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9.冯丰年:续说代州 冯 氏(全版本)《卷五 、近年纪事 C》
跋
——
寻根实干第一人
冯 覣
丰年前辈的《续说代州冯氏》 就要出版了 ,欣喜之余听说要把 我先前在微信上的一篇拙作收 入,深感诚惶诚恐。那篇短文虽说 也是我的肺腑之言,可要登大雅 之堂,惶恐中略作修改奉上,以不 负前辈的鼓励。
丰年前辈是我十分敬佩的一
冯覣近照
位长辈,更是代州冯氏寻根实干的第一人。
我这样说我的这位老前辈,总觉得不够全面 。一家 人,就姑且为之 。 说到这位前辈,还是从我们相识说起。
·303 ·
2013 年苓植叔回代县,我去看老人家,在宾馆与久闻大名 的丰年前辈相识。魁梧的身材,满脸的笑容,不凡的谈吐, 给人以亲和的感觉 。早听已故新民前辈说过他是冯家当 时最大的官,可眼前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辈。原来他也 是从忻州赶过来看苓植叔的。那天来看苓植叔的人很多, 我们围绕振兴冯家谈了很多,我得以与他多了些交谈。我 相信缘份,虽说初次相见,可直接的感觉好像我两一见就 有缘份。后来才悟出更有他的为人和亲情。下午我要坐班 车回繁峙,他要回忻州,一个西一个东。多年没来代县,我 不知道汽车站在哪里,时间已经不早了,他当即起身非要 送我到汽车站。我几次谢绝,可他已经开门下楼了。恭敬 不如从命,我俩急匆匆向汽车站走去。到了汽车站他领我 买了票,我催他快回去,他却执意把我送上车。车开动了, 我两挥手告别。晚上我电话感谢他,他却说,我是代县的, 地方熟,没什么。从此寻根路上我又结识了一位长辈—— 一位敬佩的长辈。
2015 年研究会成立,会前我们进行过多次电话交谈。 开会那天,天公不作美,好像故意考验我们,下起了瓢泼 大雨。他让儿子开车带着老伴一大早从忻州赶来,我们的 组织工作太差劲,中午吃饭时忘了他同来的老伴和儿子,
·304 ·
留下了永远的歉意 。今年说起此事,他才说,考虑的是会 议的经费,多一个人多一份开支 。虽说是多虑了,可他处 处为人着想的品质给我以深深的印象。会上他满怀豪情, 为研究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之后他身体力行, 凭着对祖宗的诚心,深厚的文学功底,超人的远见和领导 组织能力 ,在寻根的路上不畏艰辛一路向前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 。 为了写这篇纪实,我请他写点东西,他置脑梗后 遗症不顾,两天内发来了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冯家大院 调查始末》。看得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他 的寻根之旅就开始了 。 与已故冯禄前辈及他的兄长冯延 年“聚会代县,商议续修代州冯氏族谱的事 ”。开始了调查 走访,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 。遗憾的是,不久冯禄前辈突 发病去世 ,他和其兄冯延年家居外地 ,续谱之事未能如 愿。可他并没有灰心,反而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更加艰难的 为恢复冯家大院的鼓与呼之路 。先是给县委政府送交了 《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再添一景—冯家大院》的建 议 。后历时八年对冯家三大院和两个花园进行了抢救性 的调查界定,先后画出了《代州道前冯氏大院示意图(清 末)》《代州道后冯氏大院示意图 (清末)》《代州冯氏明末 宅院位置图》《西园建置示意图》《知园示意图》。三个大院
·305 ·
两个花园,从拜访知情老人到实地勘察丈量,从绘制草图 到复核修改,从数易其稿到最后定稿,这要耗费多少时间 和精力,拜访多少人? 以道后冯家大院为例,为了画这幅 图,他多次拜访鹏翥公舅父石志忠的儿子 95 岁高龄的石 继恒。不但弄清了道后大院的四至位置,更了解到是鹏翥 公这位舅父石志忠亲自受鹏翥公嘱托领工修建了冯家道 后祠堂。而石继恒随父出入冯家各大院,从而得到了可靠 的信息和大量鲜为人知的冯家故事 。在此基础上他画出 了一个草图,为对历史负责他又亲自拿着草图找熟悉情 况的好几个人核对修改,在定稿时还不放心,又从忻州赶 回代县亲自丈量核实 ,特别是与周围建筑进行了比对衔 接,确认无误之后才绘制了正式的示意图 。严谨求实,一 丝不苟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至于冯家始祖宅院的发现, 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多年来一直困惑先祖迁代初期住 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叫冯家街?问过许多人都没有 准确答案。一张《代州冯氏明末宅院图》,有了答案。其功 大也!由此我们可以解开许多历史的谜团,可以由此出发 考察冯家的发展踪迹。我还设想过,我的先祖冯琇公也许 就是从这个大院出走繁峙中庄寨的? 他的父母可期公夫 妇也许就是在这个大院度过送儿子出走难熬的岁月的。
·306 ·
所以我特别觉得这一发现意义非凡! 丰年前辈是寻根路 上功劳最大的人!五幅图的绘制,为雁门冯氏的寻根和家 族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意 义重大 。 五张示意图胜过千言万语的厚书!
