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5.冯丰年:续说代州 冯 氏(全版本)《卷三 、冯 家 人物 F》
文魁院冯氏之群英荟萃
文魁院冯氏乃是道前冯氏之一支, 皆因这一支原居 住于道前祖居的西宅院 ,并在门楣上悬有一块题字“文 魁 ”的扁额,故而后人将此支称为文魁院冯氏。
有史可考 ,道前冯氏曾是整个雁门冯氏文化家族中 最为显赫的一支。其奉“金榜题名 ”的冯右京为先祖,并在 道台衙门前街建有自己的宗祠,豪宅大院,及系列配套建 筑。但又经若干代由于生息繁衍的结果,便又西临着再一 次分门立户各成一支的现实 。文魁院冯氏便是如此发展 而来 ,它在当代标志性的人物当居已迁居忻州市冯丰年 先生。
据其提供的历史资料来看 ,文魁院冯氏仅十五世到 十八世的成人中(含配偶),就有 8 名革命军人(团、营、排 级军官 4 人)、11 名共产党员、12 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13 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县处级 3 人)、6 人著书立说计
·226 ·
19 部、8 人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 200 余篇 (获奖 17 篇)。 除此而外,尚有许多精英人物将分述于后—
其一
冯福 恒 ,字 月 如 ,号 更 生,笔名丹枫、秋月等,书斋 名更生轩,生于民国三年正 月 初 六 (公 元 1914 年)。 1937 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 法系 ,先后在省高等法院、 省立第四师范、代县韩曲小 学、代县师范、忻县地区干 部文化补习学校任教 ,从
1960 年调晋北专区文化局戏剧研究组 、忻县地区戏研组 从事戏剧研究创作,直至 1969 年 3 月 20 日去世,享年 56 岁 。冯先生在山西大学时就参加学生剧社,善演青衣,乐 奏京胡;从事专业创作之后,改编的传统剧《李三娘》成为 北路梆子的保留剧目,创编的《九龙峪》、《杨玉环》、《一捧 雪》、《风云寨》等剧目演出后反映甚好,参与改编的《王宝 钏》、《金水桥》至今常演不衰,成为北路梆子的经典传统
·227 ·
剧目。冯先生一生创作、改编、执笔改编的剧目达 23 部之 多 。冯先生在教学期间撰写的《文言词类纲要》、《古典名 著简介》以及《美术讲义》等颇受读者喜爱;解放初发表的 连环画《一贯道是害人道》社会影响颇深;冯福恒的生平 被收录于《中国戏剧志·山西卷》,称其“从事戏剧创作,积 稿盈箧 ”、“工书法、隶书尤精;治学严谨、国学基础深厚 ”、 “ 为剧团演职员文化高中班兼课,诲人不倦、极受欢迎 ”。 他的学生张家口市政协秘书长谢江在回忆录 《长怀春风 教,不忘化雨情》一文中说:“冯先生风度潇洒、学识渊博, 讲课出口成章, 引用
古今中外文学知识左 右逢源、如数家珍,且 写得一笔颜赵合炉的 好字,并能诗善画、多 才多艺, 是晋北地区 的一位风流才子 ”。其 戏剧作品、文艺评论、 诗歌联颂、书画篆刻、 小 说 散 文 等 收 录 在 《丹枫红叶》 一书中。
·228 ·
代表作有《景文张老先生外舅大人八秩荣庆颂》、《血泊里 的爪痕》等。冯福恒娶代县五里村文儒世家张景文次女张 慧娴为妻,生有两男两女,均事业有成。
其二
冯延年, 字人瑞 , 生于 1930 年 9 月 9 日, 中国人民 大学函授经济贸易专业毕 业,共产党员,全国物价学会 会员,山西省物价学会理事, 两获全国物价系统先进工作 者称号 。 1949 年参加中国人 民解放军,1950 年参加中国 人 民志 愿 军 赴 朝 作 战 ,1955
年授少尉(排长)军衔,1956 年转业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工 作 。此后,先后在邯郸钢厂、寿阳县社、榆次市物价局工 作,任办公室主任(正科);1991 年 4 月 13 日离休。延年参 加工作以来,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以国为重,参军不怕牺 牲、转业不计得失,秉公行政执法、甘当人民公仆,20 年 离而不休、贡献余热不止 。共获各级党委政府表彰 60 余
·229 ·
次 ,其中立功 6 次 、国家级表彰晋级 3 次 、先进工作者 46 次,劳动模范 5 次,并入选《中华劳模大典》、《中国专 家人才库》。冯延年勤于学习、笔耕不止,在各级报刊发 表文章 100 余篇,多篇被榆次《文史资料》收录;写作出 版了《脚下有条无形的路》以及《苦尽甘来、报效祖国》、 《留得清白在人间》、《风风雨雨夕阳红》 等书 8 部近 60 万字,成为留给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配榆次常崇桃, 生有一女二子。
