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92. 冯峥:想起了冯道
说起冯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知道的了。但说他是我国历史是唯一一个从政三十余年,经历了五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还有契丹)十一位国君(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辽太宗耶律德光),且每朝都当宰相,你就不得不为之吃惊了。还有,他在位期间,历时22年主持的《九经》刻板印刷工程,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刻印成书,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的套书,也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印刷业供冯道为神。作为冯道后代的冯氏子孙,确值得引为骄傲。
在五朝十一位国君手下都当总理?有没有搞错?不是说“臭过三朝元老”吗?五朝还得了?这个人还有没有点政治立场?是的,欧阳修就认为冯道“不知廉耻为何物”;司马光也说他“乃奸臣之尤”。就是对他持肯定态度的《旧五代史》,在盛赞“道之履行,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之后,也不得不对他的“忠”提出了疑问:“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直到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也对冯道大加挞伐。
这些批判看来都是大义凛然,但联系冯道所处社会和环境的实际来分析,结论却不是如此简单。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这样评价我们这位老祖宗:“我觉得冯道真是了不起,大家要他尽忠,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人,最高就是尽忠道,五代这一段八十余年的历史,这个上来当皇帝,那个上来当皇帝,搞了几年十几年又下去了,都是野蛮民族外国人来当中国的老板,他为谁去尽忠啊!所以他说“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自己认为站在狼虎丛中,这是真的下地狱的精神。在五代这八十余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中国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了千秋的罪名。我一辈子做了三次辩护人:一次替冯道;一次替孔子,还有一次替关公。”
冯道以人类的最高利益和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顾个人的毁誉,打破狭隘的国家、民族、宗教观念,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技巧来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和恢复的途径。他对人类的贡献无疑会得到整个文明社会的承认。所以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
冯道之所以能够事四朝,相六帝,“虎狼丛中也立身”,关键是他恪守了官场的游戏规则:听当头的。不管谁当第一把手,我都听你的。这话乍听来有点不顺耳,但事实就是这样,不听头儿的,听谁的才算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听谁的指挥?就是听头儿的指挥。头儿错了呢?两个办法,一,你可以提意见。但,在头儿改变主意之前,你还得无条件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出多门,听谁的好?二,撤换头儿,但在改选之前,你还得听本届头儿的,蛇无头不行,都是头,谁是头?听谁的?多中心即无中心。
冯道对那些煽动他反对当朝的人说:“对,你很行,但现在还不是你说话的时候,到你当头时,我也听你的。”
我们的老祖母“岭南圣母”冼夫人扶持陈霸先建立陈朝,但陈被隋灭后,他大哭一场,即归顺隋朝。恰好,我们冯家统治岭南也历经4朝,每到改朝换代,都遵从老太婆顾全大局的“一片好心”,才免使动乱,涂炭生灵。
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常有这么一个情节:江湖老大金盆洗手时,江湖各路英雄纷纷争霸,跃跃欲试。但一旦定下了那个是接班人,不管他男女老幼花盲矮拐,大家都一致听他的。原来退下的老大也不再当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这就是江湖游戏规则。若不是这样,就没得玩了。
写于2013年3月
作者简历:
冯峥,男,汉族,1946年元宵节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大沟镇三丫村。
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新故事学会、中国通俗文学学会、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散文诗学会秘书长。广东省“非遗”组专家、广东石油学院客座教授。
系阳江县、阳江市政协常委、江城区人大代表。广东省第8.9届政协文艺组组长。
1960年在阳江一中读至初二第一学期,便因家庭变故,回家乡当农民、渔民、盐工。1973年到阳西县沙扒中学当民办教师。1983年调阳江县文化馆当创作员、小报主编、副馆长。1987年任阳江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主席。1988年起任阳江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1993年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编委。
2005年60岁时,以特殊人才资格,留任阳江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民协主席5年。
从事文艺创作50余年,用192个笔名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
出版有:长篇小说《渔乡子》《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等文艺作品38种,合1000多万字。与人合集20多种;主编出版各类集子10余种。其中《漠海钩沉》获国家“山花奖”。短篇小说《七级总理》获广东省作协首届新人新作(现叫鲁迅奖)二等奖。《新潮女》等11篇小说、故事、和歌曲《漠阳江情思》等在省以上评选获奖。
小戏——《子教三娘》、《三亲家》、《亲家路窄》参加省演出获奖,并录像播出。
影视——《阳江之战》(电影文学剧本)《渔家故事》获广东省委宣传部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海上沧桑》获广东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守门人》等4个电视片在省评选获奖。《漠阳江情思》发行海内外;《魂断大茶根》获广东省小电影一等奖
散文——《漠江山水入画来》、《那琴情思》《圆明园祭》选进省市乡土教材。
国画——《傲雪》获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主办的“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优秀奖,并被国家收藏。2013年12月国画《拼搏》参加《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收进《诗文风流,翰墨飘香》大型画册。参加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主办的书画展5次。
书法——温州冯氏宗祠牌楼、楹联。
楹联——广西几间冯氏宗祠的门联。
歌曲——《漠阳江情思》、《最毒四人帮》在省广播电台播出。
舞蹈——《燂船舞》在阳江市第三届旅游文化节上演由广东省歌舞团演出。
民俗文史——《漠海钩沉》《阳江人从哪里来》《云上精灵》《阳江漆器》《朱漆留春》
语言文字──《阳江话字词典》
2009年退休后,任阳江市高凉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南宋的那个夜晚——南海1号传奇》
2019年,参加东盟10国国际文化高端论坛。
2021年,为东平镇撰写出版地方志《太阳升起的地方》
2022年,为海陵镇撰写出版地方志《海陵传》
2022年,阳江市政府一连10天,为其举办《冯峥从文从艺50年成就展暨作品研讨会》
2023年,参与编写阳江市乡土教材
生平事迹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当代中国电视人》等50多本典史。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