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3岁的魏诗卉成功攻克困扰中国50年的导弹技术难题,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让美国都眼馋不已。
那么,魏诗卉解决的难题究竟是什么?
获奖
2020年,在第15界中国中国女科学家颁奖典礼上,一个身着绿军装,笑得落落大方的身影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魏诗卉。
那年的魏诗卉才43岁,却已经成为我国火箭军的顶尖专家!
而在此前,她先后获得了26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等荣誉。
魏诗卉也被人们亲切称为“导弹女神”,尽管年纪轻轻,但她为祖国所解决的难题,可是几代前辈刻苦专研一辈子,都没有攻克的火箭难题,这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难题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这就要说道魏诗卉痴迷于导弹研究之后,发现了中国导弹一个非常明显的薄弱环节,以及导弹中存在的高隐患、高风险的一种问题了。
那就是导弹的零件问题,对于一个威力庞大的导弹来说,这种不起眼的小零件就像是一个人身上的指甲盖那么小。
但我们也知道,人要是没有了指甲的保护,那手指就会受伤更严重。
这种零件虽然很不起眼,但却是助力导弹飞航的换件器件。
困扰着中国无数顶尖导弹专家的难题就是:这种关键又不起眼的零件材料寿命断,只能够保存一年。
我们普通人都知道,搞科研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政消耗的,就这样的情况下,科研发展还是经历多次失败后才能够进步的。
魏诗卉在研究中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将自己的疑问反馈给了导师,她的导师是谁呢?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肖龙旭教授。
肖龙旭先生可是我国导弹领域的专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说当时肖老带领的团队,就是国家精英中的精英存在。
肖龙旭
名师出高徒,魏诗卉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告诉老师之后,没想到老师摇摇头说道:
“这个问题我们早就了解了,这也是几代专家都没有突破的难题,所以啊,这种难题还要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解决啊!”
魏诗卉虽是女子,却有着比男人更坚韧的决心和更能吃苦能钻研的耐心。
并且,当她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就已经考虑到好几个方面的隐患了。
首先是资金方面,这种零件老化很快,寿命仅一年,国家在此方面也会浪费不少钱。
其次是,零件老化就会影响导弹寿命,一颗导弹研制出来消耗多少人的心血,因为零件老化问题,寿命不仅要缩短,甚至发射的危险性还会提高。
最后是,若是因为这种零件老化的问题让导弹无法精准击中目标,或者在战争时期,争分夺秒中由于这种零件问题,耽误时间和任务完成,那后果更不敢想象。
因此,魏诗卉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无法在导弹研究中更进一步,更无法去赶超欧美国家的技术。
一心为国的人魏诗卉从此与这个困扰了中国近50年,几代专家都没有解决的难题给杠上了。
我们就好奇,这样一个眉眼落落大方的女军人,当初是怎么走上研究导弹这条路的呢?
最终,魏诗卉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困扰国家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呢?
选择
1978年,魏诗卉出生在山东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中,从小她的精神世界就十分丰富。
因为魏诗卉的外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云卿,是原来青海省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
杨云卿可不是一般人,他出生在战乱年代,但痴迷于建筑研究,看到国家有难,杨云卿毅然决然弃笔从戎,扛起枪支上战场保卫国家。
在战争结束后,杨云卿作为进步青年,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大西北支援做工程师,还能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待。
杨云卿一生都在为祖国奋斗,因为他的经历,他深知国家的难处,深知国家发展需要各方面人才,因此对家人要求也十分严格。
而魏诗卉的父亲也很了不起,他是一名空军战斗飞行员,常年在军队驻扎工作。
魏诗卉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极其浓厚的红色氛围,立志长大后要报效祖国,要做一名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新青年。
也正是因为出生在军旅之家,魏诗卉从小的目标就是要考入军校,将家族传统延续下去,穿上绿军装报效祖国。
魏诗卉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自然也听了不少关于军旅和革命先烈的故事,小小的她从来都是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高考时,魏诗卉为了儿时的梦想,直接报考了当时有名的大连舰艇学院。
这个学院招收学生条件十分苛刻,那年只收两个女生,里面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素有中国版西点军校之称。
虽然只收两个女生,但魏诗卉还是以实打实的能力考进去了,也成为了“准军人”。
魏诗卉并不是一开始就学的导弹研究专业的,她报考的是测绘专业,本来和导弹研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可有些缘分却悄然注定。
魏诗卉上学那个年代,国际局势骤变,美苏冷战结束后,中美双方关系也产生一系列敏感变化。
银河号事件和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让国人愤慨不已,中国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百年间艰辛救国我们都挺过来了,怎能受如此侮辱?
但我们也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远远超过亚洲国家,而“谁的技术更厉害,在国际上说话分量就更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很默契的“潜规则”。
作为一个军校的学生,魏诗卉在读研期间,因为一次实验意外接触到了导弹研究,这让她内心无比新潮澎湃。
此后,魏诗卉除了做好自己的功课之外,对导弹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闲暇时间不断观摩相关影片,有关于导弹的讲座、谈话、和活动她都第一时间去报名参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诗卉越来越确定自己想要去研究导弹,自己要走上这条报国之路。
但她的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她想要跨考读导弹研究相关的博士,却受到了父母的双重反对。
父母不是不愿女儿为国效力,他们家几代都是军人家庭,精忠报国已经深深刻在心中。
但做父母的都有私心,对于女儿想从事这个事业,实在是心疼不已,哪有一个女娃去研究导弹的?
