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26. 冯峥: 祝贺著名歌手冯姗姗教授来广东过大年!

大喜讯
今年春节期间,广东广播电视台将于2025年农历春节期间推出“欢迎来广东过大年”公益宣传片,将邀请全省21个地市的代表人物,向全国人民拜年,为家乡打call!
代表阳江市的是我们冯家女,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歌手冯珊珊!
这是我们冯家的骄傲!
祝贺冯姗姗!
岭南冯氏宗亲会
2025,1,15


冯姗姗简介:(百度)
冯珊珊的声音独具特色,音域宽广、圆润、抒情,具有穿透力。七年系统的专业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声乐基础。由于导师的多元化教育,她能把美声的技巧融会贯通于民族和通俗歌曲中,在唱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且日臻成熟,各种歌曲演绎得很有特色。
演唱原创歌曲《风筝》、《依依故里》、《守望》、电影《笑里逃生》主题曲《开心的笑》、《山和海的歌》、《久别的家》、《不愿离去的家》、《这方热土》、《最亲的人》、《中国选择了你》等,录制个人专辑《冯珊珊/风筝》出版发行。 由中央电视台拍摄音乐电视《风筝》、《依依故里》、《灞桥柳》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
多次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在中央电视台演唱《荔枝颂》、《天时地利与人和》等,经常在省、市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担任独唱,多次随文艺代表团出访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 2004年、2006年先后在广州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著有论文《论民族唱法的气、声、字、情》、《流行唱法进行时》在专业权威杂志发表;著有文章《火红的七月——参加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感》分别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团刊《生力军》、《广东青联》发表; 培养的学生分别参加全国、全省比赛获奖:04级张娜获中国北京中华精英演艺大赛获民族唱法金奖;02级赵璇获广东省直青年歌咏比赛三等奖;05级黄聪获全国青少年“德艺双馨”比赛三等奖;04级陈颖颖获2006“南方小姐”竞选“最佳风采奖”。


作者简历:
冯峥,男,汉族,1946年元宵节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大沟镇三丫村。
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新故事学会、中国通俗文学学会、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散文诗学会秘书长。广东省“非遗”组专家、广东石油学院客座教授。
系阳江县、阳江市政协常委、江城区人大代表。广东省第8.9届政协文艺组组长。
1960年在阳江一中读至初二第一学期,便因家庭变故,回家乡当农民、渔民、盐工。1973年到阳西县沙扒中学当民办教师。1983年调阳江县文化馆当创作员、小报主编、副馆长。1987年任阳江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主席。1988年起任阳江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1993年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编委。
2005年60岁时,以特殊人才资格,留任阳江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民协主席5年。
从事文艺创作50余年,用192个笔名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
出版有:长篇小说《渔乡子》《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等文艺作品38种,合1000多万字。与人合集20多种;主编出版各类集子10余种。其中《漠海钩沉》获国家“山花奖”。短篇小说《七级总理》获广东省作协首届新人新作(现叫鲁迅奖)二等奖。《新潮女》等11篇小说、故事、和歌曲《漠阳江情思》等在省以上评选获奖。
小戏——《子教三娘》、《三亲家》、《亲家路窄》参加省演出获奖,并录像播出。
影视——《阳江之战》(电影文学剧本)《渔家故事》获广东省委宣传部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海上沧桑》获广东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守门人》等4个电视片在省评选获奖。《漠阳江情思》发行海内外;《魂断大茶根》获广东省小电影一等奖
散文——《漠江山水入画来》、《那琴情思》《圆明园祭》选进省市乡土教材。
国画——《傲雪》获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主办的“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优秀奖,并被国家收藏。2013年12月国画《拼搏》参加《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收进《诗文风流,翰墨飘香》大型画册。参加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主办的书画展5次。
书法——温州冯氏宗祠牌楼、楹联。
楹联——广西几间冯氏宗祠的门联。
歌曲——《漠阳江情思》、《最毒四人帮》在省广播电台播出。
舞蹈——《燂船舞》在阳江市第三届旅游文化节上演由广东省歌舞团演出。
民俗文史——《漠海钩沉》《阳江人从哪里来》《云上精灵》《阳江漆器》《朱漆留春》
语言文字──《阳江话字词典》
2009年退休后,任阳江市高凉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
2019年,参加东盟10国国际文化高端论坛。
2021年,为东平镇撰写出版地方志《太阳升起的地方》
2022年,为海陵镇撰写出版地方志《海陵传》
2022年,阳江市政府一连10天,为其举办《冯峥从文从艺50年成就展暨作品研讨会》
2023年,参与编写阳江市乡土教材
生平事迹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当代中国电视人》等50多本典史。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