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66 仝建宁:古徐王都何处寻?
原创 仝建宁 大运河文化研究 2023年07月31日 06:00 江苏
梁王城遗址中运河断崖(图片来源:《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京杭大运河中运河段从邳州市戴庄镇梁王城旁边流过,河水将梁王城西边冲刷出一道断壁。在断壁上,可以依稀看到一层层不同颜色的泥土,如果足够细心,还会看到一粒粒一片片石器、陶瓷、骨器、青铜器等细碎的残粒残片。
这就是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城遗址,它蕴藏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西周东周、北朝、隋、宋、明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与附近的刘林遗址、九女墩遗址、鹅鸭城遗址等一起,浓缩了邳州先民六千多年的活动历史,埋藏了无数令人乍舌的历史密码,徐国王都的秘密就是其中一个。
国都、国王和他女儿的传说
《邳州民间故事传说》之《九女墩》插图(姚兴宏插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邳州北部的戴庄等地,有许多关于梁国和梁王的传说流传很久很远。
本地有一个梁王城,梁王城里有一座“金銮殿”,金銮殿里住着梁王。梁国地广物丰,国强民富,朝野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梁王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邻国国王,有的说是兰陵王,有的说是齐王。为了方便嫁出去的女儿省亲,梁王特地挖了一条河,直通兰陵国(或齐国),称“运女河”。这条河至今还在,位于梁王城北,一直继续发挥着水运和灌溉的作用。
还有一段关于梁王和他小女儿的传说,则有点凄美、压抑了。
很久以前,梁王城里住着一位国王。梁国与别国发生战争,都能取得胜利,主要得益于梁王的秘密武器,就是他在后花园里养的三十六窝玉蜂。战斗中,梁王击鼓,玉蜂就群起向敌军进攻,蜇得敌方兵马抱头鼠窜。一次梁王外出,临走前对家人再三叮嘱不许动那些宝贝玉蜂。梁王最疼爱的小女儿,美丽聪明又任性,在后花园游玩时,想起了父王说的玉蜂,好奇心大起,不听劝阻击鼓放飞了玉蜂却收不回来了。小女儿的行为危及江山社稷,梁王只好忍痛杀了小女儿号令三军。梁王用许多金银财宝厚葬女儿,并堆起大小不一的九座土墩迷惑盗贼,这就是后来的“九女墩”。
神秘的古徐国
根据对现存史料研究考证,历史上邳州一带并不存在传说中的“梁国”,也没有“梁王”在此长期生活过。但在历史上却存在过一个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东夷方国——徐国。邳州地区自夏至春秋时期,大部分时间处在徐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由于徐国是东夷人所建,长期以来,以中原文明为正统的史界,对它的记载既少又零散,使徐国扑朔迷离。
史载,夏朝开国之初,夏王启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建徐国。《通志·氏族略》记载:“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子孙以国为氏。”至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吴王伐徐,放水淹城,徐国灭亡。历夏商周三朝传四十四代,国祚一千六百余年。
徐国从立国到国灭,多数时间是东夷部族实力最强大的方国之一,史载其鼎盛时期“地方五百里”“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疆域覆盖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黄淮、江淮广大地区。
传说与史籍不谋而合
那么,问题来了,徐国的国都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有的说在临淮徐县(今江苏泗洪),有的说在越州鄮县(今浙江舟山),有的说在彭城武原县(今江苏邳州),等等,不一而足。
徐国可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都,但至少在春秋时期,徐国的国都在邳州的梁王城。在这方面,史籍记载与民间传说不谋而合。
历史上邳州一带虽然没有传说中的“梁国”,但存在过徐国。而徐国有一位名叫糧的国王,见于“徐王糧鼎”和“宜桐盂”两器铭文。“徐王糧鼎”铭文为:“余邑王糧用其良金,铸其䭎鼎,用鬻庶度腊,用飨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宜桐盂”铭文为:“隹正月初吉日己酉,余邑王季糧之孙宜桐,作铸饮盂以媵妹,孙子永寿用之。”
梁王城的“梁”字,落到字面上,当地百姓也写作“粮”“良”,与徐王糧(即余邑王季糧)音相同,这很难说仅是巧合,有可能传说中的梁王实际就是以春秋时期的徐王季糧为原型的。
对于梁王女儿嫁兰陵王或齐王,确实有一代徐王曾嫁女于齐侯,在《左传·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4年)中有记载:“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赢、蔡姬。”徐赢无疑当来自徐国,这一记载与民间传说相一致,也不一定是巧合,很可能传说的原型是嫁到齐国的徐王的一个女儿。
传说和史料基本一致,说明梁王与徐王是同一人,梁国即徐国,梁王即徐国国君。
