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1.冯丰年:续说代州 冯 氏(全版本)《卷三 、冯 家 人物 B》
革命战争年代代州冯氏英雄谱
冯福鼎,代州冯氏十五世、中共党员。1929 年 11 月25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生于代县西北街道前冯氏“文魁”
·123·
院,2001 年 5 月 12 日病逝于湖南湘潭,享年 73 岁。冯福鼎于 1946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骑七师 21 团任通讯兵;1952 年 调 任 新 疆 阿 山 军 分 区 ;1953年调任新疆军区公安大队电台;1955年 调 新 疆 军 区 司 令 部 通 讯 处 ;1961-1963 年被派 往沈阳 解放军通讯 学院指 挥系 学 习;1963 年调新疆军区警卫团通讯组任组长(正连)1964 年调新疆军区警备司令部参谋科任通讯参谋(少校)。
冯福鼎在解放战争、清剿土匪的战斗中,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屡立战功。在进军大西北途经陕西时,有一次正脱掉裤子过河,突然有敌人来袭,他们光着屁股冲锋陷阵,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新疆的一次剿匪战斗中,背部被敌人子弹击中,自觉已经受伤,但仍一直 坚 持 到 战 斗 胜 利结束,后放下背包检查,原来子弹打在他备用的行军鞋上,又
·124·
穿过棉被在皮肤上停住,他侥幸地说“是一双鞋救了他一条命”。在另一次战斗中,头部被弹片击中,仍带伤作战、不下火线,直到战斗胜利。战争结束后,公安大队受命保卫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宝库“三号坑”,任务之繁重、条件之艰苦令人难以想象,但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守岗位十数年之久,直至圆满完成任务。冯福鼎在部队服役三十年,为祖国的解放、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生产
建设的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 8 次获得军功章,受到部队的嘉奖。1976 年 3 月,冯福鼎与战友、妻子袁俊克转业湖南湘潭地方工作,1989 年离职休养。
冯 丽
冯丽,又名淑红,女,代州冯氏十六世。1938 年 6 月 12 日(农历四月十四日)出生于代县西北街道前冯氏“功德盖郡”院内。
冯丽于 1953 年 2 月 积极 响应祖国召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报
·125·
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 64 军政治部文工团,3 月即赴朝到前线进行宣传慰问演出。对于一位年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女孩,一过鸭绿江便看到朝鲜破碎的山河、燃烧的村庄、坑坑洼洼的道路和不时飞来轰炸扫射的美帝飞机,她心里又是惊讶又是害怕,但她一想既然是一名志愿军,就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能被穷凶极恶的侵略军吓倒。她凭着 1951 年就参加忻县专区文工团的演出经历和表演技能,经常到前沿阵地进行宣传鼓动、救护伤员,与战士们同生死共命运,一齐完成战斗任务,是电
影《英雄儿女》中王芳式的英雄人物(巧得很,冯丽的堂兄冯 延年当 时也在朝鲜 前线作 战,只 是兄妹 互相不 知 而已)。一次,我军驻扎在一个叫“上山里”的地方,文工团正
在陪祖国慰问团为前方指战员演出时,突遭敌机狂轰滥炸,当时冯丽的处境十分危险,幸被她的副班长陈林以身体掩护才保住生命,而副班长则不幸牺牲。她们文工团的同志虽然主要
·126·
任务是宣传鼓动,但和前方指战员一样,处在敌人攻击,轰炸的危险境地,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此外,文工团在促进中朝友谊方面也功不可没,她们下山到村里向朝鲜老百姓学习朝鲜舞蹈、举办联欢活动,增强志愿军与当地老乡的友谊。一次,遇到村里要为孩子们庆贺“六一”儿童节,文工团便派年龄最小的冯丽与翻译一同去参加,尽管美机在空中盘旋,但她们还是在树林里,同朝鲜儿童度过了快乐的一天。冯丽于 1954 年转业太原地方工作,1988 年底退休。
冯 延 年
冯延年,字人瑞,代州冯氏十六世,中共党员。1930 年9 月 9 日(农历七月十七日) 出生于代县西北街道前冯氏“文魁”院内,2014 年 5 月15 日病逝于榆次市,享年 85岁。
冯延年于 1949 年 4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196 师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1950 年10 月 25 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2 年 8 月

·127·