2016 年他在代县举办的冯氏家族文化研讨会上,率 先发出了抢救性的走访调查对冯氏家族了解知情人的呼 吁,遗憾的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今年我们到代县 拜访柳生荣老人,他说,你们早来二年,西北街何生知道 的比我多的多,可惜走了!实践证明老人的呼吁是有远见 的。这几年我们想拜访的老者一个个走了,落下了不可弥 补的遗憾。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在他满怀豪情 奔波在寻根路上的时候,2016 年冬他累倒了——脑梗后 遗症使他话不能说,脚不能走 。 消息传来,我脑子里一片 空白 。电话不敢打,情况又不明。后来总算与他老伴通了 话,只能寄上深深的祝福——阿弥陀佛多多保佑!去年我 去忻州看他,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拖着腿仍念 念不忘研究会的事,其情其景令人感动不已。2017 年代县 开会前 ,我多次向他请教 ,他坚持原则提了许多宝贵意 见 。 开会前几天,他突然打电话提醒我注意几件事,我们
·307 ·
按他的提醒做了多种准备,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今年 他不顾还在康复期医生的嘱咐 ,又拼命了! 先后撰写了 《风流才子冯福恒》《革命战争年代代州冯氏英雄谱》《一 支未入谱的代州冯氏》等。更让我佩服的是别出心裁撰写 了《代州冯氏研究大事记》,其选材之慎重,用语之严谨, 对历史负责之治学精神 ,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 文章一发 表,一片点赞声。这几年他撰写了二十余篇有关冯家的文 章,要知道这不是戏说,不是古文今译之类的东西,而是 非实地走访考察,才可动笔的文章;更要知道这是他发病 后,手指的书写功能几乎丧失,发微信也是用一只大拇指 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 ,又让儿媳加班打出来的, 多不容 易!我劝他注意身体,你听他怎么说?“活着就要有所为, 这是我的座右铭 ”。八年来在寻根的路上我们从相识到相 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按他的话说:“是互相能说心里话 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这位前辈!