考古发现或可坐实徐国王都
2004年至2009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三家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梁王城遗址进行了6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一个重大收获就是证明了梁王城为春秋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整个城址是按照东周都城建制流行的“西城东郭”的双城制进行布局的。
梁王城呈长方形,南城墙残长900多米,北城墙残长800多米,东西城墙长约1100米,城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距城墙约20米外围有宽约50米的护城河。
“金銮殿”遗址在城址西部,比城址要高出许多,规模宏大,基础扎实,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遗迹有大型夯土台基1座、大型石础建筑1座,总面积480平方米。从出土的陶片看,台基的建筑年代在春秋时期。无论从规模还是建制上看,这里应该是国王的王宫。
邳州博物馆内徐国王都复原图(拍摄:仝建宁)
《左传·昭公三十年》记载:“吴子怒。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明确记载徐国是被吴国用河淹城而灭掉的。
2005年考古团队对梁王城遗址高台以外的平地进行了全面钻探,自地表以下2米左右基本上为洪泛淤土,这表明,梁王城与《左传》等史料中吴国引水淹徐国王城致徐灭国的历史记载相吻合。
此前对梁王城遗址西2公里处的鹅鸭城遗址考古发现,地表以下亦皆有水蚀痕迹,与梁王城共同印证了“防山以水之”灭徐的真实性。
传说中的九女墩其实是徐国王族的墓葬群
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邳州九女墩二号墩出土的镈钟(仝建宁拍摄)
有着凄美传说的九女墎,在梁王城遗址附近,有十余座高大的土墩,直径在20—50米。虽没有史籍记载之,但考古发掘却把它和徐国王族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982年至1997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和邳州博物馆,先后对九女墩中的六个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六个墩,没有一个是假墓,都是货真价实的真墓!除一号墩为西汉墓外,其它5座都是春秋时期的贵族墓葬。
从九女墩各墓出土的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为春秋时期徐国器物,说明是徐国墓葬;
从墓葬规模、形制、大量的殉人、高大的封土堆及众多的礼乐器、马器和兵器等,表明墓主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从乐器的摆放符合“轩县之制”,说明墓主应为诸侯级人物。周朝对于编钟、编罄等乐器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周礼·春官·小胥》载,“正乐县(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县通悬,轩县即三面悬。九女墩三号墩出土了编钟、编磬各一套,其中甬钟放于南侧,镈钟和钮钟置于东侧,编磐位于北侧,三面围起,只留出西边一面缺口,这与“诸侯轩县”的礼制相符合;
随葬青铜器上的铭文,更加明确地交待了器主的身份和国别。在三号墩出土的钮钟上刻有“唯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孙□□乍,择其吉金,铸其龢钟,以享以孝,用蕲眉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的铭文,表明了三号墩墓主是徐王的孙子;而在二号墩出土的镈钟上,则明确地刻有:“余攻王之玄孙,余詨子,择厥吉金,自乍和钟,台享台孝,于我皇祖,至于子孙,永宝是娱。”的铭文,据考证,攻王即驹王,二号墩的墓主明确地说明是徐驹王的玄孙,由此表明了墓主的王族身份。
因此可以断定,九女墩春秋墓群当为春秋中晚期徐国高级贵族墓地,其中有些墓葬,如三号墓葬,很可能就是某位徐王的墓。
“梁王城遗址规模巨大,城高池深,堆积深厚……自岳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堆积大致与徐国及其后裔活动持续的时间相当,地望与古徐城的位置相当,周围分布有徐国贵族关系密切的大型墓葬,这一切都说明梁王城遗址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方国徐国的关系至为密切,梁王城遗址的发掘叩响了尘封已久的徐国历史之门。”(《邳州梁王城遗址2006-2007 年考古发掘收获》 ,南京博物院 徐州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东南文化》2008年第二期)
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以及传说、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春秋时期徐国国都所在不言自明。这些的遗址遗物,共同揭示了春秋时期徐国王都的历史风貌,见证了徐国当年的繁荣和无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