·230 ·
其三
冯丰年,生于 1941 年 12 月 5 日 ,毕业于山西大学物 理系,共产党员,原忻州市国 土局副局长(副处),国家土 地估价师、农业经济师,中国 土地学会会员 、全国土地执 法监察先进工作者,入载《中 国专家大辞典》。冯丰年严以 律已、宽以待人,钻研法规、 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两袖清
风,在国土系统受到广泛好评,先后获国家、省、市等表彰 奖励 46 次,发表政论、专业等文章近 60 篇,有漫画《蚕 食》、论文《浅谈土地违法案件办理程序》、干部培训案例 教材《岚漪县增施化肥》等多篇作品获国家、省级奖。2001 年退休以后,先后编著了《依法管地用地指南》、《岁月如 诗》、《代州民间古联拾遗》等书籍 5 部;应聘担任法律顾 问,起草法律文书 600 余份,为依法行政奉献余热;应邀 到县市作法律讲座 30 余场,听从 2500 人次,为提高群众
·231 ·
的法制水平不懈奔波;应聘担任市、局行风监督员,积极 献计献策,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而身体力行;坚持学习与 写作,天天一篇“退休日记 ”,至今已写 30 本 4530 篇 。 同 时,加入忻州市钱币学会,从事古币、烟标等研究和收藏 活动,陶冶情操、养心益智,使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 此,去年被荐为离退干部“人生规划设计 ”先进典型。配代 县李桂芳,生有一女二子。
·232 ·
其四
冯兆年( 玉春 ), 生于 1953 年 7 月 7 日, 山西中医 学院毕业,中共党员,副主任 医师,省农行女工委员,中国 非药物治疗学会会员,晋中中 医学会理事,2008 年退休。冯 兆年 30 年如一日从事中医学 研究和治疗,勤学不辍、精益 求精, 有 《百病心理平衡》、
《中医疼痛治疗 学》 等 专 著 出 版 ,其《针 刺 治 疗音哑》医学论 文 在 国 际 针 灸 杂志上发表,颇 有 影 响 。 另 有 《正骨点穴治疗 腰腿症》, 获山
·233 ·
西省自然科学杯一等奖,《正骨点穴手法治疗坐骨神经 疼》 获中国非药物疗法大会优秀论文奖 。冯兆年多才多 艺,热爱晋剧表演艺术、擅长工艺美术,其摄影、剪纸作品 多次参展并获奖 。适榆次唐玉奎,生有一子名唐征。
总之,文魁院冯氏一支,是继承了道前祖先右京出之 遗风:为官清正,为文厚重,确实为雁门冯氏这个文化大 家族争了光添了彩 。 而上西所述精英人物 ,也仅仅是例 举,似尚不能代文宅冯氏群英荟萃之全貌 。姑且如此,以 待补充。
愿文宅冯氏文风日盛 … …
(此文原载《雁门关下话冯家》一书,冯丰年供稿,冯 苓植编写 。)
·234 ·
家门 口 的防腐准则
父亲有记日记和保留有纪念意义 的文章的习惯 ,偶尔看到了父亲保存 32 年之久立于 1984 年 9 月 1 日写给 全家人的行为准则“十不准 ”手记,看
着有些发黄的行为准则“十不准 ”,往事犹在眼前。
1984 年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弟弟举家去父亲工作的县 城定居,作为县委重要领导的父亲,怕我们假借他的名义在 外以权谋私,及有心人办事从我们这里走后门,开学之际, 在家门口的镜子上贴了这个行为准则“十不准”。每天出门、 进门都能看到,并要求我们时刻谨记,严格执行,而他自己 也是以身作则。 当时,母亲是教师,我念初三,大弟念初一, 小弟上幼儿园,一直到父亲母亲退休、我们三姐弟工作,父 亲的行为准则“十不准 ”牢牢地帖在了我们心里,烙在了我 们的行动上。正是父亲的这一做法,让我们从小把腐败关进 了笼子里,在工作的 20 多年里一直以父亲的行为准则“十
·235 ·
不准”办事 。直至今天,我都牢牢记着这“十不准”。 行为准则“十不准 ”
不准假借领导名义行事;不准议论党政人物;不准传 播小道消息;不准干预各项公务;不准要求以权谋私;不 借故口出秽言;不准无故接受礼物;不准要求特殊待遇; 不准与人吵闹争斗;不准心理上高人一等。
今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个反腐新部署 ,显示了 中央更大反腐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不严,从严 治党就无从谈起 ”;从严治党是永恒的课题,一刻不能放 松 。惩治腐败的力度节奏不变,步伐一刻没有停歇;当前 惩治腐败力度节奏不变,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人,把 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的体会是把腐败关进成长的 笼子里、把腐败关在自己家门口,不让腐败进出家门。
