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63.冯峥(广东): 张郁,张郁,您在哪里?
和张郁认识很是偶然。1993年《中国文艺家传集》收进我的词条。不久,收到一封来自西安的来信,打开,是一封打字机打印的信件:
您好从《中国文艺家传集》上认识了您,为了拜读和收藏您的作品,极愿进行作品的交换。现寄赠拙作《丝语杂说》一册,并请批评指正。
我是《当代声屏》杂志的主编,欢迎为我刊撰写有关“声屏”方面的稿件。
盼加强联系。此致敬礼!
西安市广播电视局张郁
我打开《传集》,果见张郁词条。感兴趣的是,他是《延安窑洞住上北京娃》歌词的作者!
关于这首歌,我在《那年那月那首歌》中写过:……那场“红色风暴”过后不久……我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生活艰苦自不用说了,最苦的还是精神空虚。没有书,没有报,一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每天无奈地收听那“浑身是胆”“谢谢妈”,聊以解愁。记不起是哪个晚上,收音机传来一阵清新优美的旋律!听惯了那些“雄赳赳”,乍一听这歌,真怀疑是“那边”电台的节目。直到一曲终了,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报告:“你刚才听到的是革命歌曲《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我才放下心来。
从那夜起,这首歌的名字也就牢记在我心中。《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虽然也少不了“红色土地把根扎”“和贫下中农心连心”之类的“豪言壮言”,但它那“毛主席身边”“天安门红旗下”的意境,却能引起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共鸣……其次这首歌的谱子也实在好。音乐语言一扫那“雄赳赳硬梆梆”的“文革风”,那从大西北高原飘来的民歌余韵,就象一堆垃圾里冒出一根绿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特别是曲中那四三拍子的节奏,在狠批“蓬嚓嚓”之后,更是第一次听到……又过了不久,《战地新歌》第三集出版了。 我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张郁词,溪坪曲”6个字至今不忘......往事如烟,许多事情都忘记了;许多歌曲也记不上了。 唯独这《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还能哼上几句。
2002年8月,我因公出差到西安,试着电话找张郁,才知道他是西安市电视局局长,现在已经退休。他来到宾馆找我,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一次)。那天他赠我他的作品集,里面有一篇文章大部分引用了我的那篇《那年那月那首歌》散文。当晚还请我到“杂粮食府”晚餐。
后来他还寄来几期他自编的歌词小报,似乎我也给他寄过我的作品集,再后来,就失联了。但每当一唱起《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就会使我想起那年那月那地方,忆起那人那事那段情。
张郁1940年出生于徐州。希望能有人见到此文,回答我的题目。
作者简历: 冯峥,男,汉族,1946年元宵节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大沟镇三丫村人。 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新故事学会、中国通俗文学学会、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散文诗学会秘书长。广东省“非遗”组专家、广东石油学院客座教授。 系阳江县、阳江市政协常委、江城区人大代表。广东省第8.9届政协文艺组组长。 1960年在阳江一中读至初二第一学期,便因家庭变故,回家乡当农民、渔民、盐工。1973年到阳西县沙扒中学当民办教师。1983年调阳江县文化馆当创作员、小报主编、副馆长。1987年任阳江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主席。1988年起任阳江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1993年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编委。 2005年60岁时,以特殊人才资格,留任阳江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民协主席5年。 从事文艺创作50余年,用192个笔名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 出版有:长篇小说《渔乡子》《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等文艺作品38种,合1000多万字。与人合集20多种;主编出版各类集子10余种。其中《漠海钩沉》获国家“山花奖”。短篇小说《七级总理》获广东省作协首届新人新作(现叫鲁迅奖)二等奖。《新潮女》等11篇小说、故事、和歌曲《漠阳江情思》等在省以上评选获奖。 小戏——《子教三娘》、《三亲家》、《亲家路窄》参加省演出获奖,并录像播出。 影视——《阳江之战》(电影文学剧本)《渔家故事》获广东省委宣传部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海上沧桑》获广东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守门人》等4个电视片在省评选获奖。《漠阳江情思》发行海内外;《魂断大茶根》获广东省小电影一等奖 散文——《漠江山水入画来》、《那琴情思》《圆明园祭》选进省市乡土教材。 国画——《傲雪》获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主办的“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优秀奖,并被国家收藏。2013年12月国画《拼搏》参加《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收进《诗文风流,翰墨飘香》大型画册。参加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主办的书画展5次。 书法——温州冯氏宗祠牌楼、楹联。 楹联——广西几间冯氏宗祠的门联。 歌曲——《漠阳江情思》、《最毒四人帮》在省广播电台播出。 舞蹈——《燂船舞》在阳江市第三届旅游文化节上演由广东省歌舞团演出。 民俗文史——《漠海钩沉》《阳江人从哪里来》《云上精灵》《阳江漆器》《朱漆留春》 语言文字──《阳江话字词典》 2009年退休后,任阳江市高凉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 2019年,参加东盟10国国际文化高端论坛。 2021年,为东平镇撰写出版地方志《太阳升起的地方》 2022年,阳江市政府一连10天,为其举办《冯峥从文从艺50年成就展暨作品研讨会》 2023年,参与编写阳江市乡土教材 生平事迹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当代中国电视人》等50多本典史。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