第二次入朝作战,先后任榴弹 炮营测绘排 长、团 直 指 挥 连 指 挥 副 排长、63 师炮兵团正排级中心文教,1956 年 6 月19 日 国 防 部 授 予 少 尉军衔。1951 年 4 月立功一 次 ,1953 年 10 月 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抗美援朝期间,冯延年一直在师、团、营指挥机关任职,随时听从部队首长调遣,一次次圆满完成了特殊紧急任务。有一天,师部警卫连捕获一名美机少校领航员,需及时押送到军部。冯延年便和几名士兵执行这一任务,一路上既要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又要防止他逃跑,更要保护他不被敌机炸死,最终将其安全押到军部所在地塔洞。又有一次,冯延年和朝鲜地方干部池鲜俊执行一项送粮任务。他们带着 80 多名群众,每人赶着一头牛,驮着两草袋大米,爬山越岭、通过封锁线,宿营、防空、防逃、防冻,样样不能出问题,每有紧急情况,冯延年便端起带枪刺的
·128·
九四式马枪冲在前面。就是靠着这一支枪、两个人,他们带着这支送粮群众队伍,经过十几天的艰辛跋涉,过了三八线、摩天岭、十字架山,进入南朝鲜的春川一带,找到了
我们的部队,完成了运送给养的任务。1956 年 9 月 3 日,冯延年转业地方工作,结束了八年的军旅生涯。1990 年离职休养。冯延年妻常崇桃,字梦玲,山西榆次人,生于 1932 年6 月 17 日(农历五月十四日)。1949 年 1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旅政治部宣传队,同年 9 月转业地方工作。1988年 7 月 12 离职休养,2016 年 2 月 13 日病逝,享年 85 岁。
冯 瑄
冯瑄,又名玉存,代州冯氏十四世。1925 年 12 月 15日生于代县西旺,1992 年 8 月 21 日病逝于原籍,享年 68 岁。
冯瑄于 1943 年被国民党董其武部抓去当兵,1949 年 1 月随傅作义起义部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军两次赴朝作战,在敌
.129 ·
人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大大优于我军的情况下,他们靠保家卫国的高昂士气,靠一个铁的纪律,硬是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冯瑄所在连队赴朝时有一百多名战士,回国时只剩三、四十人,伤亡六、七十人,足见战斗之残酷。有一次,冯瑄所在连队一天急行军一百多里,穿插到敌后占领了一个小高地,阻击高地两侧公路上的美军运兵车,经过一夜激烈战斗,使美军未能前进一步,为我军争取了八九个钟头的时间,保证了重大战役的胜利。1962 年,冯瑄转业地方,1970 年病退。
冯安惠
冯安惠,又名金计,中共党员,代州冯氏二十世。1930年生于繁峙东连仲村,1982 年逝世,享年 53 岁。冯安惠于 1945 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晋察冀边区五分区学员、野战军 14 兵团 64 军医院护士长;1947年,在清风店战役及解放石家庄战
. 130 ·
役中英勇作战受到奖励,并记功一次;在抗美援朝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护士长、东北空军 464 医院护士长;1953 年,在东北空军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 年,冯安惠转业甘肃地方工作,1990 年离职休养。
冯 觐
冯觐,又名中堂,代州冯氏十九世,中共党员。1929 年生于繁峙中庄寨,1951 年 4 月 27 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年 23 岁。
冯觐于 1946 年就担任村青救会主任,1947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集训两个月后编入十九兵团任班长,先后转战河北、河南、江苏、陕西,参加了解放涑水、满城、清风店等大小数十次战斗,在著名的新保安、清风店战役中两次立功,晋升排长。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机炮连排长。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冯觐随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三、第四次战役,直把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1951 年 4 月初,第五次战役打响,敌人以
131 · ·
猛烈的炮火集中打击我军机炮连阵地,营长、连长英勇牺牲,连队损失惨重。危难时刻,冯觐被委任为整编后的一大队一连代理连长,继续投入了战斗。4 月 27 日,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 岁。冯觐五年的戎马生涯,把自己的宝贵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给了保家卫国的国际主义壮举,英雄虽去,英名永存!
