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43. 冯宪银 :草堂三顾,诗意人生
我又一次站在了杜甫草堂的门前,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心也渐渐沉静下来。这是我第三次走进这片充满诗意与历史厚重感的圣地,每一次的到来,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古人的对话,一次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轻轻迈过门槛,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古木参天,翠竹摇曳,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地上跳动,如同历史的碎片在眼前闪烁。
前行中,不经意间便来到了兰花苑。那是一方清幽之地,仿佛是从尘世中独立出来的仙境。一踏入,便有一股淡雅的芬芳萦绕鼻端,那是兰花独有的香气,清新而悠远。苑内,各种兰花姿态各异,有的小巧玲珑,如娇羞的少女;有的端庄大气,似优雅的贵妇。它们静静地绽放着,不与百花争艳,却自有一番高洁的气质。
记得第一次来到杜甫草堂时,我带着一份好奇与憧憬。那时的我,被这座古朴的园林所吸引,惊叹于它的宁静与美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处处都透露着诗意。而兰花苑,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漫步在苑中的小径上,想象着杜甫当年是否也曾在此驻足,欣赏这美丽的兰花。他在这简陋的茅屋里,挥笔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诗篇,抒发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的我,被杜甫的才情所折服,被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消瘦的身影,在烛光下奋笔疾书,为天下苍生呐喊。而这兰花苑,就像是他诗歌中的一抹淡雅色彩,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第二次来到杜甫草堂,我带着一份思考与感悟。那时的我,已经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开始体会到他诗歌中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我坐在茅屋前的石凳上,静静地品味着他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感受到了杜甫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他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还能想到天下的寒士,这种高尚的品质让我敬佩不已。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为了名利而奔波,却忘记了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而再次走进兰花苑,看着那些淡雅的兰花,我仿佛找到了答案。兰花不追求繁华与热闹,只在这宁静的角落里默默绽放,它教会了我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
而这第三次来到杜甫草堂,我带着一份敬畏与感恩。经过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历练,我对杜甫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精神的财富。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杜甫的精神来指引我们前行。我们需要他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需要他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我们需要他的坚韧不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再次走进兰花苑,我的心情格外宁静。我静静地欣赏着那些美丽的兰花,感受着它们所散发出来的高洁气质。这里的每一朵兰花,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生命的力量。它们让我明白,人生就应该像兰花一样,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自己的品格和尊严,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染。
离开兰花苑,我继续在杜甫草堂中漫步。诗史堂内,杜甫的塑像和他的诗歌作品依然散发着强大的魅力。塑像中的杜甫面容消瘦,眼神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诗歌作品挂满了墙壁,每一首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我静静地站在堂内,沉浸在杜甫的诗歌世界里。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也如同一首首乐章,奏响在我的心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力量。
走出诗史堂,我来到了浣花溪畔。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溪边的垂柳依依,随风摇曳。我坐在溪边的石凳上,看着溪水缓缓流过,心中感慨万千。杜甫当年也曾在这里漫步,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表达了杜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杜甫草堂上,给这座古老的园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我缓缓地走出草堂,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恩。这三次走进杜甫草堂,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收获了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对人生的思考。而兰花苑,则像是这三次旅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用它的美丽和高洁,为我的心灵注入了一份宁静与淡然,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杜甫草堂,这座充满诗意的圣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 冯宪银,转业军人,毕业于南京陆军学校和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参战经历丰富,有商业经验,参与过扶贫和抗洪救灾。热爱文学,荣获《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人民语录征文一、二、三等奖,并有论文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推荐为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