我想,那些已经因为贪污腐败落马的官员和正在走向 腐败的官员,他们是不是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亲人有这 样的严厉要求呢?请每一位父亲母亲都把反腐败放在心上、 贴在墙上,落实在行动上,像一面镜子既整衣冠,又正思想。
(此文原载《忻州日报》2015 年 11 月 13 日,冯俊英为 冯丰年之女,骁枫为其笔名 。)
·236 ·
冯志沂遗墨新发现
冯志沂,字鲁川,号西隃山人,代州冯氏十三世祖,清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庐州知府, 皖南兵备道兼署按察使。公好文善诗,兼精书画,有“京城 四君子 ”之一的美誉,其传世佳作颇丰,见诸书籍杂志者 亦多。但本文所介绍之遗墨却末见发表,或因笔者孤陋寡 闻,故妄曰新发现。
壬寅深秋,内弟代县西关李凯游五台山,到明月池。
·237 ·
因其酷爱书画,对寺内匾额逐个欣赏、点评赞叹。忽然,他 意外发现有冯志沂墨宝,颇为高兴,便立即拍照并转发给 我,以共享冯氏先贤的传世佳作。
纵观此匾,通体浑厚结实,雕工精湛、制作考究、一新 如洗、金碧辉煌;
细看书法,“含宏光大 ”四字,苍劲有力、庄重肃穆、遵 规蹈距、雍容大方;
审视书写时间,为“大清咸丰七季正月榖旦 ”,这 个 “季 ”字指什么日期或时间? 我一头雾水,怀疑当“年 ”字 理解,却不敢武断结论,怕出洋相。于是去问“哑老师 ”,但 查遍手头的十几种字典,都没有把“季 ”字当“年 ”字用的 解释,更没有与“七 ”字组词表示一个特定时间的说明。为 了解开这个迷 ,我不得不托爱好书法的胞妹玉春请教专 家,并在其指点下查阅了《说文解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 社 1998 年 6 月出板)第 146 页、《康熙字典》(上海书店出 版社 1994 年出版)第 370 页,才知道这个“季 ”字是个错 字,正确的应该是“秊 ”字,就是“年 ”的古异体字,冯志沂 写的就是这个“秊 ”字,即咸丰七年,而文化不高的刻工误 把“秊 ”字看成了“季 ”字,于是便成了咸丰七季。
再看落款“代州前任刑部郎中冯志沂敬书 ”,此时的
·238 ·
《含宏光大》匾照片
冯 志 沂 在 朝 已 由 郎 中 议 叙 以 知府备用 , 算 是 由 正 五 品 提 升 为从四品 ,
且请假离职回代守丧,故用“前任 ”给自己定位是颇为得 当的。
至于此匾的题字背景,还得另行说起。
咸丰四年(1854)十月初,冯志沂以候任知府正在等 待新的任命,其母却病故于京师 。冯志沂便向朝廷请假, 抚灵回代守丧,按礼制一守三年 。咸丰七年(1857)初,冯 志沂接到通知,奉命回京,务于六月初报道 。 当时他意识 到为母守丧尽管只有二十五个月 ,但必须开始准备赴京 履职了 。 于是,他决定到五台山求菩萨为母超度,以弥补 不足三年的缺憾 。他不顾天寒地冻,于正月抵达台山,随 即到观海寺(现明月池)虔诚供奉金刚菩萨 。 当方丈听说 大名鼎鼎的冯志沂来寺朝拜时,便邀其到斋室小聚,交谈 中得知其来意后,便取出文房四宝,请冯志沂为金刚菩萨
·239 ·
大殿题写匾额,以显其诚。冯志沂也不推辞,立书“含宏光 大 ”四字,并留下布施。方丈用此银两请人精心制成匾额, 悬挂在大殿前,颇为壮观,至今已有 166 年之久 。遗憾的 是刻错一字,竟无人发现,偶有看出者也认为,名人写错 字屡见不鲜,反倒是可成一景。
十六世孙冯丰年 2023 年 12 月 29 日
·240 ·
作者简介:
冯丰年,代州冯氏十六世孙,1941年生于代县西北街。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中国土地学会会员,国家土地评价师;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工作者。入载《中国专家大辞典》,山西大学《学府之光》。忻州市国土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先后被聘任《山西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顾问,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