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47 毛主席为乔冠华续诗
毛主席为乔冠华续诗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乔冠华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文革开始,乔冠华被冲击批判,1973年经毛泽东提议复了工作。76年后,乔冠华被撤职隔离审查,1983年9月22日病逝,享年70岁。
1973年4月,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美国艾.詹金斯出任驻华联络处副主任。一天,乔冠华同艾.詹金斯会谈很顺利,心情高兴,诗兴大发,回到办公室提笔写起打油诗来。他想到了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中美关系正常化劳苦功高的两个人来,一位是时任外交部顾问的老资格外交官廖承志,当时正在樱花盛开的日本访问;另一个是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副主任韩叙,当时正住在驻美联络处的临时办公地点美国的“五月花”旅馆中。于是乔冠华写道: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打油诗下面还没有写完,乔有急事离开了。但这两句打油诗却被工作人员传开了,许多人都想替它添加下面两句,但都不理想。几天之后,毛泽东听取外交部关于中美会谈情况汇报。中间,毛泽东对乔冠华说:“听说你有首打油诗还缺少两句,我来为乔老爷续上吧!”于是毛泽东说道:“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于是成了一首完整的打油诗:
八重樱下廖公子,
五月花中韩大哥。
莫道敝人功业小,
北京卖报赚钱多。
八重樱一一代日本。
廖公子一一廖承志,著名外交家,廖仲恺之子,故称。
五月花一一美国五月花宾馆,韩叙筹备中国驻美联络处驻此。
韩大哥一一韩叙。
敝人一一谑称乔冠华。
50年代有个著名喜剧片“乔老爷上轿”的主人公,毛主席用“乔老爷” 戏称乔冠华,寓调侃之意,后来就慢慢叫来了。原来,文革初期乔冠华被被北京外语学院造红卫兵勒令到王府井卖小报。乔不甘被摆布,便把报纸往地上一放,旁边放一个盛硬币的纸盒,转身到旁边的小酒馆里喝起酒来。几个小时后,报纸被人拿光了,而收的钱如果不够。次乔冠华就自己添一些钱回去交帐复命,因为交回的钱比往往多于应收款。造反派很奇怪,挖苦他说:“你这个走资派,倒真会赚钱!”中国家的副外长街头卖报,自然是革初期的奇闻轶事,难免传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耳朵里。所以才有毛泽东这幽默调侃的打油诗句。
同一件事,立足与襟怀眼界不同,开发往往会天差地别。在伟人心目中,部长街头卖卖小报,与将军下连队当兵,与干部下队劳动,与专家教授上五七干校,都是建设新型干群关系的举措,不是什么要大惊小怪的荒诞丑闻和“人妖颠倒的”的“浩劫”。受点冲击,以后部长可以当得更好。普普通通14个字的调侃诗句,映照出伟人迥异于常人的博大襟怀!
一位著名学者,将五七干校称为“牛棚”工资待遇不变,下去干几天农活,伤痕控诉了三四十年。这位“大师”不应该忘了,他自己也曾对过与反聂的北大井冈山派红卫兵东语系的”勤务员”也即司令(蒯大富就是清华井冈山的“勤务员”)。若说“牛棚”,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不也是同样“流放”江西“牛棚”,而且在那里与一个普通的工人孩子结婚成家了吗?而今“伤痕控诉”最激进的官二代,有几个不是亿万富翁乃至万亿富翁的!
3
载入史册的联合国纵情大笑
1971年,经过多年斗争,中国终于冲破美帝无所不用其极的阻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位。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国人无比振奋。而谁能够担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第一位代表团团长,毛主席钦点:“我们就让乔老爷当团长”
在联大会议上,当乔冠华作为新中国的代表,首次正式登上联大的讲台发言后,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后来当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他此时的心情,乔冠华仰起头哈哈大笑,他那自豪、自信的大笑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乔冠华对那位记者道:“这就是我的心情,你要的答案。”
后来有西方记者在报道中,用“震碎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来形容乔冠华的那一笑。
3
身后风波
76年后,乔冠华由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因为文革问题被撤撤销外交部长职务并被隔离审查多年。1983年9月抑郁而终。
乔冠华的遗体火化之后,其妻章含之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想让其魂归故里,带着丈夫骨灰前往盐城联系。
不料一直被视为乡梓荣要的“盐城二乔”之一的杰出外交家,看到新华社的讣告极其简单,官场官场高层避之唯恐不远,在任的关键领导谁也没去见她,只派一个半退休的普通官员前来敷衍一下。市委常委开会研究,谁也不敢表态。请示省委,秘书回复,让他们自己决定。
面对地方政府冷冷清清的态度,章含之只好返回北京,暂时没有再去寻找埋葬之处,章含之放弃了将丈夫安葬在盐城市的打算而是将骨灰放在身边,日夜陪伴。
后来,经过乔冠华生前好友疏通,苏州吴县愿意接受,县委书记管正管正爽快的表示:“盐城不要我们苏州要,想葬哪里都没问题!”
就这样,乔冠华的人生最后归宿终于得到了落实,葬在了太湖边东山槎湾的华侨公墓。章含之拿出乔冠华最后一批稿费2000元钱递给办事者,请他帮助买个墓碑。
一个曾经走上联合国的外交部长,居然两袖清风,去世后只能用稿费安葬自己,让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无不心生敬意。东山公墓在太湖之滨,十分静谧,让乔冠华遗愿也终将实现。这座公墓也不乏很多华侨、富商的葬身处,其他人的墓碑都修建得很是豪华,相比乔冠华的公墓些许寒酸,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墓碑虽简陋,其生前的贡献会一直留在人民心中。自此,每年清明节都有很多人来扫墓。
后来随着形势变化,盐城又厚着脸皮向章含之提出欢迎乔冠华魂归故里的。章含之虽然感到很为难,但想到丈夫生前的遗愿还是答应了。这次苏州方面又表现出了让人感动的大度,同意将乔冠华的墓地迁回了盐城,与盐城相比较,苏州政府的大度和包容让人确实非常感动和敬重。
乔冠华章含之夫妇
这时,江苏省政协出面协调,双方达成了一致:乔冠华部长的骨灰迁回江苏盐城,但此时并没有迁回建湖县,并在江苏盐城设立了纪念馆,供后人了解乔冠华的生平事迹与缅怀先人。
另一方面,苏州吴县的乔冠华的墓也保留,另设一碑,说明从何年何月何日到何年何月何日,乔冠华部长曾安葬于此。
苏州东山前期规划墓
如今,乔冠华的目的共有4处,除了上海福寿园,苏州东山建有乔冠华与其发妻澎鹏的合葬墓,墓碑上镌刻着毛主席赞美他们夫妇的诗句“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乔冠华是名字与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发时代连在一起,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位杰出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