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89.冯子礼: 成也曹丕,败也曹丕 ——曹魏政权兴亡的历史启示(之一)
- 冯子礼,邳州人,六修授贤冯氏族谱主编,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执教古代文学、文艺学等课程,于古代小说研究多所建树,出版专注多部。《金梅与红楼梦人物比较》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被誉为“红学六十年,不可不读的五十部书”之一。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大型《金学丛书》,将《冯子礼金瓶梅研究精选集》列入其中。《三国演义启示录》一些院校将其列为研究生必读的参考书。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学术活动,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红学会、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中国学会红楼梦、三国演义学会会员。韩国《中国文学研究家词典》并国内十余种大型次数对其有专条介绍。
曹丕是曹魏皇朝的第一代君主,本文标题是在这个了意义上说“成也曹丕”的。实际上,曹魏王朝的开创者是他的老子曹操,所以,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因为一生功业赫赫,时人称“太祖武皇帝”,后世一般称“魏武”。不过,曹丕的称帝也不是全靠继承,与曹叡不同,他之所以能够完成代汉自立,也有他自身的原因。那就是他改变了老子的路线,实行九品中正制,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因而平稳地完成过度,顺利的登上曹魏第一代皇帝的宝座。东汉末年,世家豪强极限性的土地兼并和腐败黑暗的政治,将社会推进了死胡同。曹操 处于末世乱世,他能够在群雄中脱瘾而出,纵横天下四十年,扫平割据群雄,统一了北方,为曹丕代汉实际上也为后来统一中国打下来基础。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推行屯田,实行法治,用人惟才,将社会从僵死状态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出生机,在这个治乱交替历史中,应当大书一笔。曹操代表庶族地主阶级,打破了豪强世族地主的一统天下,建立了以曹氏夏侯氏为主的统治。曹操与袁氏兄弟的斗争,就是两大势力的一次决战。战胜袁绍后,他控制了刘氏朝廷,推行屯田打破了世家豪强地主垄断土地的局面,实行法治刷新了汉末打着独尊儒术旗号的腐朽僵化政治,用人惟才取代豪门世家对政权的垄断。不过,因为豪门世族称有着长期对政治和文化的垄断积累,在精英人材的积累方面也有着寒门庶族所不能望背的优势。所以,曹操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从世家吸取了大量安邦定国的经济之才,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这保证了他与群雄较量中的绝对优势。郭嘉著名的袁曹优劣对比的“十胜十败说”就非常强调这方面。水镜先生的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是就这方面说的。所谓颍川多贤的真正原因是颍川在两汉一直是世家豪门聚居的地方。吴越国距今已近千年,但钱镠家族的“文采风流”依然传承不息,到当代还奉献出多位科学家巨匠和各界精英人物,诸如科学界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文化界的钱玄同、钱钟书、钱君陶、钱松喦,政界钱壮飞、钱其琛、钱正英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这是世家文化积累 优势的一个佐证。汉末的北方,除了颍川袁氏,颍川荀氏、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都是积累很厚的世家豪族。 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杨彪父子、司马懿、崔琰,都出自这些家族。曹孟德扫平群雄,离不开这些人物的帮助。曹操使用他们,也等于在政治上与他们建立了同盟,标志着世家地主也是曹魏政权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虽然他们不起主导作用。作为庶族地主的代表,曹操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如此,曹操还不断 受到世族顽固势力的挑战。孔融和祢衡是从文化上发难,董承、伏完,则是未遂政变。《三国演义》将他们都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那是颠倒了历史。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一直被视为“吾之子房”受着重用,他辅助曹操确实发挥着张良式的作用,但是到曹操流露出代汉之意时,他就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导致这一对亲密战友分道扬镳。荀彧的死,虽然改变不了曹操代汉的决心,但却给他在心理上留下浓重的阴影。这直接影响到曹丕的战略取向。曹丕是的魏王世子,他承接继承王位自无问题,但代汉自立,虽是大势所趋,但在道义上却还有许多障碍。这障碍,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易代之际,人们是非判断的标准,本来就是黑猫白 猫。以曹操当年的功业、威望和态势,还有荀彧出来说不,你曹丕 凭着什么能够理所当然?我赞成不赞成,我得看看。曹魏政权的基本盘是一起拼搏起家的谯沛军工利益集团,这方面自无问题,但庙堂上下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不拿出点像样的实在的东西,谁也说不准。第二代远没有太祖那样的镇住场子的威望和能力。曹丕不是曹植,只会书生思维,他是个也有现实头脑的政治家,他断然决定——得给世家大族送个大大的礼包,不光现在有用,还可惠及子子孙孙!这个大礼包就是“九品官人法”,陈群给他设计的。陈群出自颍川陈氏,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为世家大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曹丕继位后政策法规的设计师。他设计的“九品官人法”,是以立法形式出现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大小中正,负责本地人物评鉴,评鉴结果分上中下九等上报吏部备案,作为选拔干部的依据。这个”官人法”是对曹操“唯才是举”方针的否定,将干部选拔权由中央政府转移到了地方世家大族手里,由世家大族推荐干部,这方法开启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时代,统治中国近千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流弊无穷。到了南朝,王谢等大族子弟,全凭出身垄断政治和社会资源。
得到这个大礼包,世家大族十分满意,他们的代表人物一致给曹丕投赞成票。一出改朝换代的禅让丑剧,由曹丕首创正式登场上演,其后晋、宋、齐、梁、陈、隋,一个个依样画葫芦,移植搬演数百年。曹丕胜利了,他称心如意登上了曹魏高祖文皇帝的宝座。曹丕失败了。他靠妥协得来的苦果,还得自己品尝——后来他的子孙又把这苦果乖乖的还了回去。其后,“高平陵之变”、“淮南三叛”失败,曹氏及其支持者的子孙被屠戮净尽,“曹髦驱车死南阙”等,都是由他种下的祸根。靠别人捧场,你有力时,把你高高捧上天;失势时,反手将你打入地狱。所以说,“成也曹丕,败也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曹操顾忌司马家族势力,惜其才而用之,但能够有效驾驭,他提醒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操故后,五子良将和铁杆谋臣也纷纷谢世,再也没有能够平衡司马懿的对手,特别是抗衡蜀汉诸葛亮,又非司马懿不可。所以对司马父子的依赖,也出于无奈。到了第三代曹叡的托孤,已经是等于拉着他的手将年仅8岁的孩子送到恶狼口里。同时托孤的曹爽又极不成器,司马懿韬光养晦十年,终于邓老师及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手好牌说生生被输得精光。曹爽居然相信阴谋家靠不住的洛水之誓,一厢情愿地指望放弃兵权做富家翁。桓范骂他的话不幸言中:“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司马懿父子三人俱阴险狡诈、凶狠毒辣。控制局面后立马变脸,将曹爽兄弟及其追随者,统统夷灭三族,连住嫁女儿也不放过。后来“曹髦驱车死南阙”,成济奉命杀死曹髦后背锅,结果也被让他以弑君之罪,也“夷三族”。后来淮南三叛平定后,对曹魏的忠臣一律“夷三族”。那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司马懿父子硬是靠着欺诈和血腥屠杀取得了政权。给人们留下的是血腥的记忆。所以后来南渡后晋明帝司马睿听到王导讲自己祖先的业绩时,也羞愧得以面覆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刘宋取代东晋之后,司马氏的子孙被诛灭净尽,算是一个报应。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