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60 睢宁古邳八景
原创 睢文学 淮海文库 2024年07月30日 17:46 江苏
清康熙年间进士季运隆有诗,其诗高度概括古邳八景,传世至今。诗为:
沂武交流泗水通,巨山独秀耸长空。
圯桥三进泥中履,羊寺遥闻夜后钟。
地见虹霓千丈翠,渔艇晚照一江红。
陵台夜月依然在,唯有官湖景不同。
一景:沂武交流
沂水、武水均自山东来,入古泗水(今之睢宁黄河故道),并在泗水中并流,同河床,却泾渭分明,成一景。
二景:岠山独秀
岠山(又名葛峄山、峄阳山),主峰名“白云峰”,或称“白云崖”,海拔213米,山跨邳 睢两地。古时山巅古木繁茂,有寨,寨内有行宫(传为康熙行宫)、葛仙洞、葛仙井等。葛仙井传为晋朝时葛洪炼丹所用。因平原山显,其峰较高,每有云气蒸腾,为之成景。
三景:圯桥进履。
张良刺秦始皇,未中,逃匿下邳。于公元前 216年在下邳城东南圯桥上遇隐居名士黄石公,黄石公为考察张良品性,连续三次将鞋(履)有意掉入圯桥下,令张良拾起,并予穿上,张良办到了。黄石公满意。与张良三约:黄石老人笑曰:“汝子可教也”。于是送张良兵书一捆(竹书),即《素书》也,后张良以此书辅佐刘邦得天下建立汉朝。
四景:羊寺夜钟。
古邳羊山(今古邳中学左后)上有宗善禅寺,内有一铜钟,为灵璧县 袁自登等人于公元 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铸造,钟高过一人,厚约十公分,需三人合臂围,重1365斤(象征一年 365日)。每夜寅时(午夜 3-5点钟)寺内僧人撞钟十八响以报时,声闻 30余里(此钟“文革”中被毁)。
五景:地虹千丈。
邳州河湖纵横,每夕阳西下或旭日东升时,泗水河波光溢彩,红霞万朵,似地现虹霓,长达数里。
六景:渔艇晚照。
古邳州入夜,河湖中渔船彻夜通明,湖光倒影,蔚为壮观。
七景:陵台夜月。
公元前290年,东周 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康王在下邳,于城之东郊筑一高台(青陵台)以观光。一日登台见一采桑女(名何花粉)叹为绝代,康王欲纳之,便命其夫韩凭(亦呼为韩朋),进献其妻,韩凭弗其意,宋王强夺花粉,韩凭自杀身亡。宋王知韩凭死,更逼花粉顺从,花粉作诗以答:
鸟鹊双飞,不逐凤凰。
妾为庶人,不乐宋王。
后花粉登青陵台坠台殉情而死。邳人为纪念二人,立碑,植柳以纪念。多年后,二坟柳枝繁叶茂,虽青冢有距,却传,每入夜,枝叶相交。此之千古悲剧,唐诗人李商隐有诗赞(见陈剑彤主编的《睢宁遗韵》)。
八景:官湖景异。
汉末,曹操围下邳,吕布为防曹军,令掘城中土以固城圩。后掘土处积水成湖,官方便砌石为岸,并于湖心建亭多处,以供游,民间称之为“官湖”。清康熙七年,整个州城陷为湖地,官湖便在其中(在今之古邳旧城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