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28.原雪瑞:【代州冯氏英雄谱之二】冯福鼎:奋不顾身杀敌

前言:“我朝右姓,首推冯氏”,代州(今代县)冯氏家族是公认的清代第一高门望族,其家教、家训和家风,充满德教、爱国思想。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代州冯氏儿女深怀民族大义,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一页页敬业奉献篇章,成为了代州冯氏乃至全县人民承继爱国家风、弘扬报国传统的光辉典范。时下如何讲好红色人物故事,怎样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当下时代主题。为此笔者于2024年6月份,专门采访了代州冯氏文化研究者田俊民先生,集录了代州冯氏一族革命人物及其故事,以期社会各界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载体,推出丰富多元的研学活动,助力家乡红色旅游发展。
冯福鼎(1929-2001年),出生于代县西北街道前冯氏“文魁”院,中共党员。病逝于湖南湘潭,享年73岁。
1946年,年仅18岁的冯福鼎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在骑七师21团任通讯兵。1952年服从组织安排,调任新疆阿山军分区工作。在解放战争、清剿土匪战斗中,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屡立战功。一次,他随部在进军大西北途经陕西时,正脱掉裤子过河,突然遭敌人袭击,他和战友们光着屁股奋不顾身,拼命开枪冲杀,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围攻。其中,在新疆的一次剿匪战斗中,背部被敌人子弹击中,自觉已经受伤,但战况不容他有丝毫退怯,只能一直往前推进,直到战斗胜利结束,才放下背包检查,原来子弹不巧正打在他备用的行军鞋上,又穿过棉被在皮肤上侥幸停住。多险啊,若干年后,他还开玩笑地说“是一双鞋救了他一条命”。在另一次战斗中,头部不幸被弹片击中,鲜血瞬间淌了下来,但他只做了简单包扎,仍带伤坚持作战,直到战斗胜利。
1953年战争结束,因其熟悉通讯业务,被调往新疆军区公安大队从事电台工作。公安大队受命保卫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宝库“三号坑”,任务之繁重、条件之艰苦令人难以想象,但他与战友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守岗位。因个人圆满完成任务成绩突出,1955年被调往新疆军区司令部通讯处工作。1961-1963年被派往沈阳解放军通讯学院指挥系学习。1963年学习回来,提拔到新疆军区警卫团通讯组任组长(正连级)。1964年到新疆军区警备司令部参谋科任少校参谋,负责通讯工作。1976年转业到湖南湘潭,任棉麻公司经理。娶湖南长沙籍军人袁俊克为妻。
冯福鼎在部队服役三十年,先后8次获得军功章,受到部队嘉奖。为祖国的解放、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
原雪瑞,男,1969年生,代县人,无党派人士。山西省作家协协会会员。代县政协委员,曾任《忻州商会》《映象滩上》《代县道情》《古郡风物考略》编辑。有新闻作品被《中国日报》等纸媒转载。文学作品见诸《山西日报》《幸福》等报刊杂志及各大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