入党,后调鲁中区党委二地委任工会工作委员会书记 ,沂蒙地区职工会长。1942年调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43年春任坊青工委书记 ,在潍坊区、县周围及铁路沿线一带做地下工作。1948年潍坊解放后 ,任潍坊特别市坊子区区长、市工会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1950年调任山东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 。1952年转工业战线 ,任省工业厅处长 ,后调任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驻山东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1955年调北京一机部派遣出国 ,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一机部代表 ,使馆代参赞 ,一机部对外司副司长 。1960年回国后 ,任一机部对外司司长 ,一机部情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一机部办公厅主任等职 。”
一个从长秋村的田野里走出的抗战老人 ,一个建国后中共潍坊市的首任组织部长 , 因了这一段简略的文字 ,这会儿 ,在温度达四十摄氏度如火烤灸的炎炎夏日的中原郑州 , 开始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 …
2009年6月25日22时06分草拟
作者简介:
冯建堂,祖籍山东青州,生长于河南漯河市,毕业于郑州大学,工作在郑州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