冯弟林
冯弟林,女,中共党员,代州冯氏第十七世。1935 年 4 月 14 日(农历三月十二日)生于代县西北街。
冯弟林于 1953 年 2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年 3 月赴朝,在十九兵团 64 军政治部文工团从事宣传鼓动、战地慰问、救死扶伤等
. 132 ·
工作;1953 年冬回国,部队参加了旅顺口接收苏军对港口的移交工作;1954 年秋调山西省军区文化处,1955 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六四医院政治处。在抗美援朝期间,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和美军的疯狂进攻,她以爱国青年的满腔热忱和志愿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永往直前,多次出色完成首长交付的战地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部队回国后,她无论在军区文化处,还是在部队医院政治处,牢记解放军政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把文化宣传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
做活做细做实,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受到部队嘉奖,荣立三等功两次。
冯弟林于 1966 年 3 月转业太原地方工作,1990 年 4月退休。
冯 澂
冯澂,又名长龙,代州冯氏十六世。1915 年 11 月 12 日出生于代县西旺村,1990 年在原籍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 133 ·
冯澂于 1948 年 8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代县出发南下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后跟随大部队转战大西北,最后扎营于青海省军区。由于在部队一直当炊事员,与群众接触比较多,模范遵守群众纪律、积极搞好拥政爱民便成为他身体力行的两件大事,在部队多年始终坚持不懈,获得部队、群众高度赞扬,先后获得两枚军功章嘉奖和多次荣誉励。
冯澂于 1955 年转业青海地方工作,1976 年退休。
冯 湓
冯湓,代州冯氏十六世,生于代县城内东南街,现已去世。
冯湓于解放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随军出国抗美援朝,不畏生死、奋勇作战,多次立功受奖。
冯湓于朝鲜停战后回国转业
. 134 ·
甘肃地方工作,到龄退休。
冯盛植
冯盛植,代州冯氏十八世。1931年出生于代县西北街,1953 年牺牲于朝鲜,年仅 22 岁。
冯盛植于 1940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聪明机警,入伍不久便被部队领导相中,培养成为一名侦察员,朝鲜战争爆发后随部队入朝作战,英勇顽强、冲锋在前、壮烈牺牲。
. 135 ·
冯培俊
冯培俊,代州冯氏二十世。1926年出生于繁峙县西连仲村。
冯培俊于 1941 年 8 月参加革命北上,任内蒙古丰镇青救会主任、丰镇区大队长等职;1950 年至 1953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武委会主任、武装部部长;1953 年至1964年任清河县县委常委、武装部长。期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解放三级勋章一枚。
冯培俊于 1964 年转业地方工作,1986 年离职休养。2015 年庆祝抗战胜利 70 周年时,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一枚。
. 136 ·
冯老虎
冯老虎,代州冯氏十七世,中共党员。1907 年出生于代县城内,2007 年去世,享年 101 岁。
冯老虎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晋绥二分区敌工部长丁卫克(解放后曾任湖北省人大主任)介绍入党,任地下情报员,冯老虎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敌战区搜集军事情报,及时传递给边区八路军,为打击日寇侵略、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冯巨荣
冯巨荣,又名铁猫,代州冯氏十九世。1913 年生于繁峙东连仲,1942 年在桥儿沟牺牲,年仅 29 岁。
冯巨荣 18 岁参加革命抽调做统累税、协助员,1942年在桥儿沟开展工作时被日本鬼子包围,突围时当场英勇牺牲。
. 137 ·