因此他们还是建议女儿能从事文职工作,不辛苦也不危险,也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
可魏诗卉的倔强和坚定谁也阻止不了,为了心中的梦想,她毅然决然不顾家人们的反对声浪,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火箭军工程大学。
从这时候起,魏诗卉的人生再次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研究与成长
一个外行人,想要学习如此艰难的专业,那种难度可想而知。
魏诗卉不是科班出身,在新接触这个专业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学习起来更是比别人难上好多倍,毕竟火箭的制导和控制,不是看几本书就能够轻易学会的。
但魏诗卉就是凭着一股子冲劲,让王明海教授和肖龙旭教授非常欣赏,此后几年,她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导师没有看错人。
在读博期间,魏诗卉对于导弹的研究已经不能仅仅用“痴迷”二字来形容了,她为了解决某一部分的难题,能整日整日泡在实验室中不出来。
这种韧劲就连她的导师们都对她刮目相看,他们不敢相信,这个女孩子如此敢于吃苦!
魏诗卉也因为导师肖龙旭的青睐,进入了他的团队做研究,当时的研究是导弹火力运用的课题。
肖龙旭知道,这种难度的课题对于新人来说,那基本上是降维打击,因此他也没指望能让新人完成这种难题。
可魏诗卉天生就不服输,为了做出这种难题,她能够翻阅大量的文献书籍,不是在研究院就是在图书馆,每天演算到深夜,第二天仍旧精神满满接着研究。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就跑去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最终她成功推导出参数误差分离模型,提高了导弹实战的打击能力。
而这个难题,并不是普通的博士生能解决的,而是很多科学家想要解决,都没能够研究出来的,可就是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给研究出来了。
因此,魏诗卉的名声立马就出来了,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之后,魏诗卉对导弹的痴迷程度越来越深,也就发现了前文我们所说的,困惑了中国将近50年的难题。
魏诗卉在接触零件老化的难题之后,就老师进行不断演算,想利用各种方法突破这个难题。
她的梦想就是让中国的导弹,赶超西方国家的顶尖技术,让中国成为真正的武器强国,让敌人闻风丧胆,再不敢轻易来犯。
魏诗卉心中那份凌然的大义和报国之心,让她一步一个脚印接着几代前辈们的研究,继续对零件老化、寿命短、导弹安全隐患的难题进行研究。
这期间,魏诗卉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做模拟实验,每次实验结束后和开始前,她都会进行大量的推演。
那段时间,废寝忘食已经无法简单形容魏诗卉的状态了,可以说她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研究了几个月后,魏诗卉幡然醒悟,她突然悟出来,自己无论如何演算,如何研究和做实验,都被固定思维给局限住了。
无论她参考了多少前辈们的资料,无论她的得知多少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她始终都待在固定的思维圈中打转。
因此,她突然明白了,自己何不跳出这个思维圈,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去尝试呢?
说做就做,魏诗卉基本舍弃之前的想法和大量的演算数据,采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去演算,结合着中国特色系统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特有的模型算法。
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魏诗卉再次充满了力量,她跳出固有的思维圈之后,果真是事半功倍。
领域的专家们得知后完全不敢相信,但他们按照魏诗卉的研制思路和模型算法进行反复推演后,发现此方法果真可行,这样真的能够减小导弹零件的损耗。
困扰着中国几代科学家的难题,就这样被一个33岁的姑娘给解决了,近50年的时间,无数的科学家前仆后继,致力于研究这个成果,没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此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和国家相关技术领域引起暴风般的震动,也正是如此,国家破格提取魏诗卉做了导弹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
魏诗卉年纪轻轻就获得如此成就,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情,但她却扎扎实实继续在导弹上做研究。
中国红
魏诗卉说过,她的目标从来不是让中国导弹赶上西方国家,而是超越他们!
虽然我国的导弹当时研究已经是飞速进步了,但在精准度和突防能力方面,还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些问题,也是魏诗卉急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要知道,导弹发射得越精准,就越能够以稳定的速度发挥出威力。要是精准不不够,再大威力的导弹也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根本攻击不到敌人。
因此,这个研究的重要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导弹的精度和反应速度。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魏诗卉再次化身为“拼命三娘”的模式,每天都泡在实验室中,甚至有时一天下来饭都能忘记吃。
可她甚至忘记了,那时自己已经怀有身孕,肚子里有了小宝宝了。
但魏诗卉和其他的准妈妈不同,她甚至很少将精力放在自己和宝宝身上,心里只有导弹和祖国。
不过,这也不妨碍她的宝宝是个坚强乖巧的孩子,分娩没多久,她就重新返回了岗位上。
夜以继日的研究让她昏倒在实验室,只有强制她去看病休息,她才会去医院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
为了获得一手的数据,在导弹发射的研究场里,直接跑到距离发射点不到100米的地方观测,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
然而,面对采访时,魏诗卉却说:“能早一天完成研究,我的战友们就能够早一天拥有可靠的装备。”
经过不断研究,付出大量心血之后,魏诗卉带着团队成功创造出椭圆形弹道,让导弹发动机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魏诗卉的才能也被美国专业人员看到了,美国直接发出邀请:只要魏诗卉能来美国就职,他们就会给出最优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面对中国导弹不断的突破性研究,美国自然眼馋,但魏诗卉却毅然决然拒绝了,因为她是中国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想为祖国做贡献。
如今,魏诗卉仍旧奔波在实验室和研究场中,为祖国的导弹和国防事业做贡献。
她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懂得了那句: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