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29.原雪瑞:【代州冯氏英雄谱之三】冯丽:巾帼不让须眉

前言:“我朝右姓,首推冯氏”,代州(今代县)冯氏家族是公认的清代第一高门望族,其家教、家训和家风,充满德教、爱国思想。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代州冯氏儿女深怀民族大义,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一页页敬业奉献篇章,成为了代州冯氏乃至全县人民承继爱国家风、弘扬报国传统的光辉典范。时下如何讲好红色人物故事,怎样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当下时代主题。为此笔者于2024年6月份,专门采访了代州冯氏文化研究者田俊民先生,集录了代州冯氏一族革命人物及其故事,以期社会各界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载体,推出丰富多元的研学活动,助力家乡红色旅游发展。
冯丽,别名淑红,1938年6月出生于代县西北街道前冯氏“功德盖郡”院内。
1953年2月,冯丽积极响应祖国召唤,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64军政治部文工团,3月即赴朝到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对于一位年纪刚满十五岁的女孩,一过鸭绿江便看到朝鲜破碎的山河、燃烧的村庄、坑坑洼洼的道路和不时飞来轰炸扫射的美帝飞机,她心里是既惊讶又害怕,但她一想,既然是一名志愿军,就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决不能被穷凶极恶的侵略军吓倒。她凭着1951年参加忻县专区文工团的演出经历和表演技能,与战士们同生死共命运,经常到前沿阵地进行宣传鼓动、救护伤员,一起完成战斗任务。
一次,我军驻扎在一个叫“上山里”的地方,文工团正在陪祖国慰问团为前方指战员演出时,突然敌机群袭来,一阵狂轰滥炸,分不清东西南北。当时冯丽的处境十分危险,幸好她的副班长陈林以身体掩护才得以保住性命,而副班长却永远地离开了。当时文工团同志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宣传鼓动,但和前方指战员一样,处在敌人攻击、轰炸的危险境地,随时可能献出宝贵的生命。
部队文工团在促进中朝友谊方面功不可没。冯丽与战友们在修整期间,有时下山到村里向朝鲜老百姓学习朝鲜舞蹈,举办联欢活动,增强志愿军与当地老乡的友谊。
一次,遇到村里要为孩子们庆贺“六一”儿童节,文工团便派年龄最小的冯丽与翻译一同去参加,尽管当时美机在空中盘旋,但她们还是在树林里,同朝鲜儿童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有趣的是,在当时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冯丽的堂兄冯延年当时也在朝鲜参战,只是兄妹互相不知而已。回国后,兄妹聊起家常,才从对方口中得知。冯丽于1954年转业太原工作。
作者简介:
原雪瑞,男,1969年生,代县人,无党派人士。山西省作家协协会会员。代县政协委员,曾任《忻州商会》《映象滩上》《代县道情》《古郡风物考略》编辑。有新闻作品被《中国日报》等纸媒转载。文学作品见诸《山西日报》《幸福》等报刊杂志及各大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