冯文明
冯文明,又名五喜,中共党员,代州冯氏十九世。1914年出生于繁峙东连仲,1941 年 12 月 18 日牺牲于砂河,年仅 27 岁。
冯文明于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革命,因机智勇敢任繁峙县治安员、除奸团团长。他对日寇汉奸嫉恶如仇、十分痛恨,常常严厉惩处汉奸卖国贼,为清除敌人耳目、维护地方安全努力工作,不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冯树树
冯树树,代州冯氏十九世。1929 年生于繁峙中庄寨,1948 年 7 月 20 日牺牲于河北省徐水县徐城村,年仅 20岁。
冯树树于 1947 年响应部队号召,冲破阻力、义无反顾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 13 团 2 营 5 连战士。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每次战斗总是冲锋在前、毫不退缩,得到部队嘉奖,曾立战功一次。
. 138 ·
冯 昣
冯昣,又名有成,代州冯氏十六世。1921 年出生于代县西北街赵家巷,1942 年 5 月牺牲于崞阳日寇宪兵队,时年仅 21 岁。
冯昣在代县师范任图书管理员并代理国文教育,他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及身份,秘密为我党传递信件、收发进步书籍、宣传抗日思想,有时甚至将一些重要文献转移到家中,密藏于墙壁的神龛背后躲避日寇搜查。在代师校园反日情绪日渐高涨的形势下,发生了存放在学校操场上的日军马草被烧和出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标语的事件,矛头直指日本略者和日籍教官。1942 年,日伪在华北范围内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先后三次对代师爱国师生大搜捕,抓去师生七八十人之多。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
冯昣深知巨大危险将随时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他对新婚 8 个月且有孕在身的妻子张月珍说: “将来你如果生下儿子,就起名叫‘新德’吧”,做好了为抗日捐躯的思想准备。这年二月的一个凌晨,日特突然闯入冯昣在赵家巷的家中,抄家搜查一番后,将冯昣逮捕,后押解到崞阳宪兵
. 139 ·
队,受尽马鞭抽、石条压、铁铲烫、汽油烧、辣椒水灌等酷刑,惨无人道的宪兵甚至将其双手砍掉,但他仍坚贞不屈、拒不承认受党组织派遣,拒不讲出联系人员,拒不出卖组织和同志。日寇无计可施,残忍地于 5 月底将其杀害,并将尸体抛入“万人坑”。当其母、兄、妻到崞阳领尸时,在坑内众多尸体中竟认不出冯昣,还是凭衣服(冯昣上着西装,下穿中式裤)辨认出来,回来后其母为儿子做了一双“絮棉手”套上使其四肢完整,埋葬于城内去八里庄的道旁。
2018 年冬,在冯昣儿子冯新德家中新发现了冯昣被捕前藏于家中的抗日救国珍贵资料。此油印小册子为《代中雅乐团歌谱》,虽已磨损残缺、封面不存,但从内容分析应为日寇陷代之前印刷,其中收集的歌曲有《国耻歌》、《亡国之恨》、《亡国惨痛歌》、《抵制日货歌》、《国民奋勉歌》 等至少 24首,进一步佐证冯昣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的史实。
国民奋勉歌》、《抵制日货歌》
140 · ·
增列
冯希胜
冯希胜,代州冯氏十八世,1941年出生于代县城内。
冯希胜于 1958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书、班长、排长、参谋、炮兵团参谋长。1959 年参加西藏平息叛乱战争,1962 年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不惧枪林弹雨、不怕流血牺牲,冲锋陷阵、勇敢杀敌,战功卓著。
希胜于 1983 年转业地方工作,2001 年退休。
(说明:冯希胜虽未参加过三大战争,但参加过建国后的两次重大战役,故增列本谱。)
. 141 ·
作者简介:
冯丰年,代州冯氏十六世孙,1941年生于代县西北街。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中国土地学会会员,国家土地评价师;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工作者。入载《中国专家大辞典》,山西大学《学府之光》。忻州市国土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先后被聘任《山西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顾问,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