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72 天仙配故事探源 ——董永的故乡是青州
天仙配故事探源
——董永的故乡是青州
60年代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引起了“天仙配热”长盛不衰,直到今天,大大小小的晚会上,“夫妻双双来相会”和“我挑水来你浇园”,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句的脍炙人口的唱段。
董永传说,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永到时哪里人?
山东省博兴县、广饶、山西省万荣、江苏省东台、河南省武陟、湖北省孝感等地,都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和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
哪里来的这么多董永?从历史考证角度看,多为无稽之谈。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考察,意义就不同了。千百年来,它负载着人民群众的理想寄托,存在着、发展着,就赋予这些传说具备了不容忽视的意义。所以,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联合申报的董永传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江苏省金坛市(金坛区)、山东省博兴县联合申报的董永传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5月23日,江苏省丹阳市申报的董永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托名董永的董公墓在国内何止数十。近处,除了博兴、广饶这两处外,周村、鱼台等地也有。远处,上文提到的丹阳、东台、通州、蒲州、河间等地几乎都有。
博兴县董永公园
滨州市董永祠
湖北孝感董永公园
武涉县董永墓
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的武氏墓群石刻,武梁石室第三石第二层右数第三个画面即刻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情景: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似是指点董永劳作。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董永左边有一兽,体态粗壮,大耳如扇,长鼻高昂,是一象;董永右上方横一图案,有翼,有花纹,作飞舞状,当是一鸟。
董永到底有无其人?他的故事产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处的,它见之于史乘、类书、笔记、子集之中较早的有三四处。最早的记载,普遍地认为他是汉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东北部,至于他卖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发生地点,则说法不一。
最早的记载当推《太平御览》所刊的西汉刘向的《孝子图》。
汉武帝时青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青州正式列入行政区划,千乘为青州下属郡。千乘、博兴、广饶汉代都属青州。
湖北《孝感县志》(光绪8年)记载: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丧母,汉末遭黄巾之乱,奉父流落该处,佣耕为生,后来乃有了卖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南朝刘宋时,以其地曰孝昌”。顺治、康熙间修的《孝感县志》同样说是“以汉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陆县东境置孝昌县”。到了五代后唐时,又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者,因孝而感动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志中,突出的是一个“孝”字。
东晋干宝的著名笔记小说《搜神记》也记有董永的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亡,无葬,乃卖身以供丧事……”
曹植长诗《鼙(pí)鼓歌五首·灵芝篇》歌咏孝子的故事,也写到董永:“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可见在汉末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其产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所编的《太平御览》也记有董永的故事:“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识千匹娟,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
刘向,西汉宣、成间人,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祖籍沛郡丰邑,与其子刘歆都很有名。这位大学问家,其所记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迟也应发生在西汉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