二 ○一八年十二月
·308 ·
后 记
时至今日 ,我终于可放放心心 、踏踏实实地告诉大 家,我“怀胎十年 ”、几经波折的小册子《续说代州冯氏》今 天正式诞生了! 这是我在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中收获的一 个小小成果,奉献给有心阅读的读者和冯氏后人,了结我 平生最大的一个心愿。
早在十几年前 ,我就打算把一个甲子中听到看到的 代州冯氏种种情事写下来, 以弥补已有关于代州冯氏文 化资料的空白。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使我的这一 想法变得更加现实和紧迫,也更有意义和价值。我毫不犹 豫地投入了冯氏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挖掘之中 ,这在冯覣 先生为本书写的《跋》中作了介绍,尽管其间有奔波、有艰 辛,但整个调查和起草工作还是进展顺利的。
天有不测风云 。 正当写作工作进入关键时刻 ,我于 2017 年 2 月忽染风疾住院,近四个月才学会站立、行走,
·309 ·
致使我的出书计划濒临破产 。所幸大脑的记忆和思维功 能并未受到大破坏,出院后一边由老伴帮助做康复训练, 一边用不听话的右手涂鸦未写完的文章 ,取得了一定进 展 。过了一年时间,小册子的编写工作进入了收尾阶段。
好事多磨 。 当书稿进入编辑程序时,我的眼睛发病, 不能正常工作,几次求医用药,但效果并不理想 。直到去 年冬天,医生诊断我是眼睛过度疲劳,要我在三个月内不 看手机、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写文章,我不得不中断了 我的出书计划,而书稿也只好置于案头,又过了半年时间
……
书写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挖掘、不断发现、不断纠正、 不断接近历史原貌的过程,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势在必 行 。就在本书付梓之前,山东宗亲冯涛给我发来资料,将 山东冯氏的始祖贵玉上延一代到冯友 ,从而使我及时改 正了去年 11 月发在《翠滴新声》群里的寻根问祖文章。同 时 ,我还发现了代州冯氏八世祖冯庆余在康熙中期重回 冯家街旧院居住 ,使我把在以前文章中写的冯家街旧院 售出时间由“明末清初 ”改为雍正朝以后。
回想我写这些文章的初心 ,就是给代州冯氏文化宝 库拾遗补缺,力求文章立意做到新颖、史实必须确凿、论
·310 ·
述须合逻辑、结论须准确合理。但是,由于信息缺失、调查 粗放,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成文不能尽如人意,甚为遗憾。 不过,我还是要将此书作为资料,赠送给对代州冯氏文化 感兴趣的读者, 以期听取更多更好的批评指导和修改意 见,以便在本书正式出版时加以更正。
在我编写此书的时候,承蒙亲朋好友给予了大力支 持和帮助,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
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已经仙逝的堂嫂张月 珍(冯昣之妻)、堂弟冯何生;
在调查研究中 ,不厌其烦地多次提供重要信息的堂 姐夫石继恒(现已 98 岁)、表姑蔡成英(现已 87 岁);
为我在实地考查中指点迷津的儿时同窗好友亢质、 张学谟;
对我的写作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的雁门 冯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淳、会长冯明;
及时给我解难答疑、发送重要资料的老会长冯覣、青 年史志专家冯占军;
为寻根问祖屡传珍贵资料 、全力以赴实地调查的山 东宗亲冯涛、冯启珍;
冯氏文化遗产的亲历者、知情人冯丽、冯湘、冯培仁、
·311 ·
冯国珍、冯旭东、冯新虎等;
远在包头的族弟冯源 、湘潭的堂弟冯小平也不辞辛 劳,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作者冯丰年口述 妻子李桂芳记录
2019 年 3 月于忻州
·312 ·
多 余 的 话
没用的话,说了,就是多余的。 该说的话,多余,也还得说。
自从 2020 年《续说代州冯氏(修订本)》出版之后,我 就感到意犹未尽,肚子里许多还想“续说 ”的话没说出来。 虽然又过了三年时间,但期间一次新冠中招、两次眼科手 术,今年又心梗住院,使我未能如愿以偿。
近来 ,身体意外恢复元气 ,我抓住此天赐良机 ,赶 紧兑现心愿,连发 8 篇拙文,把心里藏的故事一股脑儿 倾倒出来 ,加上以前零星写的 ,居然有十九篇之多 ,这 就给我重新修订和充实《续说代州冯氏》创造了极好的 机会。
这次修订,新增了十九篇文章、四年大事记,删除了 “世系续表 ”部分,尽力实现我“去粗取精、填白补空、重现 历史、务实有用 ”的续说初衷。当然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313 ·
有多大? 天知道!
代冯十六世 84 岁孙 冯丰年于忻州 2024 年 5 月 30 日
·314 ·
作者简介:
冯丰年,代州冯氏十六世孙,1941年生于代县西北街。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中国土地学会会员,国家土地评价师;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工作者。入载《中国专家大辞典》,山西大学《学府之光》。忻州市国土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先后被聘任《山西雁门冯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顾问,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