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59.冯丰年:新编民间故事---文昌祠显灵
大清光绪十年(1884)正月二十四,在代州城“功德盖郡”大院西侧的“文魁”院里,传出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年逾而立之年的冯氏十三世宪文公,终于如愿以偿,有了朝思暮想的儿子。在此后的日子里,全家人如获至宝、喜不胜收,并给孩子起名世俊。
然而,自生下儿子后以后,宪文之妻李氏便疾病缠身,虽经常请名医诊治,却并不见效,且有一日不如一日之兆,这可急坏了宪文。真是急病乱投医!有人居然提出让刚出生的宝贝儿子出家当和尚,以为其母消灾减难。这不等于断宪文的后吗?虽然这主意有点缺德,但在妻命危在旦夕之际,也顾不得许多了,只得勉强应允。
但是,作为世代官宦人家,怎么可以出一个和尚呢?这可是有损家族荣誉的大事,岂能一人决断!于是一次隆重的家族会议召开了。族长严肃又无奈地説,老五(指宪文)毕生碌碌,只此一子,如果真的出家,此门香火绝矣!权宜之计,将世俊暂许家庙,到文昌祠挂个名,其余日后再议。
会后,宪文便抱着世俊到文昌祠报到,文昌祠主持为其主持了剃度(其实也无发可剃)仪式,并赐法号为“续静”,但无须住祠,仍在家如常人生活。説也怪,经过这一番折腾,宪文妻的病居然渐渐好了。
冯丰年
2024年6月12日
作者简介:
冯丰年,代州冯氏十六世孙,1941年生于代县西北街。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中国土地学会会员,国家土地评价师;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工作者。入载《中国专家大辞典》,山西大学《学府之光》。忻州市国土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先后被聘任《山西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顾问,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